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印度总理尼赫鲁》记载:甘地被暗杀后,“(印度的)穆斯林们惊恐地躲在各自家中,他们害怕假如凶手是一个神经错乱的穆斯林,可怕的血洗就会顷刻而至。……当知道凶手是印度教徒后,他们悬着的心放下了。”“尼赫鲁和印度要人们听到噩耗后赶到现场。蒙巴顿突然间听到一个声音对人群高叫:‘穆斯林杀了他,是一个穆斯林。’他刹那间便厉声驳斥他:‘你这个笨蛋,你难道不知道刺客是一个印度教徒吗?’其实当时他也不清楚凶手是谁,可他知道,如  相似文献   

2.
4月2日,印度再次发生宗教冲突,造成6人死亡。自从2月27日以来,已有至少800人在教派冲突中丧生。为什么印度会发生如此惨烈的悲剧呢?这与印度国内长期积聚的民族纠纷有关,其中主要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在宗教问题上的斗争。印度国内的教派斗争一直绵延不断,而且成因复杂,有些甚至与政治问题纠葛在一起,长时间难以解决。比如9年前,印度教徒在拆除一座穆斯林清真寺时引发暴乱,曾造成2000多人丧生的重大悲剧,并致使一届政府倒台。而在这次冲突事件中,遭袭列车上的乘客主要是从圣城阿逾陀返回的印度教徒,他们刚刚参加完在那里举行的一…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欧洲的民族主义思潮给英属印度的两大宗教族群——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带来了灵感,他们逐渐有了现代政治的意识,并开始在英帝国提供的舞台上学习现代政治。时任英印总督寇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1905年孟加拉分割。它打破了自1857年兵变风波之后印度民族主义长期"蛰伏"的局面,开启了印度民族主义运动的大门。孟加拉分割对印度民族主义产生了较大影响:印度的"自我意识"觉醒了;国大党从幼年逐步走向成熟;穆斯林与印度教徒的敌对意识加深了。  相似文献   

4.
冷战时期巴基斯坦的安全忧患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独立前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相比处于弱势,弱势团体的安全忧患意识成为穆斯林赞同印巴分治的重要原因;印巴独立后的“土邦之争”证明了巴基斯坦存在着安全忧患;巴基斯坦在“印巴战争”中的失利又证明了巴基斯坦是弱势团体。为了解决安全忧患,巴基斯坦采取对内发展军事力量和对外与美国结盟的对策与印度进行抗衡。其结果致使巴基斯坦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影响了综合国力的提高;导致了部分穆斯林国家的不满,进一步恶化了与印度的关系,给巴中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史诗     
著名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古巴比伦);《伊利亚特》;《奥德赛》(古希腊);《伊尼特》(维尼尔,古罗马);《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古印度);《贝奥武甫》(英国);《罗兰之歌》(法国);《熙德》(西班牙);《伊戈尔远征记》(俄罗斯);《尼伯龙根之歌》(德国);《失乐园》、《复乐园》(弥尔顿,英国)等。著名的史诗  相似文献   

6.
印度、巴基斯坦两国因为领土之争(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和宗教分歧(印度多信印度教,巴则多为穆斯林教徒)而交恶多年,战火不断。去年的12月份,一位名叫阿米塔瓦·库马的印度作家忽发奇想,他让印度比哈尔市和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市的九年级的孩子们互相通信,交流对对方和他们的国家的看法。美国《哈拍斯杂志》刊登了这些孩子们的部分信件。  相似文献   

7.
该文从歌娘角色在仪式音乐中演唱的音声关系和文化音乐风格和音乐行为色彩的分析中,体现了瑶族盘王大歌仪式中歌娘女性角色在仪式中的构成、社会作用和瑶族宗教仪式中歌娘角色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与演变关系。  相似文献   

8.
萨瓦卡尔是印度教民族主义的领导人,是印度人民党的精神领袖,其创立的印度教徒特性理论对印度历史影响至深。印度教徒特性是一种独特的以宗教文化心理进行民族甄别的标准,包括共同地域、共同血脉、共同文化以及共同的法律和仪式四大要素,目的是要在印度建立一个以这样的宗教民族为主体的印度教国家。  相似文献   

9.
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简称 ,印巴分治前是英属印度最大的土邦之一 ,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北端、中亚的南端 ,地处亚洲心脏 ,周围分别与俄罗斯、中国、阿富汗、印度和巴基斯坦接壤 ,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总面积为 2 0余万平方公里左右 ,总人口约 6 0 0万左右 ,其中穆斯林占 77% ,印度教徒占 2 0 % ,其余人口则为佛教徒、锡克教徒和  相似文献   

