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语文教学是帮助学生走向“会学”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文方法指导,让他们在课文这个“操场”上,学会“会学”本领,适应21世纪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下面介绍几种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教给学生的学文方法。 1、破题学文法。通过分析课文题目的含义、特点,了解课文内容,感知其中的思想感情。如《董存瑞舍身炸喑堡》,通过分析题目,学生可以了解到这篇课文的人物和主要事件,还可以从中萌发出“董存瑞为什么要去炸暗堡”、“怎样去炸”、“炸得怎样”等疑问,这对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天疑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
课文的时代背景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依据之一。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不能追求一种模式,应该根据课文特点,在学生最需要时乘“机”而入。一、乘解释题目之机有些课文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解释题目往往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以乘解释题目的时机设置悬念,介绍背景。二、乘阅读注释之机课文的第一条注释,往往介绍课文的出处、作者等,有的也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但大都是点到为止,没有充分展开,这时教师可以对时代背景作适当的补充。三、乘分析内容之机分析课文内容是教师教授一篇课文的重中之重。在分析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概括段落大…  相似文献   

3.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的事。笔者认为:以一些经典的颇具特性的课文为范文,在教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课文的谋篇布局,引导学生揣摩课文的写作思路,借鉴模仿课文的写作模式来安排自己习作的行文布局,必会大有所益。  相似文献   

4.
王剑 《良师》2002,(20)
我们读一篇课文,首先接触到的是题目。题目是课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把眼睛比作心灵的“窗户”,题目可以说就是文章的“窗户”。我们可以透过这个“窗户”去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把握课文的中心。因此,重视审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审题,一般应达到以下三点要求:一、弄清题目的意思阅读时着重理解题目中比较难懂的词语的意思。如《鸟的天堂》一文,审题时先弄懂“天堂”的意思。天堂的本意是迷信的人所指的神、佛、仙人居住的地方。一般常用来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这里指“乐园”。“鸟的天堂”就是“鸟的乐园…  相似文献   

5.
设疑三法     
设疑三法一、探微溯源设计坡度分析课文时,紧紧抓住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因素,进行重点评析,探究其中蕴含的意味。比如,教学《穷人》一课时,问:“课文中为什么用‘穷人’作题目?”学生有的答桑娜是穷人,有的答渔夫是穷人,还有的答西蒙是穷人。说明他们对课文理解...  相似文献   

6.
一、分析课文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往往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对题目理解得透彻,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章的内容,又可以帮助我们写作时恰当选材、组材。为什么学生作文时,总有脱离题目的现象呢?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审题能力不高。为此,我在讲读每篇课文时,都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审题,来弄清作者的选材范围、重点及所要说明的主题。如我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弄清它是以什么命题的;分析这个题目的意义,然后为学生留下思考题:这篇课文为什么用它来做题目呢?在分析讲读之后,回过头来再看这个题目的作用,学生就会感到这个题目能突出反映人物的高尚品质。最后在出示几个文题:《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老班长用鱼钩挽救三个病号》、《老班长不喝鱼汤》等让学生对比,这样学生就不难发现《金色的鱼钩》这一个文题最能突出课文的中心思想,了解了文题要为中心服务的道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相似文献   

7.
猜想是解放思维的钥匙。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正确使用猜想这把钥匙,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强化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教师怎样才能运用好猜想这个武器呢?就需要教师根据课文的实际内容和课文的具体特点灵活运用。基本做法有以下几种。一、依据课文题目猜想课文内容语言是点燃生活的火柴,课题是课文内容的聚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题目"这个焦点,让学生在题目所提供的时空中进行猜想,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大学英语精读》在教学过程中,课文的题目对课文内容的引导作用与地位,以及对课文写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对课文感知的主要渠道之一,同时是教学内容分析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为学习和分析课文内容无形中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因此,现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谈谈课文内容与朗读。  相似文献   

10.
本板书设计以桥为中心,把桥、老书记与群众巧妙地、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不仅很好地展示了课文内容,突出了老书记的光辉品质,而且深刻揭示了课文题目桥所蕴含的深义。  相似文献   

