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常常将教师的上课比作演员的登台。也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二何其相似;抛开个人的喜怒哀乐.全身心地进入事先设定的“角色”,两亦可谓异曲同工。至于通过自身的精神劳动以达到对受众的陶冶、感染、教化之功,则同样是教师、演员的应尽之责。南是观之.人们将操教师、演员这两种职业的人冠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雅号”,实在是良有以也。  相似文献   

2.
<正>人们常常将教师的上课比作演员的登台。也是的,"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二者何其相似;抛开个人的喜怒哀乐,全身心地进入事先设定的"角色",两者亦可谓异曲同工。至于通过自身的精神劳动以达到对受众的陶冶、感染、教化之功,则同样是教师、演员的应尽之责。由是观之,人们将操教师、演员这两种职业的人冠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雅号",实在是良有以也。  相似文献   

3.
「内外」焉能「有别」曾经有人将教师的上课比作演员的登台。的确,“台上几分钟,台下十年功”,二者何其相似;抛开个人的喜怒哀乐,全身心地进入既定“角色”,两者也是异曲同工。至于通过自身的劳动以达到对听众的陶冶、感染、教化之目的则更是演员、教师的应尽之责。...  相似文献   

4.
教师与主持人、演员一样,靠的是一张嘴。“嘴功”练好了,“教功”也便成就了一大半。练就一张“铁嘴”,要有渊博的知识作为“后盾”,抑扬顿挫的语调作为“调料”,富有激情的教学语言作为“催化剂”。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常将教师上课比作演员登台。也是的,"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二者何其相似;抛开个人的喜怒哀乐,全身心地进入事先设定的"角色",两者亦可谓异曲同工。至于通过自身的精神劳动以达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常将教师的上课比作演员的登台。也是的,"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二者何其相似;抛开个人的喜怒哀乐,全身心地进入事先设定的"角色",两者亦可谓异曲同工。至于通过自身的精神劳动以  相似文献   

7.
朱越 《考试周刊》2022,(37):100-103
如今,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在学生的各科学习中,英语始终是一道“坚不可移”的门槛,阻碍着学生的更好发展,部分学生终日苦学英语,然其学习却收效甚微。“讲学之功,贵在心悟;施教之功,在于诱导。”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心悟”与教师的“诱导”共同助力学生跨越英语门槛,收获更好未来。文章中,笔者将以译林牛津版初中英语的两个教学案例为核心,分析两种高效英语课堂的塑造方法。  相似文献   

8.
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自身的素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能力和人文修养,应该有一个比较高的标准。语文教师“内强素质”要比“外树形象”重要得多,有了好的素质,形象也就很自然地“树”起来了,何苦一味地去追求华而不实的“形象”呢?“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是演员;教师虽然不是演员,但要练就过硬的素质,也非下苦功不可。功底深厚是质素,博学多才是素质,机智幽默是素质,真知灼见是素质,谦虚、坦诚、大度、守信、热情、勤奋等等也是素质,并且是更具人格魅力的素质。我一直赞赏师范学校门口常见的两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叶圣陶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我的理解,这“引导”之功,就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善于在教学的关隘——学生认识“卡壳”、思维中断之处,做好“搭桥铺路”的工作,使学生的“领悟之源广开,纯熟  相似文献   

10.
转变“导演”与“演员”的角色在长期的教研活动中,我有一个感觉,就是教师们已经习惯于崇拜教研员的“权威”。“请帮我们指导指导”、“请多提宝贵意见”等话语常常出自于教师之口。在新课程理念下,教研员和教师的角色都在发生变化: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不再是“演员”,教研员也不再是“导演”,教研员应转变传统的“导演”角色,并帮助教师逐步转变“演员”角色,与教师建立平等的互动关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想,教研员也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之树,枝繁叶茂,历久常青,源于语文教师深扎于文化沃土中的默然无语之根。教师“精神真实”,才能引导学生“精神真实”;教师“精神丰盈”,才能引导学生“精神丰盈”。契河夫曾说过:再好的剧本.从平庸的演员口中念出,也会变得干瘪无味,毫无创造;而优秀演员哪怕是你给他一个菜谱,他也能念得催人泪下。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一味迷恋技巧、技法。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教学的精髓是:“进学之功,贵在心悟;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师者,所以引导、开窍、促进也”这是做教师的三大教学职责,引导是基础,开窍是灵魂,促进形成良好习惯是关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明白:“善诱则通,善思则得,诱思交融,学生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教不在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要使学生“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关键在哪儿呢?一个字:“引”。  相似文献   

