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书档     
《大观周刊》2010,(45):22-23
崔永元制造 崔永元自筹巨资拍摄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我的抗战》,于11月15日在全国84家电视台同步播出,同名图书《我的抗战》震撼上市!本书呈现了纪录片的原貌,展现了历史画面的原生态魅力,同时逾越了电视表现“不可为”的边界。  相似文献   

2.
电视纪录片《我的抗战》是由崔永元团队采访制作的大型历史纪录片,该片以"口述历史"、"影像史记"和"碎片化"的历史呈现为特点来展现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并对历史的真实性进行溯源。本文从历史视角来对纪录片碎片化信息的记录和传播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魏少华 《新闻界》2013,(17):51-55
纪录片《我的抗战》是崔永元近期力作。"口述历史"是纪录片《我的抗战》宣传靓点。依据最后的呈现方式,纪录片中的采访可以分为四类:互动访谈式、隐性对话式、跟拍注视式、参与暗访式。《我的抗战》中的"口述历史"属于隐性对话式采访。《我的抗战》在"口述历史"运用中,出现了过度介入、删除提问等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崔永元策划的纪录片《我的抗战》被放到一家门户网站首播。这32集的片子被称为“大型历史传奇片”。  相似文献   

5.
摆渡 《兰台内外》2012,(1):59-60
崔永元感叹这些年是他一辈子最忙的时候。离开《实话实说》之后,他专注于《电影传奇》节目和大型纪录片《我的抗战》。崔永元当选政协委员这几年,总是在强调要"实话实说"。尤其是在2010年两会期间,他说,"不讲实话,宁可不当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6.
由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策划制作的纪录片《我和我的祖国》,作为新中国六十周年献礼片,由中央电视台联合新浪与土豆网联合播出,网络播出渠道为这部纪录片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收视。  相似文献   

7.
我与崔永元认识是1998年的事儿。 1998年夏天,我到省会郑州办事,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的朋友小郑对我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来郑州了,住在省委一所。我正好也在省委一所住,于是就同小郑一起拜见崔永元。 来到崔永元房间,中央电视台的4位著名节目主持人都在这里,除崔永元外,他们3个是白岩松、敬一丹和水均益。他们四人正在围着一台电视监视器看录像带。小郑把我介绍给崔永元。他望了我一会儿说:“你是南阳人,南阳我没去过,可我听说过。”他说到这里,突然像想起了什么,邓小郑说:“刘振敏刘老师不就是…  相似文献   

8.
幽默与尴尬仅一步之遥──崔永元如是说王恬在北京一个曲径通幽的小胡同内,一扇斑驳的红门打开之后,四合院内正有一圈人席地而坐,中间是一盘棋。我问起那位帮我约见崔永元的小姐,答曰不在。我说:“我是来采访《东方时空·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的。”那圈人轰然...  相似文献   

9.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9月,全国各大卫视相继推出了纪念抗战胜利的专题片、纪录片。深圳卫视推出的8集纪实专题片《赤子功勋——华侨抗战纪实》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中国纪录片领域国家级国际性大展——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赤子功勋》在几百部抗战70周年特别节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国家级大奖"金红棉奖"特别奖。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为缅怀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纪念钱学森逝世一周年,中央电视台6集传记电视纪录片《钱学森》于近日播出。该纪录片的同名书《钱学森》,由钱  相似文献   

11.
年轻时在云南边防当兵,曾听过滇西抗战的传说。印象中,是那条奔腾于横断山脉的怒江天险,阻止了骄横的日寇长驱直入我西南腹地的铁蹄。40年后,有幸参与电视纪录片《腾冲腾冲》的创作,在实地踏访滇西抗日战场、采访幸存健在的一批抗战老兵后,我才真正明白,怒江只是一道天然屏障,最终收复失地,将侵略者赶出国门的,却是无数以血肉之躯保家卫国的军人和民众。正是他们,70年前在那片极边之地演绎了一场慷慨悲壮的全民抗战。  相似文献   

