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所认识的一位老师,刚刚接了高三新班,前几天见了我,不无悲哀地说起:"现在的高中生,越来越没有灵气了。"听了这句话,我感到非常揪心。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令人痛心的现象呢?前几天我听了几节高中的课,老师都是有些功底有些名气的。按照时下的标准,课上得都很成功,可是几乎每个老师,在课上反反复复说着同样的告诫。那些话,虽说都很实在、恳切,也很实惠,但也许正是如此,才使我听得心惊肉跳。这几位老师在课上言必称高考。比如一位老师让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在  相似文献   

2.
我们常常对孩子说"听爸爸一句话""听妈妈一句话",但很少人会"听孩子一句话"。大人想把孩子教育成"听老师话""听妈妈话"的乖孩子,却从不反思自己"不听话"的任性。参加一个家庭教育培训,我想带着5岁大的儿子去,因为上完课顺便可以带他到附近吃饭。事先我再三交代他,在会堂上一定要乖,不准讲话,不然中午不吃大餐。出门时妻子也叮嘱儿子:"听爸爸的话,不然回来打屁股。"儿子转着小眼睛,频频点头。会堂很大,我们找了一个靠边的位置坐下。也许是因为人多,也许是事  相似文献   

3.
莫芮 《教师博览》2008,(4):57-57
我喜欢听别的老师讲课.从别的老师讲课中我受到许多的启发。我总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老师.我听别的老师讲课。就相当于在别的老师处进修。但我并不觉得别的老师都比我强,也许有的老师比我还弱。但我还是要听他们的课.把他们当成我的老师.至少别的老师就是我的一面镜子。这并不是低调和谦虚,而是因为多多少少有一点自私。  相似文献   

4.
<正>戴建荣老师的课若用一个词来形容,我列举不出来,但听过很多节《揠苗助长》的课,唯独这节课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一、文本解读,细致入微不同人对文本的解读有所不同,教师的文本解读直接决定了课堂的趣味。听了戴建荣老师的课,我觉得戴老师的课有两个字值得我回味。1.揠《揠苗助长》在过去教师的教学中,教师也许开头就会问:"同学们,揠苗助长还可以说成什么?"孩子回答:"拔苗助长。"于是一个原本与"拔"有区别的字从此之后让学生再无咀嚼之意。而戴老  相似文献   

5.
莫芮 《教师博览》2007,(8):19-19
我喜欢听别的老师讲课.从听课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我总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老师。我听别的老师讲课,就相当于在别的老师处进修。我并不觉得别的老师都比我强。也许有的老师比我还弱,但我还是要听他们的课,把他们当成我的老师,至少别的老师就是我的一面镜子。这并不是低调和谦虚。而多多少少有一点自私。  相似文献   

6.
范筝 《儿童音乐》2013,(1):42-44
正我想从一个课例说起。这是一节常规课,授课教师选择的课题是《优美的情思——抒情歌曲》。整堂课,学生听赏了三首完整的抒情歌曲以及六个音乐片段,每首歌曲听完之后老师都会问:"歌曲表达了什么情绪?你有什么感想?"很多时候,很多老师都会这样上常规课。无疑,歌曲好听。整堂课紧扣主题,并没有知识性的错误。但为什么这样的音乐课没有打动学生,没有打动听课的老师,甚至没有感动授课教师自己呢?如果让你来给这节课开"药方",你会怎么开呢?也许你会认为听赏内容安排得太多了,形式太单一了,教学活动的设计太单调了等等。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7.
听了石老师的几节课,总觉得石老师的课是启发式教学的活教材.今天再次听石老师的课--<孔子拜师>的教学,石老师那种循循善诱、步步为营的启发式教学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综观整节课,可以概括为"四个重视".  相似文献   

8.
看到这个题目,你也许会问,“老师还不敢面对学生?”是的,我们先去听一节王老师的思想政治课。王老师教政治有十几年了,可我们听他的课还是第一次,没有想到,王老师讲课,很多时候是瞅着后面的黑板讲。他的视线越过学生头顶,高高在上。学生们赞许的目光他享受不到;学生着急、疑惑的表情他也察觉不了。他自顾自地讲着,课堂因为缺少自信、缺少交流,紧张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相似文献   

9.
上好语文课最难了,学生对语文课意见往往最多。原因之一是我们有些老师的语文课有课无效,甚至"不听倒好,听了更糊涂"。这是我们语文老师的悲哀,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悲哀。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能老是怨天尤人,更应敢于反问自己:我们的课有实效吗?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有的小学生只喜欢听某些老师的课,不喜欢听另外一些老师的课,影响了学习成绩。请问,如何使这些学生愿意听所有老师讲的课?  相似文献   

