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件事已经过去很久了,我拼命想忘记它,可却怎么也忘不了。它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记得那是三年级的时候,一天,老师布置写一篇作文。那时的我作文水平不高,非常头  相似文献   

2.
橘子红了     
【简评】这篇习作格调清新,含义隽永。作者用极其简约的笔法写陪伴自己成长的橘树,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因在于:其一,字里行间透出作者对橘树的深厚感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其二,集中笔墨写橘树历经十多年的风雨终于结出又红又甜的橘子的过程,对其它则一笔带过。结尾处写“橘子红了”给“我”的启迪,深化了主题,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3.
我说《马援传》写得好,其理由有三:一、这篇传记,写了马援的一生,包括他的言行,他的政治活动,他的文事武功。写出了这个人的为人风格和一些精彩的言论。以上写得都很具体、生动,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最后写了他奉命征五溪,师老无功,且遭马武等人的谗毁,以致死后都不能“丧还旧茔”,给这个人物增加了悲剧色彩,使读者回味无穷。马援是一个“说客”,他说话非常漂亮,有哲理。“闲于进对,尤善述前世行事。”“闻者莫不属耳忘倦。”他的《诫侄书》尤有名,几乎家传户晓。像“穷当益坚,老当益壮”,这些成语,都是他留下来的。他言行一致,年六十岁,…  相似文献   

4.
在教师生涯中,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工作日。它们大多平常而又充满辛劳,但在我心里却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遥远的、甜甜的回忆。有那么一天,我总也忘不了。那天上午,我去一(1)班上数学课,讲完新课,我照例让学生做巩固练习。多  相似文献   

5.
向明康 《考试》2010,(9):11-13
【题目在线】门,我们每天进进出出,人的一生也不免进进出出各种各样的“门”。但我们有时却人不了“门”,有时又出不了“门”;有时摸不着“门”;有时希望关着“门”,有时又希望敞开“门”……门,给了我们多少喜悦,多少烦恼,多少启迪,多少警策,你经历、体验并认识它了吗?请以“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6.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有不可不知,有不可忘,有不可不忘。”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音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令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相似文献   

7.
尊敬的老师:您好!送我们到考场前,您额头上冒出了如豆的汗珠,我们知道,您身体肯定又不舒服了。我们一再恳请您留下来休息,让孙老师一个人陪我们去“赶考”就行了,可您说什么也不肯答应。您望着我们,深情地说:“谢谢大家的好意。我一定得去。这是我的责任。”您的目光中写满坚定,让同学们感动不已。是啊,“责任”两个字早已融入您的血液里,成为您的人生信条,成为您的生活动力。不曾忘,每天深夜,您案头的灯最晚熄灭,而次日早晨,您总是最早出现在教室门口;不曾忘,您冒雨前往我家给生病的我补课,登门时浑身已湿透;不曾忘,您把自己的饭送给生病的…  相似文献   

8.
儿子上一年级后,便开始了写作业的历史,但儿子老是忘记作业。这不,前天的作业没记住,今天的作业又忘记了。只好跑到同楼慧颖家里去问作业。作业问回来之后,妻子对着儿子发火:“你这小家伙,天天忘,天天忘,人家慧颖怎么能记着的,下次再忘,打你手心。”我对妻子说:“别这么训呀,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脑子,不一样的,忘记了没关系,问问就是了。”妻子又冲我来:“你就老是这么惯着他,这样下去还得了,不能再忘记了。”妻子不听我劝,强制儿子做保证:明天不能再忘记。可是第二天,儿子照例——又忘记作业了。妻子那个气呀,我还是和气地对儿子说:“小子,忘…  相似文献   

9.
填充型考场作文在1999年中考中占有一定比例。如贵州省六盘水市的作文题:以“我最_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又如贵州省铜仁地区的作文题:请以“我最喜欢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再如山东泰安中考大作文题:“假如我是__”等。这样的填充型作文命题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既有利于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选  相似文献   

10.
尊敬的老师:您好!送我们到考场去的汽车临出发前,眼见您额头上冒出如豆的汗珠,我们知道,您身体肯定又不舒服了。我们一再恳请您留下来休息,让孙老师一个人陪我们去赶考就行了,可您说什么也不肯答应。您望着我们,深情地说:“谢谢大家的好意。我一定得去,这是我的责任。”您的目光中写满坚定,让同学们感动不已。是啊,“责任”两个字早已融入您的血液里,成为您的人生信条,成为您的生活动力。不曾忘,每天深夜您案头的灯光最晚熄灭,而次日凌晨您总是最早出现在教室门口;不曾忘,您冒雨前往我家给生病的我补课,登门时那浑身湿透的一幕;不曾忘,您把…  相似文献   

