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修辞学主要研究人们使用语言的状况,指导人们怎样准确、鲜明、生动地使用语言进行社会交流。语言表达的各种方式、手段的形成主要依赖语言环境,而衡量使用语言的修辞效果,对语体、修辞方法、风格和文风等修辞领域的研究,都要以分析使用语言的环境为基础。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语境与修辞的结合,使学生能真正掌握语言并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2.
模糊修辞是一门应用科学.边缘科学,它作用于语言活动,而本身的模糊性质决定了它在很大程度上要借重语言环境来表情达意,并作为判断语言使用优劣的标准。没有语境就没有模糊修辞。  相似文献   

3.
修辞是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修辞是否具有阶级性?在我国修辞理论研究中历来就存在着严重分歧。一种观点认为:修辞和逻辑、语法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是没有阶级性的。修辞方式的运用,虽然并不是和人们的思想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归根结蒂”,这还是个语言技巧问题。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修辞具有社会性,包括阶级性。修辞是一门边缘学科,它同多种学科都有联系,因此,修辞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研究修辞应从多方面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4.
语言环境是修辞的生命。没有语言环境,就没有修辞。一切修辞现象只能发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之中。因此,语境是修辞现象的基础,考察修辞现象、评价修辞效果、运用修辞手段不能脱离语境。  相似文献   

5.
修辞是在特定的情境下,选择恰当的表达手段,以提高表达效果的言语活动。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现象、探讨修辞规律,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一门科学。修辞在信息时代有重要作用。学习修辞,熟悉并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段,有助于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有助于提高语言修养和语言美;研究修辞可以扫除语言交际中的信息障碍,保证社会信息畅通。修辞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修辞在高等院校的文科院系已列为重要教学内容,但修辞教学在中学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模糊修辞是一门应用科学、边缘科学,它作用于语言活动,而本身的模糊性质决定了它在很大程度上要借重语言环境来表情达意,并作为判断语言使用优劣的标准。没有语境就没有模糊修辞。  相似文献   

7.
人们对修辞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可见人们对人类语言修辞现象的关注.直至今天,人们对修辞学研究的兴趣仍然没有减少,因为人类看到了语言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看到了文化发展使人类的语言表达需要有更多的层次,并且人类的思维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加发展.无论是网络语言、文学语言、戏剧语言、政治演讲都需要一个最佳的表达形式即语言来进行表达.所以,现代人类更加注重对修辞的研究,以期待利用修辞这一人类语言强有力的表达手段来实现满足自己思想表达的需求.从修辞的目的中我们也能够窥见语言的非工具性质.  相似文献   

8.
修辞从来都是对“僵化语法“的突破,修辞更多的是追求语言的创造性和新颖性。当然,这并非说为了追求修辞效果可以漠视语法规范,而是强调:运用修辞手法,往往意味着对固有语法的“临时变通”,意味着可以达到一种“无理之妙”的境界。对于只有狭隘的语法意识、没有修辞目光的人来说,我们的语言几乎到处都是毛病。有鉴于此,拙就不仅仅是替“幽你一默”打抱不平了,更为主要的目的是想提醒人们在对一种语言现象进行“规范”之前,先照顾一下“修辞”。  相似文献   

