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生贵 《小学生》2011,(4):26-26
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一定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相似文献   

2.
"综合与实践"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设置的四大学习领域之一。其旨在对数学学科课程的补充和拓展,探索数学学科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为此,有效的"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师要围绕一定的目的,让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发现、理解和掌握知识,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高。策略一:提倡一个"动"字,培养实践能力"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  相似文献   

3.
"综合与实践"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考试卷中设置"综合与实践"试题,可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2014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题中,考查"综合与实践"的试题一如既往注重对"综合性""过程性""应用性"的考查,不乏创新和值得关注的亮点.现梳理2014年部分省、市"综合与实践"试题的特色和亮点,进行总结提升,并对2015年中考命题该领域内容的考查趋势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汤岚 《辽宁教育》2014,(9):53-54
正一、基本理念表述新变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称为"实验稿"):"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称为"修订稿"):"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从"实验稿"与"修订稿"的描述中,我们可以这样去读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把"实践与综合应用"列入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相并列的小学数学学习领域。其实,实践活动教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教师只要做有心人,时时刻刻都为孩子兴趣着想,对活动实践课就能做到科学设计,当然,实践活动内容不仅能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能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探索精神,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成功感。一、教师要精心利用好教材中原有的数学实践活动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与过去的教材相比,内容上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每册增加了两节“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与综合应用课是数学课中的特殊课型,它不同于一般的小学数学知识传授课,也不是一般的数学课外活动。目前教学中存在着把实践与综合应用课上成缺乏学科个性的简单游戏活动课、手工劳动课、说话训练课、单元复习课等现象,那么,如何进行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7.
在《勾股定理》一课的教学中,依据"资源整合,激活经验;活动引领,积累经验;活学活用,迁移经验;反思交流,概括经验;拓展延伸,提升经验"的教学模式,设计并呈现了生动、丰富的数学活动:探究正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探究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勾股定理建构及历史感悟,"议""做""拼""赏"应用内化等。由此,以"充分体现勾股定理的探究过程"立意,尝试实践"同化"与"顺应"认知建构理论,促进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8.
一、合理把握教学时间很多教师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感到时间不够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教学要求较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数学实践活动课要将这些多层面、综合性的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的联系,感受数学生活中的应用,体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培养了综合应用能力。教材往往把"综合与实践"的内容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有机结合起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育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侧重于知识的传授。数学课程只求上好单纯的学科必修课,但这已远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开设数学实践活动课就可以使学生在上好必修课的基础上拓宽知识视野.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新课程标准对数学实践能力这一内容的要求是:“实验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学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如何上好数学实践课呢?  相似文献   

11.
正"综合与实践"是2011年版课标确立的四大领域之一,它有别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学习。其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笔者以《我们的试验田》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把握实践特质,凸显其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独特的教学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提出,要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素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纳入常规教学体系,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经历数学探究过程,提高操作、建模、应用等数学能力,发展数学能力,以实现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正在"综合与实践"教学中,与第一学段相比,第二学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意识和研究经验,对教师的依赖已有所减少。2011年版课标对第二学段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凸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参与的全程性、内容的综合性、实践的完整性等阶段特征。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准确依据"综合与实践"第二学段的阶段特征组织教  相似文献   

14.
初中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的"学"回归本位.依循学生的经验,依循数学的原理,依循学习的方法,依循创新的思路,让学生"感在课中央""悟在课中央""做在课中央""创在课中央".将学生放置于"课堂中央",能让初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新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满足社会发展对幼儿园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必须进行"课证岗融合"的课程改革:一要加强学习和研究相关制度文件,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的一切"的课程改革理念;二要遵循"实用、高效"原则,重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整合课程重复内容,增设国考要求的相关内容;三要优化实践课,园校深度合作,切实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基于《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我们可以看出"综合与实践"不是枯燥的计算课,而是有趣的活动课;不是机械的解题课,而是灵活的创造课;不是单纯的数学课,而是丰富的综合实践课。因此,我们的综合实践课应该是有趣、灵活、开放的课堂,可以是内容上的丰富多样,也可  相似文献   

17.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将综合实践活动课融入学科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培养学生"实践与综合应用"能力的一种重要载体,教学中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引领思维发展,把握理解深度,体验活动乐趣,围绕课堂实践,探索数学实践活动课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综合与实践"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一个重要领域,其综合性、活动性、趣味性等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1].然而,由于教材中"综合与实践"的内容编排量较少,教师从内容选择开始就感到无所适从;对综合与实践活动如何组织和实施,缺乏成功经验的指导,容易流于  相似文献   

20.
龚莉 《福建教育》2005,(9A):36-37
数学活动、实践活动课应该如何设计?应该关注什么?是不是只要活动了、实践了、体验了,就行?解读课标,关于实践与综合应用分三个阶段:第一学段,获得生活体验。培养合作交流等情感态度;第二学段,解决简单的问题,获得一定的思考方法。学会独立思考;第三学段,探讨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发展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三个学段以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发展为主线,各有侧重,按“经验——方法——能力”逐层提升。实践活动既要考虑内容的实践性、操作性,也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数学思维、数学能力的发展,使之在活动中内化、在实践中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