11.
2011年5—12月话题征稿:5月:为什么不少中小学老师总是觉得课时不够用?6月:您赞同"推门听课"吗?7月:有的中小学要求教师不仅听同学科老师的课还要听其他学科老师的课。您对此有何看法?8月:有的中小学规定,男55岁以上、女50岁以上的  相似文献   

12.
有幸两次现场聆听华应龙老师执教"圆的认识"一课,为华老师创新的设计,灵动、大气的课堂所震撼!听华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一种激励,可谓百听不厌,感触良多.  相似文献   

13.
<正>听一堂好课,如饮美酒,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听了王珺老师的《京剧大师——梅兰芳》这一课,真使我醉在其中,美在其中,醉在于课堂的生动精彩,美在于课堂的艺术感染力。王珺老师这节课之所以成功,我认为归功于王老师课前的精心准备、对教材的熟练把握和对新课标"用教材教"的深刻理解。从这节课堂中我能感到王珺老师对教材中教学资源的深度把握和理解,就王珺老师《京剧大师——梅兰芳》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报道:湖南的一位钟老师给她的学生上了一节"哑巴课",在教师的无声指导下,课堂异常安静,学生的精力更加集中,学得兴高采烈,兴致勃勃。下课时,孩子们骄傲地用"OK"的手势向老师回应,脸上洋溢着快乐而幸福的笑容。钟老师之所以上这样的"哑巴课",也许是刻意所为,也许是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这堂课的成功,却给我带来了深深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2月底,受广汉市研培中心的邀请,我参加了他们的一期"名师乡校行"语文活动.该活动开展的目的是增加专业交流,给农村学校带去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执教经验. 活动中我听了两位老师的课,一位是50多岁的杨老师的课,另一位是比较年轻的刘老师的课,他们上的都是小学六年级的复习课.杨老师这节课主要复习的是"句子的类型",刘老师执教的是"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听下来后,总体感觉是:两堂课风格各异,各有千秋.杨老师的课朴实、扎实,刘老师的课青春活泼;杨老师的课更加关注教学内容,刘老师的课在关注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对学生多了一些关注.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2月,在上完八年级思品上册4.2"民族文化与我们的关系"一课之后,八年级(3)班课代表吴丹丹同学说:"老师,听您的课实在太累了,每节课我都得绷紧神经,认认真真地听着,稍不留神就不知道您在讲什么!"  相似文献   

17.
正三年前,我有幸跟随吉春亚老师的课堂三个月,每天听一节课,享受着吉老师给我们精心准备的精神大餐。当然,老师也提供给我们实践的机会,有时说课给她听,有时上课给她看。每次上课前的教案,吉老师至少会指导我修改三遍后才能走进课堂。印象最深的就是跟随吉老师学习上《金蝉脱壳》一课。我谨记老师"教学设计要一线串珠"的教诲,抓"神奇"一词来设计教案,整堂课通过品词品句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感悟金蝉脱壳的"神奇"。正当我自信满满地将"作品"交与  相似文献   

18.
一、期望 一直希望语文课是学生喜欢的课程,而这样的课堂应该是让每一个学生在课上积极参与,在课下反复回味,同时还期待着下一节课到来的课堂.这也许只能是奢望,但我还是想努力实现梦想. 二、实况 "课前听大家唱了几首歌曲,老师意犹未尽,很想大家再为老师唱一首歌."我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字:寂寞沙洲冷.底下一片哗然,然后我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请文娱委员上来把歌词写在黑板上,其余的同学先酝酿唱歌的感情."很快,周传雄演唱的《寂寞沙洲冷》的歌词出现在了黑板上:  相似文献   

19.
<正>"走课制"是最近出现的一种新的授课形式。何为走课制?就是让学生选择自己的老师,听喜欢的课,听需要的课,听想听的课。走课制的特点,是在符合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充分发展了学生的不确定性。走课,是对中学传统教学的补充,也是对中学课堂的优化,它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尤显优势。一、"走课制"下的语文课堂,带来学生语文阅读选择中更加主动独立的思考语文如何"走课"?语文走什么课?面对多样化的语  相似文献   

20.
开心一刻     
十分简单某日上理化课,老师宣布下节课要小考。小明紧张地举起手问老师会不会考得很难,老师只说了一句:"十分简单。"乐得大家拍手叫好,可是考完后每个人都考得惨不忍睹,怎么会简单呢?于是小明又问老师,只听老师说:"我可没说错哦。‘十分’简单,剩下‘九十分’很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