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活动课是初三<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学期我指导学生开展了一次以"环保小组在行动"为主题的活动课,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
虽然<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了"平等对话"的理念,很多教育媒体呼吁着"平等",可实际教学中又有多少教师真正做到了"平等对话"呢?笔者审视了一番教育教学现状,作出了判断:教师仰视教材,学生仰视教师.请看教学片段.(<爬山虎的脚>)  相似文献   

3.
有感于北京第十九中学的李江洲校长要求百度不再向未成年人开放"贴吧"之荒唐,笔者曾写<假如我们的教育也像蜗牛>一文,刊登在今年第3期<语文新圃>的"思想驿站"栏目与3月1日<南方周末>的"众议"专刊上,不意引起教师同行的一片非议:学生骂学校、老师……这些信息与教育主题完全背离虽事出有因,可孩子的眼睛并不那么雪亮!……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提出 笔者曾经参加了一个片区的物理教研活动,其间听了一节研讨课.授课内容是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的<浮力>(新授课).在组织"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教学活动时,该教师提出"浮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后,没有进行引导就让学生去猜想.  相似文献   

5.
<小橘灯>公开课上,我和学生一起讨论"人物行动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有一个讨论小组交给我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忽悠"的背后>(<语文学习>2011年第3期)一文中,张兰芳老师认为:"执教<虞美人>的这位教师,忽悠学生的招数,看似信手拈来,事实上,每一个'招数',都来自他长期积淀的'底气',深厚的文化底蕴."笔者在细读文中列举的四个"场景"之后,觉得张老师的这个评价多有不当,故不揣浅陋予以写出,以求教于张老师及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7.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减负"在我国不同时期都是个不轻松的话题.记得十一年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后,我参加了省教委"减负"座谈会,<四川教育>2000年第2-3期以"打好‘减负'攻坚战"为主题,发表了一组文章,我以<"减负"也需综合治理>为题谈了拙见.  相似文献   

8.
石金涛 《考试周刊》2013,(20):168-169
<正>2010年至2013年,笔者作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规划课题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行动研究的核心组成员,全面参与了课题的实验与研究。通过实验,笔者认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评价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因素。一、我校传统的评价方式及其弊端我校对学生采用"一分定天下"的评价方式。学生从高一  相似文献   

9.
教学改革,就<数学>而言,培养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引导其运用数学原理、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无疑是要义之一.如将数学喻为"思维的体操","排列组合"这一教学内容无疑是培养思维能力的极好的"体操动作".下面笔者就<中职数学(第二册)>第十章"排列组合"(P158-165)的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小说<失街亭>描写的是一场战争的完整过程.教学中配备一幅清晰的战图,对于增强战争的直观性,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小说的历史意识和英雄情结是很有必要的.下图是笔者在备课过程中绘制的<蜀魏街亭之战示意图>(注).教学过程中,三用"示意图",点拨<失街亭>,收到较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咬文嚼字>2003年第6期刊登了林友先生<"附庸风雅"是贬义词>一文,文中引用了沈醉先生<我所知道的戴笠>一书中的一段话:"抗战期间,重庆一些大发国难财的暴发户们,为了遮掩自己的出身和满身铜臭味,而爱附庸风雅……"笔者认为,沈醉先生"满身铜臭味"之说不妥,"臭"即"气味","满身铜臭味"语义重复,应为"满身铜臭".  相似文献   

12.
自居易的<琵琶行>一直是高中语文课本的传统篇目.笔者曾多次教过该诗,对"寻声暗问弹者谁"一句一直没有过多注意,直到今年再次执教该诗时,学生提出了"自居易到底在问谁"的问题,引起了我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案例:<见义勇为不畏强暴>(浙教版思想品德第12册) 上完<见义勇为不畏强暴>,我感悟良多.我在引导学生学习了徐洪刚见义勇为的事迹后,为了深化学生的道德认知,头创设了一个情境:一辆公共汽车上,一位扒手正将手伸进女乘客的背包里,意欲行窃.学生小林发现了,上前拽住扒手的衣服,大叫"抓贼!"那扒手缩回了手,狠狠地扇了他两个耳光.  相似文献   

14.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语出自<诗经·小雅·车舝>.最初<淮南子·说山训>和<史记·孔子世家>相继引用表达对君子风范的景仰,其后该诗句作为格言更是广为征引.其中,"高山仰止"音、义都非常明确,无可争议;但对于"景行行止"的句义和读音,各家却存在很大分歧.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后,拟对其音、义作出详细辨析.  相似文献   

15.
<物理教学探讨>2007年第8期刊载了李明祥老师的文章--<一题多变,减负提高>.阅读文章后笔者不禁想起刚刚教过的中考热点考题--热学计算相关问题.由于这类题目涉及的物理量多且各物理量之间关系复杂,虽然在教学中让学生练习了不少计算题,但最终学生对该类问题的分析能力以及解题能力都掌握得不是很好.因此,笔者想计算题可不可以也采用"一题多变"的练习与讲解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采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能大大地提高,同时学生还可避免盲目做一些重复的练习,提高学习效率.下面就此问题加以例析.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醉翁亭记>:"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历来注家把"颓然"一词解释为颓唐、颓倒之意.如<中国历代散文选>(刘盼遂、郭预衡主编)解释为"颓然,醉倒的样子."<古代汉语>(王力主编)解释为:"颓,倒"等.<语文教师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将此句翻译为"一个面容苍老、头发花白的人,昏昏欲倒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其译句亦取"颓然"为"昏昏欲倒"之意.笔者认为,诸注不确."颓然"当是"安适、和顺的样子."其理由赘述于后.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2007年3月版)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画图省识春风面"中的"省"字注为"曾经".对此,笔者未敢苟同. 笔者查阅了<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和<古代汉语常用词词典>等工具书对"省"字的注释,未发现有"曾经"的义项;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第七册第六单元包括3篇课文(<诚实和信任>、<珍珠鸟>、<九色鹿>)和一个练习.<诚实和信任>叙述了两位车主妥善处理反光镜被碰碎这起小事故的过程,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珍珠鸟>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告诉人们"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九色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调达背信弃义,结果受到惩罚的故事."单元练习"设计了"读读小故事"--<两兄弟卖酒>;积累一些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等.综观本组教材,就会发现编者的意图是围绕"诚信"这一主题的.如何用好这一组教材的人文教育资源,让学生真正接受"诚信"的教育呢?教学完3篇课文后,结合"单元练习"的相关内容,我们安排了一次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9.
英国的教育闻名于世,它成功的"秘诀"究竟在哪里呢?在英国参加了几个月考察培训之后,笔者在2007年9月<校长参考>的"视野"栏目曾撰文从英国学生的在校时间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笔者有幸参加了<教学月刊>主办的"空间与图形"教学研讨活动,并执教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经历磨课,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