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晋东晋交替之际,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民族诸领域发生着深刻地变迁。两晋之际的社会变迁从特征上看,主要是自发式的局部变迁,它没有导致封建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造成这一时期社会变迁的主要原因是特殊的气候条件和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一系列发展政策的实施,内蒙古地区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如“牲畜作价,户有户养”、“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双权一制”、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和影响使蒙古族地区的社会作出了相应的变迁.蒙古族地区的社会变迁是全方位的变迁.社会变迁首先体现在生产方式上.改革开放以来牧民的生产方式变迁比较突出农业化比例增加、传统牧业生产缩小、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社会变迁对教育变迁的影响:一种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其结果迟早会引起其结构上的一系列变化,即社会变迁。而无论社会变迁的成因中是否会有教育的作用,它迟早都会对教育产生影响,并最终导致教育变迁,问题只在于导致何种及如何导致教育变迁,迄今为止的研究多半将视线主要集中于变迁的“方面”,选择的是“社会变迁的方面→教育变迁的方面”的考察途径。本文拟将视线主要集中于变迁的“类型”,选择“社会变迁的类型→教育变迁的类型”的考察路线,以期凸现社会变迁对教育的影响的一些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4.
山西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政法学院硕士生导师郭学旺教授撰写的《孙中山与中国社会的变迁》一书 ,在纪念辛亥革命 90周年之际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这是郭学旺教授继《毛泽东与中国社会的变迁》、《邓小平与中国社会的变迁》之后研究“伟人与社会变迁”的又一部专著。《孙中山与中国社会的变迁》一书分为 10章 ,31万余字。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为指导 ,从动态角度观察和研究孙中山及辛亥革命对于推动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的重大作用。作者在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史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近年来学界对孙中山研究的成果 ,理出了…  相似文献   

5.
根据陈春声、唐立宗、胡希张等学者的研究,明清之际的粤东北山区发生了显著的社会变迁,由动乱频繁的“盗窟”发展成为社会稳定的“邹鲁乡”。本文根据实地调查所收集的民间文献和口述资料,结合官方文献和个人文集,具体探讨大埔白堠村的民间信仰在明清之际地方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在地方士绅的倡导和支配下,以儒家伦理为指导,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迁过程,从而形成后来被认为既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又符合国家礼仪制度和儒家伦理的客家民间信仰。  相似文献   

6.
社会变迁促进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变迁。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在社会变迁的进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社会变迁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及科技领域的变迁,本文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论述教育发展与社会变迁的不可分割性。只有意识到使其协调共进,才能促进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价值取向在社会变迁的时期引导人们重新塑造价值观念.本文分析了广西龙胜平安壮寨在旅游开发之后发生的社会文化变迁,论证了旅游开发对传统村寨的社会文化影响,并说明了这种变迁深层次原因是价值取向引导重新塑造了当地居民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8.
人力即国力,是提升国家竞争力之基石,而高等教育的发展更与人才培育息息相关。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及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如何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全发展,乃成为各国关切的重要课题。由于社会变迁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当前在多数国家普遍重视高等教育之际,有必要反思高等教育在社会变迁中的定位。全文重点探讨了变迁社会中,高等教育学校经营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与前瞻。首先分析社会变迁对高等教育之影响,其次探讨社会变迁对高等教育学校经营所产生之挑战,最后提出高等教育面对挑战之前瞻作为。  相似文献   

9.
教会大学与文化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会大学与文化变迁黄新宪教会大学与文化变迁的关系十分密切。具体而言,教会大学主要是通过文化创新、文化传播和文化潜移等方式来促进文化变迁的。一、教会大学与文化创新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加速,除了使社会结构、经济组织和人口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外,文化形态也有了较...  相似文献   