14.
教师是“导演”,似乎是对教师是“演员”认识的超越,被认为体现了先进的教学观念。是的,长期以来,教师“包揽天下”一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主流。而教学实践一再表明,课堂上教师“包揽天下”的做法,即便对以单纯掌握教材内容为目标的教学也是收效甚微的,因为这样做学生无法实现有效的记忆和有深度的思考,难于形成灵活地掌握知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教材中所要求解决的问题(变式练习)的能力,无助于在评价学生的主要乃至唯一标准的考试中使之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于是多年来人们总试图摒弃课堂上教师的“演员”角色,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地充…  相似文献   

15.
有人把教师比喻为“编剧”,有人把教师比喻为“导演”,也有人把教师比喻为“演员”。当人们意识到单一的角色,不能代表教师的形象时,还有人说:教师=“编剧”+“导演”+“演员”。乍看起来,这些比喻颇有艺术色彩,有某种道理。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些比喻既有悖于新的课程理念,也不符合教学活动与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师不再是“编剧”将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形象地比喻为编剧,颇有艺术色彩。有人甚至将教学设计和编剧创作的剧情作了一个对比:复习导入(序幕)—传授新知(情节发展)—课堂讨论(剧情高潮)—概括总结(结局)。…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人际交流、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使用最频繁的工具.”曹老师这样开始谈“语文教师的语言”.限于篇幅,笔者还是省略枝节,录其大意.语文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传道授业解惑,注释阐发教材,使教材内容入于学生之眼耳,融于学生之心脑.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是有别于普通人,也有别于其他职业(如演艺人、播音员、律师)的语言、它是教育语言,专业语言.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功有“三功”、“三出’、“五个一”之说.“三功”是口功.手功、背功;“三出”是出台亮相、出口说话、出手写字;“五个一”是一张铁嘴、一笔好字,一手好文章、一肚子名篇佳作,一套好的教法.很明显,这些基本功的多数属于“语言”范畴,可见语文教师提高语言水平是何等的重要.  相似文献   

17.
墨子的“合志功而观”指的是对人们行为的好坏、善恶应将其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考察;司马迁继承了墨子的传统,创造性地运用了“合志功而观”的方法,对历史人物进行道德评价时更重视“志”之高尚低下产生的效果,往往不单以其“功”之大小、事业成败如何为据;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古往三千多年的历史人物进行的道德评价,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最喜欢赵本山、黄宏的小品和冯巩、牛群的相声 ,他们的表演总能给人们带来欢乐 ,带来轻松的笑声和愉悦的享受。教学中的“趣”与相声、小品演员的“趣”有相似之处。演员们善于通过生动丰富的语言激发观众的“趣” ,给人以智慧 ,给人以感悟 ,给人以启迪 ,使观众受到艺术的熏陶。然而教学中的“趣”又不等同于相声、小品演员的“趣” ,教学中不能有哗众取宠 ,不能靠插诨打科 ,不应该离题万里。教学中的“趣”体现着教师的睿智 ,体现着教师的才华 ,体现着教师的能力。教师不仅是一流的演员 ,也应是一流的导演。一流的演员应具备一流的素质 ,…  相似文献   

19.
郑振发 《农村教育》2004,(11):49-49
戏曲表演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与演员、音乐、舞台美术等部分所组成,就演员而言,都要必须具备戏曲的四功、五法,所谓的四功:就是“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通过这四种基本功和音乐、灯光布景的配合,以表演的程式把故事演给观众,为了把故事演好,演员就要必须经过严格的基本功训练,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胜任剧中各种不同类型角色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教与学是同一教学活动中的两个互为依存的层面,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之上,要落实“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标,需要“学”的密切配合且积极参与,古人有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培,又从而律之;平善学者,师劳而功半,又从而然之.”因此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各种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