11.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中的重点词语是文题的眼睛,也称“题眼”。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文题入手,抓住题眼推断课文要写的主要内容,再扣题分析课文,捕捉中心,是中高年级常用的释题方法之一。此法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仅以常见的课题类型试谈几点看法。一、题目是主谓结构的,题眼多是谓语或谓语部分。《晏子使楚》题眼是谓语部分“使楚”,课文着重写晏子为什么出使到楚国,并通过晏子“使楚”的经过和结果来突出晏子的智慧和勇敢。《将相  相似文献   

12.
左小玲 《江西教育》2003,(15):28-28
一、读前预测法:课文的标题往往体现文章的主旨,课文中的插图一般能对课文内容提供直观的线索。因此,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标题和插图等,结合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地推断或预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用下列内容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预测课文中可能会谈到的内容。1.Whatdoyouthinkthispassageismainlyaboutaccordingtothetitleandthepicture?2.Whatwouldyouliketoknowaboutfromthispassage?二、读中巧问法:在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我通过巧设开放性问题使学生…  相似文献   

13.
扣词法,是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关键词,理清课文的思路,理解全篇课文内容,训练学生思维的一种方法。 一、扣关键词,揭示思路 低年级教材中许多课文的题目点出了文章的要  相似文献   

14.
杭小兵 《广西教育》2012,(37):68-69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文章的题目,能够领略到文章的神韵。有的课文题目体现了文章的体裁,有的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蕴含了作者的丰富感情。因此,题目往往是解读课文内容的关键。那么,应该怎样抓住课文标题进行教学呢?一、借题质疑问难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质疑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师  相似文献   

15.
一、新课的“老调.扣人心弦 1.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在教读《变色龙》一文时,教师首先向学生设置悬念:变色龙是动物蜥蜴的一种,它的皮肤的颜色随着四周物体的颜色而改变,课文是写这种动物吗?不是,那为什么课文却以“变色龙”为题,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引导学生带着悬念,主动、积极地学习,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性认识。 2.活变题目,以点带面。于漪教师在上《皇帝的新装》一课时,让学生初读课文,先把题目改为《一个皇帝》,请同学们在横线上用课文中找出的表现皇帝性格的词语填补题目,如昏庸、虚伪、愚蠢等等,加深印象…  相似文献   

16.
运用逻辑知识分析课文,把课文中准确的概念、严密的判断、合理的推理等等分析清楚,是为了帮助我们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本文以《曹刿论战》为分析对象,试图根据古典记叙文的特点,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把课文分析与逻辑分析结合起来。这仅仅是一个尝试,不一定妥当。《曹刿论战》选自《左传》。文章的题目是后人加的,加得好,它概括了全篇文章的中心——论战。作者紧紧围绕“论战”来谋篇布局,选择材料,集中笔墨写了曹刿论  相似文献   

17.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共同学习一篇课文——《"番茄太阳"》。(指三名学生读课文)师:课文能读得正确通顺,相信你们对课文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咱们先看课题,文章的题目是一初读课文,感知"番茄太阳"  相似文献   

18.
准确把握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正确、高效地施教的前提。由于文章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分析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要兼顾这两个方面。从课文内容看,本组课文在写景叙事中都蕴含着一定的道理。因此,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其蕴含的道理,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发展认识,便成为本组的教学重点。而在具体语言文字中,有些文言词语和生僻词语,学生理解难度大,是教学的难点。从课文的形式结构看,本组训练重点是“分清课文的主次”。作为一个新的重点训练项目,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也应作为教学的难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师教学一篇课文,按照“介绍作者、背景——划分段落——分析课文——归纳中心——写作特色”这种模式进行,常常是千篇一律,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要想改变这种现状,语文教师应学会艺术地处理教材,对不同课文、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教学设计》2010,(6):F0002-F0002
16桥 本板书设计以“桥”为中心,把“桥”、“老书记”与“群众”巧妙地、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不仅很好地展示了课文内容,突出了老书记的光辉品质,而且深刻揭示了课文题目“桥”所蕴含的深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