10.
人格变迁和变迁人格:社会变迁视角下的人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变迁的视角下,人格变迁,特别是个人现代性(心理现代性)的研究,强调的是探讨分别对应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人格特征,即将人格作为一种社会变迁的后果来看待,而不是对社会变迁具有建构意义的因素来看待。变迁人格是个体在应对社会变迁这一重要社会情境而形成的心理特质,是个体知觉和应对变迁的较为稳定的取向。这一新概念,将丰富社会变迁视角下的人格研究。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变迁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社会变迁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总体性背景,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反映社会变迁的风貌,塑造社会变迁的主体,同时以理论的形式引导社会变迁的方向。作为社会变迁的一个方面,社会分层结构变迁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也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社会分层结构变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也反作用于社会分层结构变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需要在社会分层结构变迁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建立起交流的平台,促进二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户的历史变迁与行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户自身特点、认同逻辑、活动场域的变化是影响农户变迁与行为特征的主要因素,而农户的历史变迁与行为特征又构成了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基础.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农户是典型的原子化小农,其认同逻辑上生存性价值居首,活动地域局限于村庄集镇.人民公社时期农户被组织进公社成为集体化小农,认同逻辑上本体性价值发生转变,活动地域牢固束缚于公社.改革开放后农户流卷入市场成为社会化小农,并在当前呈现出认同逻辑上社会性价值凸显,活动地域方面呈现出进入市场难“入城”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人类学需要不断反思,反思自我和他者的距离,反思学科本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大众传播、文化变迁在一个人口较少民族中如何带动整个社会变迁?地方知识在这样的变迁中如何应对?甚至于地方知识何去何从?在这样的思索中需要重新定位地方知识的价值,地方知识面对现代社会变迁显得苍白无力,如果认识到地方知识自身存续的价值,它一定会随着社会变迁展示出新的面孔.从这个意义来说地方知识必须变迁!很多情况下,学校教育阻断了地方知识自我选择和自我更新的链条,大众传播的主导声音掩盖了地方知识自身存在的真实价值,社区固有的地方知识在文化变迁的浪潮中随着社会变迁的历程渐行渐远,这些就是本文简评的两部关于裕固族的民族志展示给我们的学术思考.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变迁的实体在于社会及社会结构,真正的社会变迁总是要借助于人及其主观能动性得以彰显。因此,对于社会变迁进行人本取向和文化视角的分析是学理的必然。"切割式"地进行民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但也十分危险。调查点的选择对于民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的成败具有非常直接的意义。田野调查是进行民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时不可缺少的"认识姿态"。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作为改变中国社会的变迁与转型现象,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古典社会学也产生于西方社会发生巨大变迁与转型时期,古典西方社会学理论与学说对当时社会转型与变迁的研究,对分析与解释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一定的启示.如迪尔凯姆对社会事实的观察原则和解释原则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这一社会变迁与转型进行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来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轨迹及其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是社会变迁的晴雨表,对社会主导价值观有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先后经历了反思与觉醒期、多元分化与价值冲突期、理性与世俗化时期、多元整合与回归超越期。社会变迁特别是阶层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变化是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原动力,多维价值冲突以及社会主导价值整合是其变迁的次生动力和外在表现形式,外来文化的辐射和高校校园文化的浸润是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变迁往往是思想变迁的产物,同理,法律的变化常常伴随着法律思想的演变.劳动法,一部对于我国从有到无、从外部移植到自我发展的法律,充分展现了我国社会生活中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劳动关系.它当中所蕴含的理念,同样也随着生活不断地变化,随着社会变迁不断地衍生.我国劳动法理念的发展史,其实就是我国社会变迁中关于劳动者权利以及其与社会进步关系思考的进化史.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尽管是在西方外来军事、经济、文化入侵,旧的社会形态被强制性地破坏的背景下发生的,但是原有的社会形态中的诸种积极因素仍然在这个变迁中发生着作用,这就是早期近代社会变迁在东南沿海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进程的重要原因。本文就试图从江南地区原有的社会形态特点来分析在近代社会的变迁中最活跃的因素江南地区早期近代  相似文献   

19.
唐宋女装既有沿袭又各具特色。唐代女装雍容华贵、性感大方,而宋代女装清新自然、典雅娴淑。唐宋女装风尚出现转型的主要原因是唐宋社会变迁和服装本身的规律性变迁。  相似文献   

20.
民国肇始,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宗教信仰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丧葬习俗是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的一种民俗,是了解社会变迁的窗口。民国时期山东地区的宗教信仰变化给丧葬习俗带来了新的变迁。丧葬习俗的变迁可以反映一个历史时代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的深度和广度,因此研究丧葬习俗变迁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