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览博教     
中国孩子天生比外国孩子乖前段时间,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与哈佛大学、都柏林大学的专家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专家们选择了数百个来自中国、美国、丹麦的4个月的婴儿,进行比较和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孩子不仅肤色、头发和体态等外貌特征不同,连内在气质也不同。美国孩子对外部刺激反应最快,比中国孩子更早地表现出不耐烦,动作也表现出特别的烦躁,而且爱哭。中国孩子反应最慢,并且与生俱来就比外国孩子“乖”,在自我安慰能力方面,天生比外国孩子具有自我调适的良好反应。专家们认为,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孩子因彼此隔离繁衍了很长的…  相似文献   

2.
美国和加拿大的心理学专家联合对缺乏父母照顾的婴幼儿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孩子中有许多人有明显的焦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有关专家研究发现,很多孩子的行为障碍或学业不良,是感觉统合失调造成的。过去由于对这个问题缺乏认识,致使家长和教师们在教育孩子时走了一些弯路。那么,感觉统合失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教育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上海中易心理健康研究所的专家们。  相似文献   

4.
教育和心理研究专家卢稳子教授说,近年来,"发育迟滞"的孩子很多。他们大多从小娇生惯养。不用多说话,吃的、喝的随时送到面前;不用走路,有人经常抱着,这些孩子不会与人交流,因为家长觉得他们太金贵了,  相似文献   

5.
据报道,一些城市医院的分泌科门诊,经常接待带孩子求治性早熟的家长。这些孩子有的五六岁就变声,有的乳房过早发育隆起,有的月经过早来潮,使得家长和孩子都非常苦恼。专家研究发现,一些孩子性早熟与经常吃童子鸡等动物性食品有  相似文献   

6.
《家教指南》2005,(12):32-33
研究表明,父母任凭孩子随心所欲的做法,使不少孩子变得专横跋扈,有的甚至到了为所欲为的地步。更严重的是,这些孩子长大后在复杂的社会中与人相处时,常常会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因些,瑞士教育专家蔡娜主张对孩子实行“半权威”教育。  相似文献   

7.
孩子:我们不想在否定中长大从事不同职业、来自不同地区的父母对孩子最常说的三句话是:听话,好好学习,没出息。而同时接受调查的18个省市的6000多个孩子,却表达出强烈的愿望:我们不想在否定中长大!专家们说,“听话”是命令式的语言。的确,父母比孩子懂得多,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取人生的智慧与经验。但是这一切要建立在非命令的、平等的基础上。父母和孩子的平等沟通,才能营造良好的、适宜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孩子们对“没出息”的反应最为强烈。有相当多的孩子说,父母特别爱用“笨蛋”、“废物”之类的词刺激我。专家们说,父母的这些话可…  相似文献   

8.
《教育导刊》2007,(1):6-6
母亲通常被认为在幼儿的语言培养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然而一项研究表明,在幼儿最初获得语言能力的过程中父亲的作用比母亲更大。美国专家是在调查了92个家庭后得出上述结论的,这些孩子的年龄在2到3岁之间。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母亲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的交流多于父亲,但幼儿通过模仿父亲的话语而掌握的词汇更多。研究还显示,幼儿通过父亲掌握的词汇越多,其语言能力发展得越快。美国专家认为,幼儿在最初学习语言时能力十分有限,母亲提供的词汇量大大超过了其模仿能力,从而导致孩将模仿对象转向父亲。不过专家表示,母亲在3岁以上孩子的语言学习过…  相似文献   

9.
豆豆 《幼儿教育》2008,(9):46-46
<正>英国研究人员发现,尽管社会阶层、财富或社会地位不同,父母如果社交生活健康,孩子学习成绩一般要好于其他同学。研究人员选择3000名家长和他们的孩子作为研究对象。他们研究这些孩子5岁时的读写、计算、口头表达能力,将其与孩子父母的社交生活习惯进行对比。比较结果显示,父母善于社交的孩子学习成绩比那些父母社交生活较少的同班同学高出1个百分点至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父母必读》2010,(8):14-14
最新研究表明,母乳喂养能够帮助新妈妈减掉很多腹部脂肪。而且这种效果甚至可以持续数十年。研究中,McClure及其同事考察了351个女性心脏研究的数据。这些女性平均年龄51岁、有2个孩子、最小的孩子于19年前出生。研究人员将她们分为不同的组:从不进行母乳喂养(占29%),不总是用母乳喂养(每个孩子哺乳不到3个周,也占29%)和始终都是母乳喂养(所有孩子中每个都至少坚持3个月,占42%)。  相似文献   

