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以搭建后进生“抬头走路”的脚手架为载体,分搭建情感脚手架和搭建认知脚手架两个层面阐述,教师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入手,创新课堂教学策略,以达到大面积提高数学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相似文献   

2.
龙波 《广西教育》2023,(20):84-87
本文基于脚手架理论的内涵分析,论述脚手架理论对促进中职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提出运用脚手架理论开展中职数学集合教学的策略:分层设定目标,搭建目标脚手架,强化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搭建学习情境脚手架,促使学生能力实现递进式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知识的反思回溯,搭建思想进阶提升脚手架等。  相似文献   

3.
“说”数学,就是让学生用简洁的数学语言来叙述数学的解题过程。而支架式教学则强调为学生搭建合理的、不断向上攀升的“脚手架”,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说”数学的方式,为学生搭建起逐步攀升的学习支架,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4.
“脚手架”的巧妙搭建可以让学生的数学思维真正“长”出来,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文章结合“智慧广角”一课的教学,谈一谈如何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在彰显教学智慧的同时,为学生搭建指向数学思维的“脚手架”,同时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蒙数学”是在“人类自适应学习”的理论基础上,将人工智能和现代认知心理学应用于数学教学的现代教学理论.应用西蒙数学理论,教师设计并执教“平行拐角求角度”专题课,应采用小步走、搭建脚手架的方法,设置层次分明的题组,让学生主动探究与建构知识,助其掌握此类题型的解法,同时培养其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与课程开发与管理等方面,都提倡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将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培养探究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追求.因此目前探究式教学在中学数学课堂中已不少见.但研究表明,教师的课堂行为对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会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其中当学生思维受阻时能否为学生搭建恰当的脚手架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此“恰当的脚手架”可以说是既不降低探究问题的要求又能为学生提供适时帮助的教练式的教学支援.为了更好地实施探究式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我们有必要对如何为学生搭建思维的脚手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泓 《时代数学学习》2005,(11):27-27,34
本刊在2005年12月将举办“首届数学文化节”.数学,是人类智慧的精华;数学,她的身影无处不在.从本期开始将刊登有关数学文化的常识,供参加文化节的同学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数学观”即对“数学是什么”的认识。数学的文化观是其中的一种解释,即认为“数学是一种文化”。本文希望从数学文化的角度剖析新教材对这一特点的呈现:(1)数学是人类文化的创造性活动;(2)猜想也是数学;(3)数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4)数学是身边的科学;(5)数学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与数学素质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教学与数学素质培养杨斌(湛江师院教管系524048)21世纪我国公民应具备怎样的“数学素质”,数学教育应如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这是数学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从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我国数学教育的现状出发,根据当前国内外数学...  相似文献   

10.
黄勤 《广西教育》2012,(33):61-61
数学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项“基础工程”。然而,从时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来看,其教学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有:教师在概念课的教学中,虽然也借助感性材料作为辅助教学的脚手架,但是大部分教师采用这一脚手架的根本目的仅仅是为了引出概念,  相似文献   

11.
构建数学建模意识无疑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正确的方向,从理论上及实践上阐述构建数学建模意识的基本方法及通过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2.
数学应用意识的再认识及研究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新课程改革里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理念.数学应用意识本质上是一种综合的认识活动.它包含两个层次,即以知觉为主,伴有零星数学思维的认识活动和以思维为主导的整体认识活动.认识到数学的广泛应用只是肤浅层次的数学应用意识的表现,教学时应把数学应用意识推向更高的层次.对数学应用意识的评价可建立适当的评价体系,包括应用意识指向的广阔性及应用意识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3.
对数学本质的认识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黄光荣 《数学教育学报》2002,11(2):21-23,49
数学哲学家们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提出了多种说法,概括起来可分为4类:经验倾向性说法;形式倾向性说法;综合(调和)说法;先验论说法。然而, 没有一种令人完全满意的关于数学本质的概括。为此,要从不同历史阶段分析和认识数学的本质;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数学的本质意义;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也随着各人对数学的感觉不同而异。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更多地取决于对数学的心灵感悟,这才是接近数学、走进数学、研究数学和发现数学真理的不竭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小学生为被试,探讨小学生数感、数学效能感发展特点以及数感、数学效能感和数学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数感、数学效能感与数学成绩之间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且数感与数学成绩的关系较之数学效能感与数学成绩的关系更紧密;数感对数学成绩的预测力较强,数学效能感的预测力弱一些;数学效能感在数感和数学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的脑力劳动中,数学具有特殊的和典型的地位。数学是其他科学的基础。数学化,正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益明显的趋势。因此,数学机械化对于整个脑力劳动的机械化来说也具有特殊的甚至是关键的意义。通过数学思维的机械化来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脑力劳动机械化,这是人类长期梦寐以求的目标。文章探讨并力图简明地概括数学思维机械化的历史源流。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数学是一门公共文化基础课程,本文从数学技术和数学文化两个目标取向,研究和构建了由知识能力素质要素构成的适应不同专业类和不同学生要求层次的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的高职数学课程模块结构。  相似文献   

17.
从数学本质解读数学课程改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数学的本质的理解和认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数学课程与教学的进展.一方面,数学以严密的演绎思维、逻辑推理为手段的研究方式充分发挥了人的心智的功能;另一方面,由数学的经验性和实践性衍生出来的数学具有广泛应用性.数学课程改革需要从数学的本质特征出发,在经验与理性、形式与实质、人与社会之间寻求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8.
学习数学离不开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恰当选择记忆方法,实现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才能使数学知识的记忆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19.
数学新课程背景下,许多数学教师特别是青年数学教师正在弱化“吃透”数学教材的意识。“吃透”数学教材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吃透”数学教材意味着教师对“熟悉”数学教材的超越,能真正认识到新旧不同数学教材的差异,能因地制宜地分析与利用教材,能以建设性的批判眼光审视教材,能“反向思考”、创造性地理解教材。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当前数学课程改革对数学教材的制约作用和内在要求,运用系统分析方法,从宏观和微观“吃透”数学教材。为了能“吃透”数学教材,数学教师还应始终坚持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数学的发展历史表明,数学就其整体、过程、趋势、源泉来说是经验的,演绎体系是数学经验知识的理论形态,是数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征.数学与经验的关联随着数学、科学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点.公理体系的二重性说明抽象和演绎无法解决数学的根本问题.强调数学的经验性本质,并不是否认它的演绎性,而是给广大数学学习者和研究者一个本体论的信念和方法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