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题设计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战争年代,有个女人到沙漠中的军营去探望丈夫。不久,丈夫被派出差,她一个人被留下了。风不停地刮着,周围是陌生的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没有人和她说话。她难过极了,写信向父亲诉说痛苦,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字:“两个人从监狱的铁窗往外看,一个看见了烂泥,一个却看见了星星。”从此这两行字铭刻在她心中,使她的整个一生为之改观。写作指导审题立意的关键是把握父亲的回信的含义,“一个看见了烂泥,一个却看见了  相似文献   

2.
我的母亲     
说起我的母亲,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这件小事也可表示今昔时代的不同。现在的女子未出嫁的固然很"勇敢"地公开着她的名字,就是出嫁了的,也一样地公开着她的名字。不久以前,出嫁后的女子还大多数要在自己的姓上面加上丈夫的姓;通常人们的姓名只有三个字,嫁后女子的姓名往往有四个字。在我年幼的时候,知道担任商务印  相似文献   

3.
曾经读过这样一则故事:美国一位名叫塞尔玛的年轻女子。丈夫到沙漠腹地参加军事演习.她一个人留守在陆军的铁皮小屋里。天气炎热难耐,她的周围只有墨西哥人与印第安人,他们不懂英语。她寂寞无助,烦躁不安,于是写信给她的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父亲的回信只写了一行字:“两个人同时从牢房的铁窗口望出去.一个人看到泥土,一个人看到繁星。”  相似文献   

4.
《诗经·周南·卷耳》是一首优秀的爱情诗,抒写一个女子在田野上采摘卷耳,这时她想到自己远行从役的丈夫:丈夫上山过冈,辛劳奔波,马疲仆病,困苦不堪;丈夫在深情地思念着自己,举杯饮酒,聊以遣怀,……。全诗虽以女子的口吻写出,但却极少写女子是如何思念丈夫,仅首章以“嗟我怀人,置彼周行”点出丈夫的处境,以“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写出她虽然不断地采摘卷耳而仍不能采满一浅筐来形容女子忧思之深。后三章的篇幅,则以  相似文献   

5.
寻找星星     
一位叫塞尔吗的年轻女子,陪伴丈夫驻扎在沙漠中的陆军基地里。丈夫奉命到远方演习后,她独自留在小铁皮房里,炎热难熬,寂寞难耐。当地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都不会说英语,无奈之下,她写信说要回家。父亲回信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两个人从牢房的铁窗望出去,一个人看到了泥土,另一个人却看到了星星。”从此,塞尔  相似文献   

6.
一位“80后”的同事,也是我的同乡,彼此见面时话题会多一点。昨天,我问她儿子在哪所小学读书,她愣了一愣,然后告诉我:XX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第一附属小学。掐指一数,全称19个字,简称也得7个字。难怪,她要迟疑那么几秒。我的“纠结症”突然发作:如果考卷上要写全学校名称,孩子要耽误多长时间?孩子能记得或者写全他的学校名称吗?  相似文献   

7.
她开导“抢”到了一个优秀男人当丈夫的女子:谁叫你拥有“稀有资源”的,富有的人总要多几分风险,这是经济学。她说出的话会让许多女性侧目:女子的“爱”一旦变成了一张让男人付出全部自由的账单,这样的美德几乎等同于恶行。  相似文献   

8.
<正>心态让泥土变为星星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陆军基地,每天丈夫都奉命去沙漠演习,她只好一个人留在基地的小铁皮房子里。夏天的沙漠气温很高,即使有仙人掌"庇护",温度也达到华氏125度,让她热得受不了。她身边的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并不会说英语,没人陪她谈天,更让她十分寂寞和难过。于是,她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字:两个人从牢中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星星。这两行字永远地留在她心中,也改变了她的生活。塞尔玛读到这封信后,决定要在沙漠中  相似文献   

9.
1985年4月的一天下午,一位年轻女子伫立在沈阳南湖桥头,一种久违了的轻松和自由感从心头泛起。距她不远,一个摆地摊的相面先生端祥了她好久,然后对她说了一句话:“你将珍珠出土。”年轻女子听了这句话,苦笑着摇摇头。一个小时前,她刚刚与丈夫在街道办事处领了离婚证,结束了10年的恋爱和3年的婚姻。此时她沉浸在重获自由的感觉中,不会想到,此后  相似文献   

10.
读了袁士良同志《寡妇及其他》(《语文知识》1993年第11期)一文,笔者有不同的认识,现提出来和袁士良同志商榷。袁文对“寡妇”一词的理解列举了四种可能的答案。第一是“没有丈夫的女子”,第二是“失去丈夫的女子”,第三是“死了丈夫的女子”,第四是“死了丈夫而尚未再嫁的女子”。袁文认为:第一种答案,指“从未出嫁的女子”;第二种答案,指“离婚的女子”;第三种答案,明  相似文献   