12.
以新影厂和央视的抗战纪录片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历史叙述的视角辨识其在不同时期开展抗战历史叙述时的主题、内容及风格的变化。研究发现,政经、史学观念和制播方式的变迁促使抗战纪录片历史叙述的内容和形式的改变,从而重构抗战历史的集体记忆。而新媒体时代抗战纪录片制作和传播呈现出的新特征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以视觉再现的方式赋权于社会民众参与到抗战历史的叙述、集体记忆和相关意识形态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陈真 《全国新书目》2010,(23):42-42
为缅怀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纪念钱学森逝世一周年,中央电视台6集传记电视纪录片《钱学森》于10月25日播出。与此同时,该纪录片的同名书《钱学森》已经上市。本文选编自书中陈真导演的文章,告诉我们该片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电视节目主持人职业智力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冰玉 《视听纵横》2008,(1):103-104
构成主持人的职业智力有哪些要素呢?我认为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倾听力、思维力、记忆力、联想力,它是一种理解客观事物并解决问题的能力。①首先,倾听力。崔永元是我印象中第一个以"倾听"为主要特征的主持人。专注倾听别人叙述是崔永元的  相似文献   

15.
紫一 《传媒》2002,(10):20
解玺璋先生针对崔永元近日批评电视庸俗化的一些言论,在《南方周末》上发问:“电视为什么不能庸俗?”我倒是大致同意崔永元意见的。电视的庸俗或许难免,但它的庸俗化倾向则不可取。 我原拟于4月7日去中国现代文学馆听蓝英年教授关于俄罗斯文学的演讲,馆方临时改成崔永元讲“电视的庸俗化”,就便听了一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以来,在众多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纪念作品中,崔永元的《我的抗战》异军突起,产生了极大影响.该系列作品进一步丰富了影像史学的表现形式,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市场化语境下口述历史成果的营销和传播之路,赢得了时代与社会的认可.其鲜明的口述历史特色不仅体现在该片由口述史料作为核心与支撑,结构、布局以口述者个人在抗战中的生命故事为中心,更体现在整个片子所弘扬的精神以高度认同时代大背景中的口述者个人价值为圭臬.不过,在如何实现口述者与访谈者双向度的历史叙述模式,如何超越情感认同,通过口述历史实现求真、求解的理性追求等方面,《我的抗战》也存在着一些提升和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观众对一部纪录片的期待是它的真实,但在实际拍摄时,仅拍摄团队和摄像师在现场这个事实,就足以影响被记录的情况.严谨的纪录片也同时记录下拍摄过程对被摄对象的影响,使得观众得到一个比较客观的印象.无论被摄对象的代表性还是纪录片的拍摄者的个人观点和评论,这些主观因素也会对一部纪录片的真实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正因为观众会认为纪录片中表达的是真实的事实,所以纪录片的内容可能由于创作者的不谨慎或者刻意表达某些观点,造成受众对纪录片产生非常大的误解,纪录片也因此会被用作一些反面宣传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李栋 《传媒》2016,(2):14-17
纪录片导演罗种说:“拍纪录片很难,就像人生一样难,就像生活一样难,我们在不断地痛苦,不断地犹豫,只是为了找到心中的那一种力量,这力量可能来自于风,可能来自于云,在不断地激励着我们默默前行.”纪录片节里有个论坛叫作“中国纪录片推动者论坛”,而专程采访到的刘军和马志丹正好可以成为记者心中的“纪录片推动者”,他们一位是本届纪录片节的运营者,刘军和他的团队策划搭建的这场纪录片盛宴为众多纪录片人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9.
纪录片《伊斯特河》是一部追寻德国现象学大师海德格尔思想之旅的电视散文,得名于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未竟之同名诗歌。该片沿着这条象征欧洲文化渊薮的悠悠长河,回顾历史,领略风土,以高度的真实与纯粹的客观品咂醇厚的人文陈酿。  相似文献   

20.
《中国纪录片发展史》是第一本系统阐述中国电影、电视纪录片的形成和发展的书。本书作者方方录访了许多亲身经历中国纪录片事业的当事人,到全国各地搜寻了大量相关的文字和形象资料,经多年努力,写成了这部55万字的专著。现从中摘选的,是有关解放区纪录片的重拍解放战争历程内容,以及抗战胜利后争夺东北电影厂机器设备与电影人才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