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语教学的点滴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双语教学的含义 狭义的双语教学可以解释为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本民族语言和一门外语的教与学,达到让学生能用两种语言进行学习、思考和交流,课程结束后达到精通母语,掌握一门外语的教学模式.广义的双语教学是一种教育模式,将在加强非外语学习的同时,开始在非外语课程中,用母语、外语两种语言教学,以养成用外语思考的习惯.在我国双语教学具体的是指除用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它既包括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讲解,也包括使用英语教材、用英语板书、用英语布置作业、用英语命题考试等形式,但不绝对排除汉语,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阻碍.  相似文献   

2.
母语思维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 ,即负迁移和正迁移 ;我们的母语在诸多方面不同于英语 ,汉语是注重主题的语言 ,而英语则是注重主语的语言 ,如果一味地用汉语句式来套用英语句子 ,我们就会错误百出。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语言的共性来促进“正迁移” ,借助母语思维来促进英语学习 ,从而提高外语学习效率。我们要避免负迁移 ,促进正迁移 ;充分利用汉语思维 ,进行汉英对比分析 ,区别不同点 ,联系相同点 ,从而达到尽快掌握英语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一、直观教学,英语授课英语和汉语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学生在学校学习外语的过程中,缺乏外语环境,实践机会较少,教师应充分利用实物、挂图、简笔画、幻灯等教具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培养其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学英语的浓厚兴趣。思维是语言的基础,而语言又是思维的工具,二者相辅相成。学生一开始学英语,教师就应当使用直观教具和表演等方式进行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学生所能接受的英语词句与具体的事物、情景作用和结合,从而在学生的大脑中获  相似文献   

4.
隐喻植根于日常语言中,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运用语言和思维的基础。外语教学的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目标语思维的能力。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外语时,往往倾向于用习得母语的思维方式来分析、思考甚至理解新的一门语言,缺乏用目的语概念图式进行思维的能力,这或多或少的给学习者造成一定的障碍,影响到第二语言的习得。笔者则从隐喻思维入手,探究隐喻思维的基础、特点以及隐喻思维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一种概念系统。接受和理解一种语言就必须接受和理解这种语言的概念系统。思维是借助语言来认识、探索客观世界的心理过程。在未精通一门外语之前,习得者常常倾向于使用最熟悉的本族语思维,形成思维定势。因此,有必要对比研究英、汉语不同的概念系统,解构习惯汉语思维的学习者在英语阅读中的内在思维模式,以建构英语阅读思维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崔玲  陈光 《职业技术》2006,(12):103-103
双语教学是用两种语言进行课程教学的活动,一般是指在用母语进行教学的同时,还不同程度地使用另一种通用外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学活动。以用英语为例,包括使用英语教材、用英语板书、用英语布置作业、用英语命题考试等形式,其目标是使学习者能同时使用母语和非母语进行思维,能  相似文献   

7.
一、体育课双语教学的理解及操作定义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多数是用英语。它要求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但不绝对排除汉语,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  相似文献   

8.
写作是用语言表达思维运动的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英语作为外语的写作还要求反映西方文化所特有的思维模式。所以,建构写作心理模型有助于融语言教学和以思维为取向的文化教学为一体,提高学生的英语组织思维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在思维方式和语言形式上趋向于英语族人。  相似文献   

9.
英语作为全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体育等诸多领域的通用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学好英语,国人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很多英语学习者没有认识到不同语言代表不同的思维方式,没有认识到学外语的关键是学习外语所反映的思维方式,因而影响了学习效果。本文通过思考,归纳出两种语言所体现的几点思维差异,以图引起英语学习者对思维差异的关注,并进一步认识到外语学习的本质是思维思维方式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国外语的教与学,经典性的概括为"成绩不小,问题不少",而在讨论问题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是"哑巴英语"。本文试图从语言与思维以及儿童语言习得的借鉴等方面来探讨:从自言自语到内部言语再到脱口而出是一条培养外语思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关于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的定义是: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在我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这门外语主要是英语.它要求教师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但不绝对排除汉语,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可利用非语言行为的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2.
学习外语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中西文化差异很大,因此英语和汉语的表达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由此而产生的英语思维和汉语思维也有很大的差异。英语思维即是用英语进行思维活动,具体而言,就是在运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过程中,要做到不借助汉语作为中转站而直接运用英语语言进行思维的过程。对于一个生活在非英语环境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的优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深的体会到,要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要做到“三化”。一、课堂英语化尽量避免用母语进行教学,是进行外语课堂教学的原则之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为了使小学生的思维尽快地与英语联系起来,在英语课堂组织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英语,做到课堂英语化,以排除对母语的依赖和母语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文化多元化、经济一体化、教育终身化的二十一世纪的到来,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对学生外语素质的规范化也越来越重要,根据未来学的预测、二十一世纪社会要求人的素质要具备清晰的思维能力、有效的交际活动能力等。因此直接用外语思维和高效率地运用外语进行交际将必然成为外语教育对学生的要求。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如何围绕交际进行英语教学呢? 一、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放在首位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也不例外。在英  相似文献   

15.
语言迁移是二语习得领域里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影响外语语感养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着重从语言迁移的角度探究了母语迁移与英语语感培养的关系、英语语感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并从母语的语法迁移和思维方式对英语语感的影响两个方面探讨了外语教学中的英语语感培养途径,以期促进英语语感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外语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互联网拓展了英语教学环境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英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首先,网络大大扩展了计算机在语言教学中的功能,使外语学习者能够跨越国界,同英美国家人士及其他国家的语言学习者用英语交流思想,为他们创设了一个适合于外语学习的环境;其次,在网上我们所接触的信息绝大多数是用英语来发布、传输的,这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了接触标准英语的机会,学习者也可以通过Internet用英语发布自己的观点与信息;再者,网上有许多面向各级、各类外语学习者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学习者可以得到语言教学专家的在线帮助并参与实时外语学习活动,来提高外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祝辉 《考试周刊》2011,(13):144-145
有人说过,"语言是思维活动的媒介和工具。人类借助语言进行无限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如果外语教学过程中不能培养学生使用外语理解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就难以使他们掌握地道的外语和外语的精神实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人们开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的工具。从埃利斯(R.Ellis)的关于第二语言习得(外语学习)的观点来看,在第二语言习得或外语学习过程中,语言输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获取语言信息主要是通过课堂阅读活动,以解决一系列问题的形式来完成的。因此课堂问题设计的合理与否则关系到语言教学手段的成败和课堂效率,也影响学生言语思维的提高。本文结合职高英语阅读教学,探讨问题的设计原则及其实施要领。  相似文献   

19.
激趣学英语     
激趣学英语□李杏山一、运用图片投影,创设语言情感,变抽象为直观人在思维的时候都是用语言来进行的,而儿童在没有掌握和理解类的名词以前,就能记忆和分辨图片上的一些实物。对于学外语的学生来说,在没有掌握该语言词汇的时候,非直观性情景的学习思维过程总是以其母...  相似文献   

20.
质疑学生用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已成为中小学英语教学界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思路,但这种思路是建立在对教学大纲及相关理论文章的错误理解基础上的。思维先于语言,并且由思维做出语言选择,因此能够培养的并非英语思维的能力,而是跨文化意识,以此来解决在英语学习中思维方式不同所带来的困难。对教学改革的这种错误认识既已形成,因此迫切需要重新认识其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