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秦统一前后,羌人分布在陇西塞外的黄河与湟水流域,世代生息。西汉建国初,羌人各部相继臣服于匈奴。文景之世,军事战略以防御匈奴为主,对于羌人各部,无暇顾及。武帝时期,国力强盛,西汉势力进入羌区。西汉王朝对羌人的管理实行郡县属国与护羌校尉并行的双轨制。郡县属国与护羌校尉的设置,是西汉中央政权对河湟羌人行使有效管辖的开始。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合文献和简牍材料,对西汉护羌校尉的设置时间和其属官作了探讨,认为西汉护羌校尉有一个由临时设置到常设官职的转变过程;其属官有司马、从事等。此外,西汉时期还有护羌使者、主羌史、主羌使者、护羌都吏等其它羌吏,年代跨度从宣帝一直到西汉末。西汉王朝最晚从宣帝开始,就在西北边疆羌族地区建立了包括护羌校尉以及护羌使者、主羌史、主羌使者、护羌都吏等在内的比较完备的护羌、治羌的边疆民族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西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得到持续发展的统一王朝。“大一统”社会结构的确立,与西汉前期的治国方略的转变关系密切。建汉之初,统治者以黄老思想代替了秦始皇的君主专制的法家思想,从而使经济恢复,社会稳定。到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达到极盛,所以武帝摈弃了黄老思想,确立儒术为治国方略,完成了治国方略的第二次转变,这不仅加强了皇权,而且使“大一统”的社会结构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结构,对后世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纵观中国古代边疆史,动荡影响着边疆地区,进而威胁到中央政权的根基,中国传统治边不能跳出"治乱循环"的困局,究其原因,主要是华夷之防的认识局限、重内轻边的眼界局限、唯稳而治的目标局限和重谋轻法的施政局限。中国共产党人吸收传统治边方略的优秀成果,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与中国边疆地区建设发展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全新的治边方略。  相似文献   

5.
6.
小学三年级是一个过渡时期,是转变学生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需要得到家长与教师的正确指导。而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需要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广博知识、开阔眼界以及丰富的创新教学经验,用"心"对待每个学生。为了能够将育人效果充分发挥出来,班主任应当制定一个治班方略,主要内容包括治班理念、班级目标、班级班规以及班级活动,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与学生、家长共同创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本文主要通过从多个方面对班级的管理方法进行分析,促使学生能够顺利过渡至高年级阶段,并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边疆的治理直接关系到国家整体稳定、安全、繁荣与和谐发展,我国历代王朝在治边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治边方略。其中,"因俗而治"的边疆治理政策为历代王朝所普遍采用。这项政策不仅加强了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也对维护中原王朝的繁荣昌盛以及统一发挥了独特而重大的作用,乃至如今仍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汉王朝时期是中原王朝政治版图扩大的第一个高潮期。西汉王朝每次对河湟羌作战胜利后,都试图尽可能地把中原王朝的政治经济举措推行到河湟地区。在其政治举措中,每每推行郡县制,都曾引起羌人的反抗。汉宣帝时,仿武帝置五属国之策略,允许投降的羌人人居金城,设立金城属国。同时,还设立具有羁縻性质的护羌校尉。关于护羌校尉设置的年代,它与金城属国的属国都尉的关系,护羌校尉的职责等问题,至今存在较多的分歧,本文旨在探讨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9.
敦煌悬泉汉简中保存的近百枚关于羌人活动和羌汉关系的资料大多为传世献所未载,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西汉中后期中央和地方所置专门管理羌人事务的官吏的状况,神奇年间羌人叛乱及西汉政府所采取的镇压措施;西汉政府对降羌的管理;西汉政府官吏对降羌的压迫与奴役等情况.两汉时期羌乱是一个重要的边疆问题,敦煌悬泉汉简的出土对于认识研究西汉中后期羌乱问题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0.
秦汉蜀晋南朝的治边方略与云南通道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至南朝的800余年,是云南早期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云南地区的主要通道先后开通,并经历了兴衰变化的过程。秦汉蜀晋南朝诸朝的治边方略,对云南通道的开发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收集相关的零散资料,阐述秦汉蜀晋南朝时期云南通道开发的情形,并分析秦汉蜀晋南朝的治边方略与云南通道开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因民族危机日渐深重的现实刺激和自身教、学身份的变化,吴晗提出撰写历史教材、培养学生历史兴趣、提高历史师资力量、编纂历史课外读物等历史教育原则与手段,标志着其历史教育思想的初步形成。40年代以后,随着对历史教科书编纂的意义、历史教育与时代之关系认识的深化,其历史教育思想进一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史学普及实践中,其历史教育思想臻于成熟。他从教、学两方面着手,本着广泛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力求发挥全社会的力量,采取多种手段,将历史教育和历史研究相结合,在强调历史教育社会功能之时,不忘其学术价值,推动了历史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西汉立国初年,积贫积弱,统治者以道家思想为指导,清净无为,与民休息。历经近70年的发展,到武帝初年,社会经济逐步走向繁荣。《淮南子》作为一部旨在提供治国思路的书籍,试图总结西汉初年社会发展的轨迹,运用道家思想理念解决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却使它遭受了成书后的冷遇。但武帝末年重归黄老之治的历史证明,《淮南子》的地位及其历史作用依然是值得肯定的。它是西汉大一统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西汉大一统社会巩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行政裁决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行政管理方式变革的必然。正当法律程序的法治观念已经成为共识,行政裁决程序制度的合理、公正、效率成为行政裁决制度发展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我国行政裁决程序制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藏羌锅庄概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逻辑推理方法,对锅庄、藏族锅庄、羌族锅庄、藏羌锅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和分析,认为藏羌锅庄是一种流行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一种参与性很强的大众化集体性民间民族体育舞蹈,它横跨体育、艺术和教育三大领域,融体育、舞蹈、音乐于一体,是一种民族特点浓厚、乡土气息浓郁的藏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15.
《仪礼》又名《礼》、《士礼》、《礼经》、《礼古经》,或云《礼记》、《古文礼》,是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对中国礼仪制度影响极大。在汉代,《仪礼》备受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今文经《仪礼》十七篇,与《礼古经》五十六篇相比,受到重视;从高堂生以下,传授源流较为清晰;研究《仪礼》的著作,以郑玄的《仪礼注》最为有名,至今是人们研究《仪礼》和中国古代礼制的主要参考书之一。通过对汉代《仪礼》研究状况的总结,可以反映汉代的学术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6.
论羌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类型与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羌族文化被史学界称为"中国的玛雅文化",本文将羌族文化的基本形态作了系统的梳理,并将其归纳为羌语、释比文化、萨朗文化、工艺(技艺)文化、艺体文化、宗教文化、习俗文化、传说文化以及岷江上游古文明与古蜀文化九个主要方面,阐述了各种表现形态的基本特点,指出了羌族文化保护中值得注意的倾向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掌握英语学习策略的意义入手,文章探讨了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兴起、英语学习策略定义和分类。旨在说明英语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及相关研究问题,以期有益于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和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8.
英语学习策略探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掌握英语学习策略的意义入手,文章探讨了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兴起、英语学习策略定义和分类。旨在说明英语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及相关研究问题,以期有益于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和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9.
西方女权主义兴起一个多世纪以来,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女性解放进程,但是要实现女权主义的最终目标——男女两性间的平等,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回顾西方女权主义的发展历程,其平等观主要经历同一性平等观、差异性平等观以及人性平等观三个阶段。对女权主义平等观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阐述、梳理和评析,以期对中国的妇女研究有所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