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级具有“准社会”特征,它是社会结构的一个节点。通过班级准社会文化互动,班级成员可储备将来直接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能量。为了形成理想的班级准社会文化,建议进行“班级导师制”探索,设立班级“四套机构”,实施“四种能力”教育。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从美国的杜威和帕森斯开始,学者们就对班级的哲学意义和社会学价值进行了深刻阐述。以后,学者们又进一步从文化学、信息学、生态学等多角度、多层面研究班级制度。本文试图把班级视为一个准社会,从一个新的视角看待班级文化建设,以更好地建设理想的班级文化。  相似文献   

3.
姜庆华 《课外阅读》2010,(7):143-143
班级是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班级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班级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班级文化建设。所谓的班级文化是指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文化的现象,班级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是在社会主流文化、学校教育文化、教师文化的影响下,由班集体中全体成员自己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班级生活方式。班级文化建设在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中至关重要,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呢?班级文化的建设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班级是一个教育组织,是一个文化组织。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领导下,在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师生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独特的价值观、行为习惯和班级精神,是全班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理想信念、奋斗目标、优良传统、思想作风、精神面貌和活动准则。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长效的教育力量,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班级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班级成员走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与公民社会相通的班级文化,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获得班级成员授权的班委会,运用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产生的班级规则,管理班级公共事务;其二,建立以教学时间分享、教学过程对话与互动、教学评价兼顾预设与生成为主要内容的班级教学制度,确保在班级组织中进行的是现代教学而不是传统教学。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公开、公平、公正"的班级规则和正向的班级舆论、尊重和保护班级成员处理个人事务的自由、形成多元价值的班级次属群体等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童春芳 《教书育人》2013,(10):67-68
优美的班级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不仅能促进学生上进、乐观,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而"爱"是教育的灵魂,是一切道德的根源,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是促进一切生命积极成长的最大动力。因此,班主任要从"爱"出发,使班集体成为学生个性舒展的自由空间和快乐舞台。一、创设优美温馨的班级环境——让爱住我家  相似文献   

7.
班级的文化建设,将会影响学生的兴趣、爱好、审美情趣、人生价值观以及对事业的追求。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班级文化建设主要表现为教室环境、班级设施、班级文化团体、人际关系、班风学风等。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基本单位,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最基本活动场所。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文化建设,对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有着重大意义,对规范学生的言行,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以及创建优良的班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文化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建设既是校园文化补充和发展,更是校园文化内涵落实的延伸基础。如何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呢?笔者试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怎样让班级成为一个和谐的集体,让所有的学生能够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呢?三年来,笔者选择以悌为主题来建设班级文化,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效果,现将实践经验分享如下。一、搭建悌爱的平台悌是什么?悌是指悌敬,是兄弟姊妹之间的友爱、相互扶持;延伸开来,对待朋友和同辈人的关心、帮助也属于悌爱。它能消除人和人之间的不必要矛盾,使大家相互谦让、和谐共处。可见,悌是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小学班主任在培养人才这方面的重要性。教学模式及其他方面的改革,意味着小学班主任要克服更多的难题,遇到困难应当没有畏难情绪,理性处理,确保教学工作成功完成。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小学也不例外。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尤为重要,充满文化氛围的班级活力四射,激情澎湃。学生们可以从中收获许多,心灵得到洗礼。  相似文献   

11.
白芸 《中小学管理》2002,(11):19-20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在学校中最基本的活动场所,更是一个现实的生活世界。学生在校内教学活动以外获得的满足,很多是班级文化所给予的。因而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史延虎 《教书育人》2014,(11):70-71
正如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身的文化,一个班集体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所谓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创造与形成的精神气候、文化氛围以及承载它们的活动形式与物质形态。班级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和谐的班级文化不仅能为学生的素质提升创设良好的氛围,还能对形成一个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构建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多渠道、多方式进行综合治理与协调发展。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现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部分学校和班主任片面重视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对班级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做的还不够。如果说,物质文化强健了班级文化的“筋”和“骨”,那么班级的健康发展还需要充满文化气息的“气”和“神”。所以,班级文化建设应该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分别加强外显层面的物质文化、中间层面的制度文化和深层面的精神文化建设,“三方面”要并驾齐驱。  相似文献   

13.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生命力所在,是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要打造凝聚力量、促进提高的班级文化,首先要加强硬文化建设,注重教室卫生,注重教室布置,让班级整洁有序。其次要注重软文化建设,形成健康优良的班风,有热心服务的班干部,同时还要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相似文献   

14.
在学校,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是通过学校最基本的活动单位——班级进行的。构建优秀的班级文化,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具有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笔者选择了忠文化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忠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做好本分的事,有忠诚无私、忠于他人、忠于国家及君主等多种含义。在建设班级忠文化之初,笔者带领学生搜集有关忠文化的资料,并最终定下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方向,然后全班同学一起携忠  相似文献   

15.
王芳 《安徽教育》2009,(8):24-25
<正>近年来,我在教育教学的管理中积极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坚持用先进的班级文化去凝聚、激励和引导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一、班级文化的涵义、特征及功能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反映着一个群体的利益取向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个有特色文化的班级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班级,但一个优秀的班级一定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加强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班级学生自豪感和班级自信心。信息技术为我们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的多样化使我国社会人民内部的阶层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主要论述了新时期社会分层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挑战,对理想信念的影响、对思想道德的影响、社会思潮的泛滥,以及根据社会分层这一背景进行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付丽旻 《现代教学》2014,(11):36-37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灵魂,优秀的班主任善于通过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共同心理文化素质的提升来引领和打造集体,用集体的舆论导向约束、引导个体的行为和价值判断。但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的多元化,对校园文化产生强烈冲击,我们的高中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处于情感发展的丰富期和情绪变化的不稳定期,更需要提升传统美德教育的力度,让一些珍贵的东西像种子一样在学生的心中扎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9.
《学周刊C版》2016,(25):217-218
创建优秀的班级文化,让其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制约功能和激励功能等教育功能,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建设班级价值体系,包括班名、班标、班级目标、班歌、班规的设立;建设班级精神家园,包括日志、班刊、展板、书香氛围的设立;建设班级评价体系,多主体、多角度、多方位评价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公正公平。  相似文献   

20.
班级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和前沿阵地,也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所在地。班级文化是指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它不是一种刚性的、粗暴的、说教的固定模式,是一种充满柔性的、温和的、人文的精神、制度、关系和环境的综合存在,是一种新的德育模式。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并且这种独特的风貌和精神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行为。班级文化建设分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