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用理论需要接受现实语言资源的验证。对“非典”的语用分析表明,语言和人类经验之间具有互动性,语用意义就产生于这一过程。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等传统的语用观忽略了这样的语用理据。因而有过度理想化之弊。经验现实主义的统一语用观克服了经典语用观单一化、理想化的不足,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同时,语用理论的发展与扬弃是个渐进过程,应避免“以一盖全”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语用理论需要接受各种现实语言资源的验证.基于"非典"的语用分析表明,语言和人类经验之间具有互动性,语用意义就产生于这一过程.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等传统的语用观忽略了这样的语用理据,因而有过度理想化之弊.经验现实主义的统一语用观克服了经典语用观中单一化、理想化的不足,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同时,语用理论的发展与扬弃是个渐进过程,应避免以一盖全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语言交际以认知为基础,语用失误的原因可以从认知角度进行分析。语用失误与语言使用的认知语境的假设、交际双方之间的明示和推理过程以及理想化认知模式有关。本文从认知语境、明示-推理模式以及理想化认知模式等认知语用学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对语用失误的成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语用含糊的元语用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语言的使用过程是语言使用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元语用意识不同程度的指导和调控,这些指导和调控又往往会在语言结构层面留下痕迹。语用含糊既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又是一种交际策略,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本主要从元语用的角度,分析了语用含糊这种交际策略的语言表现手段,以及这些表现手段所具有的元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5.
语境、语用能力与语法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用观的语言教学正是服务于这一目的的。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在传统语法教学基础上培养学生语用意识与语用能力的可行性,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语法知识与语用意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步发展学生的语法能力与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言交际过程中语法的语用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在认知语境的参与下完成交际的心理认知的互动过程。文章在分析认知语境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对语法的三个层面进行了动态的语用研究,认为关联理论对语法语用过程起着动态的语用制约作用,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认知阐释力。  相似文献   

7.
Verschueren顺应性理论与元语用指示语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ersehueren的顺应性理论认为人们在语言选择过程中总是在努力顺应语境、顺应语言结构,具有动态顺应的特征。元语用指示语是语言使用过程中不影响话语真值,仅表达说话人情感并帮助或引导听话人顺应其交际意图的重要手段。它们可以分为承上型、当前型和启下型三种类型,Versehuerenr的顺应性理论能够对以上三种类型的元语用指示语作出动态的顺应解释。 的顺应性理论能够对以上三种类型的元语用指示语作出动态的顺应性解释。的顺应性理论能够对以上三种类型的元语用指示语作出动态的顺应性解释。  相似文献   

8.
Thomas语用失误“二分法”质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Thomas的语用失误“二分法”有优点,也有缺点。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但它们无法解释某些失误现象。有必要改进Thomas的语用失误分类理论,以便增强它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认知语言学的转喻观有别于修辞学关于转哈的传统的观点,认为转喻不只是一种修辞现象,而且是一种概念现象,具有认知功能。认知语言学的这种转喻观,对于语言的某些间接现象和自然交际中某些话语的会话含义具有解释力,不仅是对现有语用理论的补充,而且具有外语教学法价值。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语法分析大多是从词汇的语义、语法功能和形式等出发来研究的,对语法现象的分析常常是从主要组成成分入手。在这一点上,分别由Lakoff和Goldberg提出的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与构式语法理论跟当前的主流理论一生成语法理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后者忽略不同形式之间的语义差异,认为语言形式是独立于语义或话语功能而独立存在的自足系统,对“核心语法”中那一部分简单、规则、普遍的语言形式的研究就可以揭示语言本质。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与构式语法理论则特别强调语言的认知语用理据,非常重视所谓语言功能与形式的整体性理解,是语用研究领域中的两大创新。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习的过程,从实质上说是获取语用经验的过程。只有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丰富语言积累,关注语言表达,才能习得语用经验;只有走出文本,适度拓展,有效迁移,才能内化别人的语用经验,提高自身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用照应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其推理过程对交际效果起着重要作用,而人们的认知推理能力对理解它有很大影响。关联理论作为一种有效的语用阐释理论,同样可以运用于解释语用照应。根据有声思维实验中的实例,结合关联理论对语用照应理解中的语用推理进行阐释,从而验证了关联理论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13.
语用模糊是语言运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从语用学角度对语用模糊的产生及功能进行探讨,对于语言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缨 《教学与管理》2006,(9):103-104
随着语言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丰富,外语教学重心逐渐由语言知识向语用知识转移,众多专家学者把语言理论运用到语言教学之中,协助人们在英语学习过程当中从认知语用角度找到一套能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关联理论因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而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并为英语阅读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要掌握两种语言就必须掌握两种文化。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各代表着东西方的两种文化。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涉及语言的各个层面。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空间观念。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此类空间差异经常引起双方的误解,构成令人很不愉快的交际障碍,造成语用失误。文章从空间观的角度出发,拟提出相应的多元角度研究策略以及减少跨文化语用失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在其蓬勃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与传统语用原则相背离的现象。本文在对这些现象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从语言模因的理论视角对网络语言语用背离现象的成因、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针对语言结构在使用中产生的各种歧义即语用歧义进行了研究。语用歧义涉及话语,言语行为,指示意义,含义等四个方面。我们在使用语言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触发歧义,而积极地利用歧义又可以产生多种语用效果。分析和研究语用歧义不仅对语言的理解,写作和翻译有着实际的意义,而且可以验证并丰富语言规则和原则,进而推动语言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口译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交换和传递过程,此过程将语言承载的文化以口头形式转化为另外一种语言。口译的转化过程不仅是语言的交换,还是具有不同社会特征的文化的传递。如果译者不能正确地选择语言,或是缺少跨文化意识,则容易导致语用失误。本文以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Jef 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论为理论基础,采取综观的分析角度,从语言语境、语码和语体、社交世界、物理世界等几方面对口译的跨文化语用失误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语用教学观"对"现代汉语"课程内容的统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教学观”决定整个课程教学目的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从而形成一种教学思想。本文从语言运用、语用分析、增强语感能力、用“语用观点”处理一些理论知识四个方面说明“语用教学观”对“现代汉语”课程内容的统摄作用。提出“符号与符号学习者之间的关系”、语言内部的“概括语境”等语言教学方面的一些新认识。  相似文献   

20.
袁圆 《海外英语》2020,(7):192-193
国际商务谈判的成功程度上取决于语用策略的使用.以往学者们对语用策略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为谈判者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基础,却忽略了语用策略在谈判中的应用和发展,缺乏实践性和灵活性.顺应理论是一门研究语言使用环境和语言选择的学科,认为语言使用是不断变化的过程.因此,在顺应理论框架下对国际商务谈判语用策略进行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