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教师教育观念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以教育价值观为核心的、性格化的教育经验,教育经验与教育需要是其心理结构的构成要素。教师教育观念的形成是教师教育经验性格化的过程,教师对具体教育行为方式的价值评价是其形成的关键环节。要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必须合理引导教师的教育需要,重建教师的教育经验系统,并合理引导教师的教育价值评价。  相似文献   

2.
公共教育学教学中的价值教育是将合理教育价值原则内化为师范生的教育价值素养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公共教育学教学中改进价值教育,是有效培养高素质教师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需要在明确师范生合理需要的基础上确立并引导合理价值原则,运用并挖掘学科内容的价值内涵努力促进教育价值原则的内化,通过教师的楷模示范作用充分发挥有效教学方式的价值育人效力。  相似文献   

3.
辩证地把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是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目标和归宿。教师个人教育哲学具有在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彼此修正的辩证张力,其主要内涵是以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师个性等为关键要素的一整套教育信念,可以回应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三个层次的价值诉求:层次一、二分别是引导“理论之师”走出理论困境、引导“经验之师”走出经验失序,层次三是进一步引导“哲学之师”形成经验系统、塑造实践理论。就生成之路而言,从理论困境到实践理论的关键在于完善“实践框架”,而从无序经验到经验系统的关键在于演绎“理论假说”。  相似文献   

4.
价值教育智慧是教师对教育的属性满足自身需要的关系的合理评价,其样态表现为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信仰。教育情感是价值教育智慧的基础,教育意志是价值教育智慧的动力因素,教育信仰是价值教育智慧的最高追求,三者有机统一于价值教育智慧中。教育知识转化为价值教育智慧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教师通过构建教育知识的理想形态和运用教育知识正确地评价自己,能够化教育知识为价值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5.
教育价值的形成,其逻辑路径:社会需要--教育行政领导集团的教育观念--教育系统领导集团的教育观念--广大教育工作的教育观念--教育价值(教育的社会功能、育人功能、自我享用发展功能)。教育价值形成的教育内部主体为:教师、学生、学校中层干部、学校领导成员等;教育外部主体为:教育行政领导机构的工作人员、中层干部、领域成员、国家主要领导人等。教育价值形成的逻辑原因为:教育本质力量与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合力”。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艰苦、复杂的认识过程,探寻合理有效的途径、帮助中小学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中小学教师实现现代教育观念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合理的教师培养机制,还需要教师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7.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艰苦、复杂的认识过程,探寻合理有效的途径、帮助中小学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中小学教师实现现代教育观念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合理的教师培养机制,还需要教师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8.
赵霞 《学前教育》2005,(6):28-29
课程意识的重建或唤醒,固然需要合理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但具体到操作层面,为教师提供一套操作性强的预设课程方案尤其必要,也更为实际和直接。因为,不管是什么样的课程(整合、生成、活动等),都需要教师去很好地把握其课程体系、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并妥善处理好课程内容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目前,幼儿园课程虽然开发者众多,形态各异,但是,在课程的管理上,却缺乏有效的规范和适宜的评价机制,在这样“宽松”的条件与环境中,教育机智不成熟、课程意识模糊的教师,反而容易在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之间形成矛盾产生困惑。  相似文献   

9.
教育科研能力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要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需要强化观念转变,引导教师正确认识教师与教育科研的关系;需要强化培训、指导服务,教给教师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需要强化机制建设,引导教师把工作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需要强化科研活动,引导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学会教育科研。  相似文献   

10.
价值引领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教育。受传统"行为目标"取向的影响,思想品德课教师更侧重外显的行为目标的制定、贯彻和评价,把学习简单地认知为知识的积累,弱化了对价值观的引领,从而不能完整地达成思想品德课程的三维目标。1.要研究学生当前的价值取向中学生尚未形成固定的、明确的价值观,他们不是一张简单的白纸,可以随意地由教师挥毫泼墨;教师也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生的观念都是错误的,需要教师去挽救。从总体上看,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根据教师在此过程中认识对象的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以及对教育实践的把握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浅层教育观念的形成、实践操作形态的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理论形态的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以及个人教育风格的形成四个阶段。教师的教育行为在其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有助于在实践中有效地促进教师适宜的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当前,职业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设置和实施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课程性质定位不准确,课程门类少、课时比重低,课程内容普教化、学术化,教学形式和手段单一等方面.根据对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考证,借鉴国外教师教育教育类课程设置经验,职业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解构可采取如下思路:更新课程观念,建构合理的教师教育课程解构和比例,改革课程实施手段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专业自主权是教师专业性的重要标识,其形成具有多源性.回归教育文化这一参照系是重构合理的专业自主权概念的妥当之路.从文化学的视角来看,教师专业自主权是指教师及其群体从当下教育文化背景出发,借助于教育观念、教育判断和教育智慧对教育生活中的难题、事件做出相对自主的处置和应对的有限权利.  相似文献   

14.
地方民族院校师范专业总体条件相比重点院校并不占优势,如何充分挖掘地方资源成为推进师范生质量提升的关键.教师个人教育观念对其今后的教学行为有重大影响,需要在校期间充分形成和完善.然而分立的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造成了师范生对教师身份的学科性和教育性双重分离的误解.重整重建师范教育相关课程,把占有大量学时和有真实教学情境的学科专业课程打造成为教师身份双重性认识转变和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主场地.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数学教育的许多新观念和理论都是对优质数学教育实践提炼和升华的结果.教师的教育经验虽然最初来源于教师的个人教育实践,但由于它是经过教师多次实践检验和对无数次成功案例的积累,有其合理的内核和一定的理论背景(尽管教师本人可能未意识到),甚至有些还孕育着一些新理论的胚胎与幼苗,而且这些经验都具有极鲜明的直接为教育实践服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情感思想目标,并借鉴布卢姆情感目标分层原理(接受—反映—价值—组织—性格化),我们把学生的情感发展过程及相应的情感教育大致分为如下三个由低级到高级的阶段:形成—保持—内化.一、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一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关注的基础上,对某种剌激或现象做出反映,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17.
教师观念研究是目前课程改革领域中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教师观念指教师在教学情境与教学历程中形成的、涵盖了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与生活经验的观点体系.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对教育问题的判断,并进而影响其教育行为,从而也最终决定了教师的教育实践的效果.教师观念的更新,已经成为教师理解和执行新课标的核心问题. 本文以西北地区思想品德教师观念为研究视角,通过实证的方式关注新课程实施至今,思想品德教师的观念现状,以此为改进教师培训和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看,当代大学生需要进行逆商教育.针对大学生逆商教育现状,我国高校应结合实际,端正学生心理咨询观念,设立心理辅导机构并开设相应课程,加强逆商心理测试监控,在实践与模拟情境中开展逆商教育.注重教师价值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共同促进开展逆商教育.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理论特别关注学习者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要加强学生所学内容和他们周围实际的联系,引导他们在活动与交往中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探究学习,使他们在主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主动求知的技能、态度和习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促使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尽早转变价值观教育观念,领悟价值观教育的内涵,注意利用价值观教育中的环境因素,建立价值观教育的合理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主体性是其自主参与教育活动,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动力,也是教师真正作为一个社会存在的体现.这种主体性的发挥需要社会创造条件,肯定教师对其职业的价值追求和合理利益,也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不断探索和思考教育,从中真正体会到教书育人的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