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路翎小说中所塑造的病态女性形象无疑深受俄苏作家的影响,但两者在刻画类似女性形象时,却体现出了迥异的思索。相比于俄苏文学中病态女性身上的“现代性”特征,路翎笔下的病态女性依旧只是一种传统男性视野中的“叙述”,这种言说特征只是作者的一种本能表达,离“个性解放”的目标还十分遥远,永久的象征性依赖状态恰恰是路翎文本中的病态女性区别于俄苏文学中的同类女性的最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仕女画发展到明清时期,以一种相对稳定的程式固定下来,塑造了具有病态美的纤弱清秀的女性形象。此类审美倾向风行于整个明清画坛,除陈洪绶、吴昌硕等少数大家能跳出窠臼自创一格,多数画家均以此作为创作导向,遂形成了明清以阴柔、羸弱、幽郁为主要特征的仕女画风。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及近代的学作品中,“病美人”、“弱书生”之类的学人物形象和人女性化自喻艺术手法频频出现,说明一种“病态美”充当着学和日常审美倾向的主流之一。不仅是在对女性和女性形象的审美上,在对男性和男性形象的审美上以及在整个传统化的美学视野中,都普遍存在着崇高品格缺席而“病态美”泛滥的现象。对“病态美”现象的分析与解构,可以促进纯粹而抽象的美学理论和艺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4.
奥康纳短篇小说通过刻画雌雄同体的寡母和病态丑化的男性形象,实现了对传统男性形象和男权话语的解构与颠覆,突显其女性的主体意识,而两性世界和谐发展是其解决这一困境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5.
由于特殊的时代环境 ,在《聊斋志异》中 ,遥承于远古 ,出现了一个女性自我世界。它消解了夫权制度 ,丰富了传统文学中女性单一、病态的性格特点 ,也解构了封建知识分子踌躇满志、不可一世的文学神话 ,塑造了一系列复仇女性形象 ,并阐明了复仇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圃》2010,(1):F0004-F0004
在这幅作品中,画家体现的是妇女命运的主题。特写式的构图,展示一个结婚场面: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正与一白发老者举行婚礼,神父为他们祝福,新娘低头无奈地默认了悲惨的命运,而成为新郎的老者则一幅傲慢的神情。画家抓住了这一病态的社会现象,用自己的艺术揭露了卑劣的社会交易和对女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可分为五类,即原始质朴型、蒙昧悲凉型、独立自主型、纯美圣洁型、虚伪病态型。不同类型的女性存在性情、人格差异,寄托着沈从文对不同生命形式的认知与把握。  相似文献   

8.
蜚声当代文坛的作家苏童在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美丽但病态的女性形象,她们大致可归为淫荡、阴毒、长舌庸俗三类,解读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可穿透苏童潜意识中根深蒂固的男权中心主义。以苏童小说在社会上引起的轰动效应,其思想中渗透的男权中心意识势必造成较为恶劣的影响,甚至阻碍我国女性主义的健康发展及我国两性和谐与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女性观的形成,既源于和睦温馨的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和童年时期他身边女性的传统美德的影响,也得益于淳朴乡风的感染浸润。经历了适情适性的童年和坎坷多难倍受压抑的中青年时期以后,汪曾祺特别关注人性,尤其关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妇女的命运。因此他在故土小说创作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从人性的角度主要分为健康舒展和病态压抑两大类,它们全面反映了汪曾祺的创作思想和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0.
在《月亮和六便士》中作者着力刻画了与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有密切关系的三个女性形象:思特里克兰德夫人、挽救了思特里克兰德生命的荷兰画家施特略夫夫人勃朗什和塔希提岛上的土著女子爱塔。这三位女性对思特里克兰德的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尝试对这三个女性形象的双重性格进行梳理和剖析。  相似文献   

11.
风景油画是一门讲究意境的艺术,意境的高下是衡量作品成败的重要因素。要构成一幅意境好的画面,要求画者掌握好构图与意境的统一,色彩与意境的协调,虚实关系的处理;更强调画者要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修养、情景交融的能力以及洞悉生活、领悟造化的素养。  相似文献   

12.
杨冬  徐泽 《台州学院学报》2005,27(2):17-19,27
明清的仕女画在古代人物画史上是一个小小的高潮,画中仕女主要有“情”、“才”、“病”、“弱”几个特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人文思潮的兴起;文人在封建专制文化政策下的“臣妾意识”。另外还有画家的“比兴寄托”的因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绘画技巧是每个画家终生研究的课题。绘画技巧的难度,在于绘画的专业性极强。画家看一幅画时,有意无意地总想到如果他自己来画这幅画,应该采用哪些步骤。真正意义的绘画技巧,并不在于怎么去"画",而在于你的观点,没有观点就画不下去,各种绘画技巧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4.
陈刚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10):126-128,131
情感的生理、感知、认知及行为各个层面在表现主义绘画中有复杂的呈现,对表现主义绘画简单定义并不能细致的反映情感在表现主义绘画中的复杂性。本文从艺术家生活的情感经历与社会背景对创作的影响,艺术家创作时与媒介的关联以及观众对表现主义绘画的情感反应几个方面来讨论和分析表现主义绘画中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彩画很讲究意境的营造,意境的深浅雅俗决定了作品品位的高低优劣。要营造好意境,从表层看,要求画掌握好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形式;从深层看,更强调面要有诗人的情怀以及洞悉生活、领悟造化的素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山水画水墨写生是中国画家对自然山水深入细致的认识过程,是从自然过度到创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审美开拓和形象意境的创造过程。山水画水墨写生既写自然的性灵,同时也是抒发画家的心境和性情的对景创作方式。  相似文献   

17.
修养是艺术家在思想、道德和知识技能等方面通过主观的努力,经过长期的修炼和培养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和境界。思想修养、生活修养、文化修养、艺术修养对于每个艺术家都是必需的。画家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更需要进行修养才能成为真正的画家。20世纪中国画大师们十分注重修养,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成为新时期中国画坛学习的楷模、典范。  相似文献   

18.
自古我国的文人画家强调作画要能自由体现感情 ,画家有了美好的心灵 ,才能到生活中去发现美、寻找美 ,才能把情融入创作 ,产生自然生动、有意境的画作  相似文献   

19.
诗化的山水精神是我国艺术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诗人画家在创造和美化自然景观的同时,用诗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再现艺术创作的审美趣味.在这个广阔的艺术视角中又创造了山水题画诗的审美形式,文人画家一方面收拾河山,整治林泉,追寻文人气息浓厚的画面意境,另一方面通过诗画合璧的艺术手段,改良表现山水精神的博大幽深,在文和艺的载体高度上把握民族艺术的实质,反映出中国文人画家在追求林泉之美精神状态下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20.
周碧初是我国著名的油画家,他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留学法国,一生致力于油画事业,每个时期的油画各具特色:早期具有较浓的印象主义色彩,中期是绚丽的印尼风格,后期呈现多种基调并存的面貌,晚期树立了中国写意油画的新风尚,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