11.
家有小弟     
生活中哪个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想一想,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他对你的关心、爱护和帮助;他的某些特长和爱好;他做的某一件事使你深受感动等。想好以后,把你想的内容先说一说,然后写下来,注意写出这个人的外貌特点。写好以后,多读几遍,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我家有一个“开心果”,他便是吾弟也。他那圆圆的眼睛充满了问号,由于我比他大,所以我在他心目中的位置简直是至高无上的。一次,奶奶给小弟一把糖,妈妈笑着说:“小宇,你喜欢奶奶吗?”只见他一边往嘴里塞糖,一边一字一顿地说:“我喜欢哥哥。”弄得妈妈和…  相似文献   

12.
儿子放学回来急匆匆地询问我说:“爸爸,老师要我们写一篇描写秋天的文章,写什么呢?”“写秋天的风景呀,秋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就写什么好啦。”我说。“可是,秋天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我不知道应该写什么。”儿子显得很无奈。我理解孩子的感受,生活在城市里,成天面对  相似文献   

13.
他____了     
<正>杨老师:文君、阿呆,这个单元你们读到了伟人的忧伤、“军神”的痛苦、革命家生前的自述,精彩细腻的描写一定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也来写一写生活中你熟悉的人。文君:本单元习作是半命题作文,可以写“他陶醉了”“他生气了”“他伤心了”……总之就是写一个人当时的表现。阿呆:咱们学过写人物可以从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几方面入手,但是这次要求写人物当时的表现,我就没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我喜欢书法,爸爸为我练字买纸买墨花了不少钱。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富裕,我寻思,能不能制作一支不用墨水的“毛笔”,既达到练字的目的,又少花钱呢?你还别说,这不用墨水的“毛笔”还硬是给我做成了。这支“毛笔”在纸上写不了字,却能在水泥地上写,因为这笔用的墨水是自来水。  相似文献   

15.
也说个性     
杜梨 《教书育人》2002,(3):36-36
许多年来,老师给好学生的不好的操行评语是:个性强、有骄傲情绪等。看起来不疼不痒,给人的想象空间却十分丰富。读初中时,我在各方面都是尖子人物,却直到毕业也未能入团。四十年后,当年的团支部书记才告诉我:“小学的操行说你个性太强,中学评语说你有骄傲情绪,所以你的入团申请一直通不过。”因为这个个性强,招飞不让去。因为有骄傲情绪,多年入不了党。为这,“文革”时又吃尽了苦头。等到云散天开,人们能用自己头脑思考问题,能用自己的嘴说话的时候,我又走上讲台。我给我的学生写评语从不写诸如“个性强”、“有骄傲情绪”、…  相似文献   

16.
作文评语中的点滴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赠言给学生在学生的日记、作文上,有时我即兴写上一两句话,把它赠给学生。比起正规的评语来,它具有更自由、更灵活的特点,虽然不是长篇大论,却似乎更能在学生心灵中留下痕迹,多数赠言我是随手写来,写后就忘。下面几例是我印象较深的。A同学的作文没写完就交上来,我没有给他不及格,也没批“重做”,而是这样写道:“内心稍有不安吧?如果有,我就不感到失望,而且可以有所期待……”简单的一句话,想不到这个学生此后的作文就及时上交且认真多了。内容贫乏是B同学的老毛病,两节作文课也只能“挤”出半张纸的作文。一次我在他作…  相似文献   

17.
粗心的妈妈     
5月3日晴 我的妈妈做事一向丢东落西,顾此失彼,今天忘了这个,明天忘了那个,有时甚至做出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记得开学第一天,我发了新书,妈妈给我买了新书皮,我一回到家爸爸就给我包书皮,一边包一边跟妈妈说:“一会儿你在书上给孩子写上名字啊!”妈妈吃着饭连连点头,  相似文献   

18.
今天下午,语文老师给我们听写生字。我写错了两个字,一个是奶奶的“奶”字,我忘写勾了;另一个是年级的“级”字,最后一笔捺,我写成了点。  相似文献   

19.
题目:忘不了____ 要求: (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 在作文的开头; (2)情感真挚,思想健康向 上; (3)自选文体; (4)文章不少于500字。 题解: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 关注考生生活和心灵.让考生有 事可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从人称上看,可以是“我(我 们)”忘不了,可以是“他、她(他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粤海饮茶1926年春天,毛泽东同志在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当时柳亚子先生也在广州,他们两人结识了。柳亚子对毛泽东同志关于民族解放斗争的正确主张十分钦服,这位年轻的共产党人给南国诗人留下深刻印象。1941年柳亚子写诗呈毛泽东同志,其中提到“云天倘许同忧国,粤海难忘共品茶。”毛泽东后来写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也有“饮茶粤海未能忘”句,可见,这段初交的情景,彼此都清晰记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