11.
戚永颖  王凡 《留学生》2010,(9):31-33
作为音乐家的戴敏,她成功地在美国纽约举办了多场个人音乐会;作为商人的戴敏,她在华尔街有着自己的商务咨询公司;作为学者的戴敏,她与丈夫米勒·怀特著书立作创立国际关系新学派;作为妻子的戴敏,默默地站在怀特身边照料丈夫每个生活点滴。就是这样一位“小”女子,却承载着一个宏大心愿,要与丈夫一同撑起中美关系的一片新天域。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文化运动初期的著名作家、语文学家刘半农,1918年在《新青年》杂志上最先把“她”字作为女性第三人称的代词。鲁迅说:“‘她’和‘它’字是刘半农创造的”,“这是刘半半农打的一个大仗”。 周作人认为,“她”和“他”并用极好,但又怕印刷厂无“她”字之模,所以他主张用“杜撰的法子,在‘他’字下注一个‘女’来代替”。凡遇女性第三人称时,他一概写成“他女”。  相似文献   

13.
冰心,本名谢婉莹,1900年生于福州,1999年在京逝世。她是现代著名的女性文学家和语言大师,在中国现当代文坛享有“世纪老人”的盛誉。“五四”运动期间,冰心在燕京大学读书时,便开始了文学创作。1923年,冰心从燕京大学文科专业毕业,后来她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并结识了她后来的丈夫,著名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吴文藻。1926年回国后,她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1946年随丈夫去日本,在东京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以后,冰心夫妇假借赴美任教的名义毅然辗转回国。她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像小说《斯人独憔悴》、诗歌《繁…  相似文献   

14.
时光任苒,朋友已经老大不小了。我们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她漫不经心地提到她和她的丈夫正考虑要小孩。“我们正在做一项调查.”她半开玩笑地说。“你觉得我应该要个小孩吗?”  相似文献   

15.
时光任苒,朋友已经老大不小了。我们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她漫不经心地提到她和她的丈夫正考虑要小孩。“我们正在做一项调查.”她半开玩笑地说。“你觉得我应该要个小孩吗?”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小学的匡慧娟老师有个令人吃惊的“坏习惯”——把自己家那张大床当作“工作台”。她还跟同事说:“我的所有文章、活动设计都是在床上写出来的。”一向喜爱整洁的她。却在床头、枕边堆满了各种书刊。这样可以随时找到她想要的材料,而不至于为了找材料打断思路。晚上,节假日里,她常或躺着、或趴着,在床上看啊、写啊。为此,丈夫向她提出抗议。她却莞尔一笑,对丈夫说:“我这叫与书共眠。这可是名人之行为啊!你不见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半张床上都是书吗?我还远远不如他呢!”宠她的丈夫只得由着她了。爱读书的她,在书海中找到了走向成功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7.
活得轰轰烈烈的一个女人。俗语说:“女人无故乡”。板儿娘的故乡便是她的丈夫和四个儿子。她几乎把全部的母性和精力都倾泄在他们身上了。五个男人簇拥着她走在街上,骄傲得她全身的每个汗毛孔都放光。据我所知,板儿娘没上过学,好像总共认识的字不到一百个。认识人民币、各种票证以及常用的商品牌价,别的,她说“用不着”,“记住了也是给自个儿心里头添乱。”白天在街道工厂里糊纸盒,晚上回家就是对付她丈夫和四个孩子。这就是她的一切,而且是她终生为之奋斗的任务。她一点也没觉得劳累和委屈,也不懂得思索存在、检视人生这一套。更不知道退让…  相似文献   

18.
郑艳 《大学时代》2003,(7):18-19
这是一个妖妖的女子。永远穿得大红大紫、“中国味”十足地出镜。永远是遮住半张脸的中分长发,喜欢炫耀她丈夫——挪威王子和她——泸沽湖公主的童话般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外婆的初恋爱,是宽容,是等待外婆五岁那年,因为家里穷困,曾祖父狠心地把外婆卖到一户姓谢的地主家做了童养媳。18岁的外婆,已经出落得很漂亮了。她任荣任怨地服侍谢家老小,痴心地等着谢家那位素昧平生的“丈夫”求学回来。20岁的时候,她终于等回了她的“丈夫”,同时也等来了一个击碎她梦想的女子。  相似文献   

20.
在2010年12月2日出版的《家庭百科报》总第516期P16版上,报告文学《,金钱家教,育出烟酒名盗女"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几分钟后,便衣警察把该女子带到金宇派出所。这名女子就是王娟,她失口否认自己行过骗。……”笔者认为此处中的“失口”应为“矢口”的笔误,因为尽管“矢口”与“失口”的读音及字形都很相近,但两字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