9.
每一个词都有固定的形式、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唯有如此,人们的语言交际活动才得以正常进行;然而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人们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修辞效果而临时改变某个词语的形式、语法功能或词汇意义,出现各种形式的词语活用,往往产生奇妙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0.
修辞是一种重要的交际艺术,也是语言学界的重点研究内容,但是人们是如何运用语言技巧产生各种修辞手法的呢?本文试图以语用学为切入点,从违反使用原则的角度探讨一下修辞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语境是修辞的“娘胎”,修辞是语境的“生命”。修辞与语境之关系犹如古人所言:“辅在颊则美,在颡则丑。”言语交际活动触手可及,言语交际中的修辞行为及其现象不胜枚举;修辞行为及其现象中潜在的修辞功能已随修辞学尘封太久,故笔者就修辞与语境的“鱼水情深”之关系以及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修辞功能,作管中窥豹似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修辞语义是指在语言应用过程中,修辞主体出于某种修辞考虑或者修辞需要,借助于具有普遍约定性的语言意义,并充分利用具体语境条件和特定的语体规制进行修辞创造所形成的语义修辞化变异。从总体上看,修辞语义的基本属性表现为修辞性;从不同角度观察这种修辞性又体现为情境性、具体性、个体性等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广告语中仿拟修辞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利莹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33-135
仿拟是对常规语言的违反,是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段,给人以新奇感、幽默感,因此备受广告制作者的青睐。本文分别从语用、认知和语境角度分析了广告语中仿拟的修辞功能、生成和解读过程,并运用相关理论,探讨广告语中仿拟如何取得最佳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4.
郑子瑜先生对中国修辞学及修辞学史的研究,始终贯穿着语境理念。他既重视与考察对象相关联的上下文语境,也注重与修辞现象相关的时空语境,以及话语目的等语境因素。他的语境理念是广博、深远的,所论涉及多边缘学科。注重事物与事物的内在联系,注重语言的共时性与历时性的关联,使他的修辞学研究具有高度的科学性、系统性。  相似文献   

15.
语境指一系列影响着人们的言语行为、言语方式及其效果的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构成的特定的交际环境。在很多学科中语境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修辞学而言,修辞的表达固然重要,但修辞的接受也同样不可或缺。而修辞的接受如果脱离语境,修辞表达再优美,也会造成理解的错误。因此,修辞的接受离不开语境。  相似文献   

16.
修辞与文化现象密切相关,把某一门语言作为外语的修辞具有“跨文化性。”在第二语言习得或跨文化交际中,如果学习者只从母语文化的接受心理去调整或修饰目的语的文辞,就会出现修辞上的“文化冲突”,阻碍信息的有效接收和传递。本文就谐音、比喻、委婉语和禁忌语等常见修辞格探讨了修辞与文化的关系,并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除了掌握好目的语的语音、语法、词汇外,对目的语文化的掌握也是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只有具备比较广泛的母语文化知识,才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目的语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人们利用语言进行交际、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其信息的传输载体就是语音。语音是语言唯一可感知的物质,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论文剔除语境与临时因素,仅从静态语音修辞的固定因素的角度来对比汉语的双声叠韵词与维语的对偶词,试图找出汉维语语音修辞在这方面的特性与共性。  相似文献   

18.
修辞是在一定的题旨和情境下对语言的修饰与调整行为,与语法和逻辑既相关联又有本质不同。修辞应服从内容的需要,而不能理解为就是对华词丽藻的追逐。写作教学存在的弊端是:重积极修辞,轻消极修辞;重文艺性文体的修辞,轻实用性文体修辞。中学生的议论写作不能缺失正确有效的修辞指导,这是写好议论文章的必需。  相似文献   

19.
维·苏·奈保尔(V.S.Naipaul)出生在中美洲特立尼达,是一位英国移民作家。他一生致力于创作,其中他的作品《米格尔街》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这部小说的语言,既幽默诙谐,又辛辣讽刺。这部小说能够达到这种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修辞学的魅力。此论文从社会文化背景、情景语境以及语言语境对修辞的影响入手,对奈保尔的《米格尔街》进行研究,并揣摩他的语言特色,体会他想要表达的情感——对当时社会丑陋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修辞选用、修辞语境、修辞功用三大方面来探讨汉语吉祥语的修辞文化内涵。谐音双关、对偶对仗、叠音、象征隐喻等修辞方法常应用于吉祥语当中,而且这些修辞又常与民俗意象、民俗文化紧密相关,从而使吉祥语生动多彩。讲究修辞,就不能脱离修辞语境,结合语境,才能使修辞发挥作用;脱离语境,则适得其反。同时,在社会交际活动中,巧用修辞也能使吉祥语发挥有效的社会交际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