10.
前两首诗是笔者根据印度数学家婆什迦罗(1114-1185)的趣题改编。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出现过许多优秀的数学家,婆什迦罗就是其中的一个,在他所著《丽罗娃提》《算法本源》和《天文学之王冠》中,有许多可以用方程来解的数学问题。他的著作多用诗题韵文写成,即使是说明和注解,也用散文写成,轻松活泼、自由风趣,十分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1.
2007年修订新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第二课“圣雄甘地”第二目给出一幅甘地拄杖在田间行走的图片,图片的解说文字如下:“1946年8月。为了平息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的暴力冲突,75岁的甘地拄着拐杖前去安抚各派教徒。  相似文献   

12.
《嘉应学院学报》2015,(7):21-24
从区域音乐研究的角度梳理梅州地区的仪式音乐,其中传统仪式音乐中的"歌"与"乐"体现的是客家人的族群认同,而新型仪式音乐中的"歌"与"乐",体现的是客家人在当下中音乐审美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世界     
《少年月刊》2023,(6):36-37
<正>印度孔雀之国全称:印度共和国首都:新德里官方语言:英语、印地语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我国古代被称为身毒、天竺等。还记得《西游记》中唐僧一行的目的地吗?没错,他们历经磨难最终到达的神秘国度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圣河”恒河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和德干高原,是印度文明的摇篮之一。恒河被印度教教徒视为“圣河”,他们认为恒河水可以洗去人身上的罪孽,一个印度教教徒一生中至少会去恒河沐浴一次。  相似文献   

14.
正在印度,主要通过部落和宗教来识别少数族群。目前,印度依法确定的表列部落有700多个,人口达1.0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2%。穆斯林、基督徒、佛教徒、锡克教徒和帕西人是国家认定的5个宗教少数群体,占全国人口的18.4%。这些少数族群不仅是经济上的弱势群体,也是教育上的弱势群体。表列部落农村地区低于贫困线的人口达到47.3%,远高于其他群体16.1%的比例。仅有50%的穆斯林学生能接受中等教育,这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  相似文献   

15.
周代礼仪用乐与《诗经》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在周代的传播与接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与《诗经》的最后编订和经典化密切相关。《诗经》最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就是作为礼仪的乐歌和舞蹈进行传播。礼仪正乐的节次主要有两种:一为升歌、笙入、间歌、合乐;一为升歌、下管、舞。每一环节皆以《诗经》中的篇章为演奏对象。这些乐歌具有鲜明的道德、政治色彩。仪式是周代贵族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于是《诗经》中的许多诗篇也通过仪式传播开来。  相似文献   

16.
天凌 《小学时代》2008,(6):22-24
你知道恒河在哪里吗?你听说过恒河文明吗?这条全长2700千米的河流,不仅以丰沛的河水养育着沿岸的人民,而且也是印度人民由生到死的精神源泉。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哦,不信,就去看看恒河奇异的火葬仪式、瑰丽的点灯仪式,以及成千上万的印度教徒站在河水中的晨浴仪式吧!  相似文献   

17.
从词、歌、舞三方面,谈畲族两个仪式中的文化借鉴因素,这个文化借鉴主要来自于汉族。具体表现:在文词方面大量吸收有利于畲族生存发展、有利于和谐团结的儒家文化,如做功德中演唱的《孝顺歌》、《二十四孝》等,并运用产生音乐美感、丰富歌词韵味的"三条变";在歌唱方面出现与众不同的《高皇歌》,一唱众和的《报病审死》、《奠酒》,锣鼓相伴的《做少年》等;在舞蹈方面,如做功德其队形主要以绕棺、横队、纵队、四角站为主,传师学师中的一些舞段虽较原始,但具有深刻的含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功德和传师学师这两个仪式渐渐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了,也面临着失传或基本失传的窘境,加强对其形态和文化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Hay 《现代企业教育》2006,(10):42-44
2006年,23名印度富翁走到世界的前台:《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公布了他们神秘的面孔。米塔尔、普莱姆基、安巴尼兄弟,房地产大亨辛格,民航巨子纳瑞什等新老企业的领袖,以及很多正随着印度经济一起腾飞的后来者,打造着印度企业CEO的集体成功塑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哈萨克族民俗类的民歌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婚礼歌、摇篮曲、挽歌等。其中婚礼歌最具特色。通常婚礼歌是由《劝嫁歌》《加尔-加尔》《送嫁歌》《哭嫁歌》《怨嫁歌》《揭面纱歌》《新媳妇歌》等一系列歌曲构成的完整组歌。婚礼歌的曲调基本固定,多以即兴性、讲唱性、简约性、歌舞性为特点,具有浓郁的草原音乐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有着"古印度《道德经》"美誉的《薄伽梵歌》是古印度文化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那么,深究《薄伽梵歌》与《道德经》产生的自然观、社会意识及社会人文背景,我发现两者在不同地域、语言、文化背后的同源异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