11.
正早教很重要,在这点上,专家和父母的看法一致。早教也是个大话题,围绕它可以展开的内容太多太多。本次策划,我们只想追根溯源,提出疑问,得到答案。孩子不是一张白纸,早教到底要多早?喂养行为也是早教的一部分?最好的早教在哪里?这些都是我们和各位跨界专家一起探讨出的早教真相。只有当父母了解了和早教相关的这些"根"上的问题,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真正给孩子最好的早教。  相似文献   

12.
前段时间,我们有许多家长在一起讨论了一个类似的问题:我的孩子不爱学习,做作业特别马虎,不是少题就是丢字落字,这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办呢?有的家长问:孩子平时对什么感兴趣?爱干些什么呢?一个家长说,我的孩子爱看童话,一看看几个钟头,吃饭都不情愿,童话中无论什么细节孩子都清楚,甚至能背下来;另一个家长说孩子爱做飞机模型,各种各样型号的飞机都清楚,俨然是个飞机情报专家。还有一些家长说:孩子喜欢玩玩具,总是将玩具拆下来又装上去,不厌其烦的没完没了,真是没办法。听了这些回答,我就对他们说:这些孩子没有问题。他对感兴趣的东西就能专…  相似文献   

13.
丹尼尔·盖杜谢克医生毕业于美国名牌大学哈佛医学院,是美国著名的儿科专家、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中枢神经系统研究实验室主任。由于他在研究神经病毒等方面成绩突出,1976年获得8万美元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奖金。盖杜谢克长期研究的项目是南太平洋一些岛国人们的神经系统所患的疾病,因此,他经常前往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密克罗尼西亚等地进行实地科学考察。在过去30多年中,他在研究课题的同时,先后从这些岛国收养了56名少年儿童,其中绝大部分是男童。独身的盖杜谢克和这些孩子一起生活,用他获得的诺贝尔奖金资助他们在美国接受教育。有些孩子学成后…  相似文献   

14.
早教热线     
我的孩子是个男孩,现在两岁零壹个月。有如下问题请教专家:孩子胆子非常小,尤其怕和与他年龄相仿的小朋友在一起[但却不怕动物和外面卖的那些吓人的玩具、面具等],看到有小朋友就躲,院子里和他年龄相仿的小孩有7、8个,我们不到三个月就抱他出去。和这些孩子可以说一起长大[连家长们都成了朋友],别的小朋友都一起玩,只有他从一岁会走路起就要求躲得远远的。别人越热情,他越害怕。但却较喜欢比他大的孩子,如四、五岁的孩子,和大人打招呼、说话都可以,也很有礼貌。不  相似文献   

15.
细节决定成败。教育界专家认为,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孩子的教育培养。成功的家庭教育始于细节,教育孩子要从细节抓起,每一个细节,连在一起就成了孩子的习惯,正是这些习惯,决定了孩子的人生。  相似文献   

16.
正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是彼此成长的养分,他们之间的摩擦是最好的成长助推器。只要家长充分了解两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好适当引导,孩子之间的积极影响就会自然产生。二胎政策启动之后,许多家庭新添了小成员,给家庭带来欢乐时光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摁下葫芦又起瓢",贴切地描述了二孩家庭的日常生活状态。看看下面这些场景你熟悉吗?孩子在这样的场景中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呢?我们请来了专家一一进行拆解。  相似文献   

17.
专家们认为,现在的孩子确实存在如独立性、劳动观念、责任心差等问题,但这些问题往往是不良教育所致。例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研究中发现,80%以上孩子具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需要,而这种攻击性需要来源于家庭、学校施加给孩子的巨大的学习压力。现在的孩子特别爱磨蹭。表面看是习惯问题,  相似文献   

18.
短波     
日前,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公益文化中心和万载县赤兴初中共同举办了一场以激发孩子持久的学习动力为主题的家庭教育知识讲座,300余名学生家长、教师认真聆听了专家报告。讲座从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后进生变成好学生、培养孩子有持久的学习动力、让孩子学会感恩等四个方面入手,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教育案例向家长们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家长们  相似文献   

19.
人们往往把儿童发育不良(包括身材矮小)归于生理原因。诚然,遗传因素起很大作用,但美国弗吉尼亚医学院的儿科专家们在一项最新研究中发现:心理因素同样不可忽视。专家们在研究中曾对1000名少年儿童进行了调查。这些孩子中有的享受着充分的父母之爱;有的生活在单亲家庭中,只能享受到父爱或母爱;有的虽与父母同住,但双亲却未能给予足够的关爱;还有的根本享受不到任何的爱。统计显示,享受充分的父母之爱的孩子,其发育状况比起  相似文献   

20.
正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阅读,都读了什么,阅读能力如何,家庭阅读环境又是什么样的……这些还从未有过系统、严谨而全面的调研。父母必读养育科学研究院历经一年的时间,开展了专门的调查研究。让我们来看看报告中一部分与家庭亲子共读相关的数据,以及各方面专家对其中几个话题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