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据《左传》《国语》《孟子》《史记》等古籍,朱熹《四书集注》、焦循《孟子正义》注疏以及今人杨伯峻《孟子译注》、董洪利《孟子研究》等著作,为第五册“孟子专辑”五章内容提供相关简明背景材料,期于教学有助。桓文霸业《齐桓晋文之事》关涉到齐桓公、晋文公,这是春秋时代两个最著名的霸主。齐桓公姜姓,名小白,公元前685—643年  相似文献   

2.
一《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梁惠王上》当中的一章。这篇文章充分显示了孟子的辩才,是《孟子》中很有代表性的、脍炙人口的篇章。孟子要说服齐宣王放弃霸业,以王道统一天下,难度是很大的。因为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本来就是诸侯之间争战不息、兼并不已的时期,而齐宣王即位的第二年,就大败魏军,杀庞涓,俘魏太子申,韩、赵、魏的国君都朝齐于博望。此时的齐国,已是东方的强国。齐宣王一心想要效法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称霸于诸侯。而孟子是这一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主张的是行仁政,以“德”服人,反对兼并战争,用王道…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2003年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史》在《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一节中叙述:“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成为霸主。”《春秋大国争霸图》注释葵丘在今河南兰考。笔者认为葵丘应该在今天的河南民权。  相似文献   

4.
齐桓公,名小白,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在位,齐桓公在位时期,重用管仲、宁戚等一批贤能之事,改革内政和军事,发展生产,使齐国强大起来,成为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霸业的成功,某种意义上说,是齐桓公用人思想和实践的成功。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是我国政治制度大变革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为了在混战中求生存、求发展,纷纷调整各自的统治政策,并且展开了人才竞争,“争天下者必先争人”。各国诸侯几乎都认识到了人才对国家兴衰的重要作用,齐桓公对人才的重要作用也有深刻的认识。《管子》中…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盐业有悠久的历史。《太平御览》引《世本》曰:“宿沙作煮盐”。宿沙,相传为黄帝臣,以煎煮海盐而资民食,可谓制盐的一位先驱者。《周礼·职方氏》载:“东北曰幽州,其利鱼盐”;《管子·轻重甲》:“齐有渠展之盐,燕有辽东之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太公封于营丘,以齐地饵卤,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河北沿海地区,古代属燕,又是幽州所在地,山东是古代齐地,可见河北、山东等地的盐业生产在周代已有发展。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实行的“官山海”、“正盐荚”等发展盐业生产的政策,为齐桓公的霸业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西汉武帝时,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发展封建经济,实行盐铁专卖,在盐产丰富的  相似文献   

6.
孟子的论辩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桓晋文之事》以对话的形式记述了孟子说服齐宣王放弃霸图而施行仁政的过程,但实则是作为臣子的孟子和作为国君的齐宣王进行的一场辩论。我们知道,古代的君臣关系是“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没有是非可辩,没有道理可讲,君王的话是金口玉言,就是真理,所以孟子想在论辩中取胜绝非易事。但他终以如簧巧舌使齐宣王打消了称霸的念头,接受了孟子的主张,这足以证明孟子的论辩艺术多么高超。下面我们就来品味一下孟子的论辩艺术。一、巧转话题,以抒己见文章一开头,齐宣王就提出想听听齐桓公和晋文公称霸的事,孟子敏锐地意识到宣王想效法齐桓公而…  相似文献   

7.
我曾撰有《“孟子”中的孟子弟子》—文,对十八位孟子弟子略作介绍,载《嘉兴师专学报》一九八三年第二期.本文想从孟子和这十八位弟子的对答(有时是对弟子的评论)中,探索一下孟子的思想,为进一步研究整个孟子思想体系提供一点参考资料.本文想谈五个问题:一、孟子的哲学理论;二、孟子的伦理观念;三、孟子的政治理想;四、孟子的处世态度;五、孟子的修身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首次《管子》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15日至20日在古齐国都城临淄的所在地山东省淄博市召开。来自九省市研究《管子》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管仲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霸业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托名管仲著的《管子》是一部古代综合性的学术巨著。它有丰富的哲学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政治思想、法律思想、伦理思想、军事思想和自然科学思想。但是,《管子》历来号称难读,加上其他种种原因,学术界对它的  相似文献   

9.
《孟子》词典归纳出《孟子》正文中“为”字的五种用法,即动词、介词、副词、连词、语气词。本文在进行数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些用法作分类研究,总结其句法结构,试图探究每种词性的语法特点和表义功能,以期管窥战国中期“为”字的使用及特点,更好地理解《孟子》文本。  相似文献   

10.
在先秦,齐桓公与管仲建立的霸业,经过儒家的阐扬,序变为一种政治理念和政治模式。进入秦汉,随着大一统专制帝国的建立,社会历史文化语境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适应着文化记忆的选择性原则,桓、管霸业衍变成为一种政治伦理典范和政治道德寓言,这种转变典型地体现在刘向的《说苑》中。  相似文献   

11.
在遵循《孟子》原典本意基础上,破除顾名思义式解读所铸就的——《孟子》言“人性本善”不重视“学”或无需“学”的——思维定势,悉心探寻其中“学”的意涵不仅急迫而且必要.“求其放心”是“人性本善”的逻辑使然,是《孟子》中“学”之论说语境,《孟子》中“学”唯有在此语境中才能被准确地理解.《孟子》中“学”以“深造自得”为其本意,包括先立其大、反诸求己、博而约之、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反思质疑等内容.它给予我们两方面启示:一方面,学当致用,亦即学习应该为改善社会总体状况,为公义服务,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我私利;另一方面,学应该讲求方法.  相似文献   

12.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和晋文公称霸的事,你可以讲给我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没有谈到齐桓公和晋文公称霸的事的,因此后代没有传闻,我没有听说过。大王如果一定要我说,那就谈谈王道吧!”齐宣王问:“要有怎样的道德才可以实行王道呢?”  相似文献   

13.
一、“恐陨越于下”不是“恐怕就要倒在下面” 《齐桓公下拜受胙》记述了齐桓公接受周天子赏赐祭肉时的一个场面。当宰孔传达周天子的“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时,齐桓公说“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说完走下堂阶,叩头谢恩以后才接受赏赐。阴法鲁主编的《古文观止》中将人物对话翻译为:  相似文献   

14.
《孟子》中的结构助词“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在古汉语中用得非常频繁。仅《孟子》一书就用了二百三十二次。本文试以《孟子》等为对象,对古汉语中的“所”的词性进行考查。《孟子》中“所”的用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15.
五、管子的生命思想 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管仲,曾相齐40年,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子》一书是其思想和言行的记录,  相似文献   

16.
潘宏 《学语文》2007,(2):48-48
人教版高中语文(实验修订本·必修)第五册《庄暴见孟子》,选自《孟子·梁惠王下》,句中有“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句。其中“乐乐”的读音值得探讨。朱熹《四书章句集解》为其注音:“乐乐下字音洛。孰乐亦音洛”。清·焦循《孟子正义》注曰:“独乐乐,上音岳,下音洛。”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  相似文献   

17.
王安石推崇《孟子》,在他早年所作的《易解》中也多有表露。其中他对“权”、“时”、“才”、“心”等的有关论述直接继承孟子思想而有所发展。王安石这种思想又与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相一致,是他后来进行改革的思想理论基础。在易学上,王安石以孟子思想解《易》是学术新发展,对程颐以注《易》来阐述理学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课文悟读《孟子》全书立论的根本点是“性善论”,核心是“仁政”思想。《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体现“仁政”思想最重要的篇章。孟子针对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从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高瞻远瞩,独倡王道,论述了行“仁政”和“王天下”的关系,使之成为《孟子》全书的总纲。北宋哲学家程颐曾评论说:“孟子之论王道,不过如此,可谓实矣。”孟子的民本、“仁政”思想是对我国上古社会的民本传统和孔子的仁爱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尚书·五子之歌》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泰誓…  相似文献   

19.
汉代“齐诗”学派的解《诗》逻辑是以“阴阳五行”为形式,以“微言大义”为手段,以“通经致用”为目的.虽然“齐诗”与先秦《诗》学的联系因史料的缺乏存在着极大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但就解《诗》方式而言,孔子、孟子的观念对其有巨大影响,特别是孟子及“始于孟子的齐学系统”对“齐诗”解经方式形成应有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勾践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吗?●四川长宁县逸夫中学潘明剑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位霸主。九义教材(人教版)采用此说,内容在《中国历史》第一册第40页。第二种说法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