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5年3月4日,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成立时,开幕举办的明清近代高僧书法展上,展出了基金会创办人何国庆多年珍藏的多幅高僧墨宝,其中最珍贵的是憨山大师手书遗偈,当时艺界学界名流和佛门硕德赞声一片。  相似文献   

2.
一段柴     
正无论是《林间录》《五灯会元》,还是《补续高僧》,都记载了洪寿禅师闻堕薪而开悟的故事。一段柴的坠落,别人听到了声音,看见了尘土,而洪寿则卸下了生命的负荷。他作偈子:"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扑落的是东西吗?飞扬纵横的是尘土吗?山河是山河吗?大  相似文献   

3.
闲逸通幽     
古时有一个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以开阔心胸。高僧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妇人气得跳脚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气?     
古时有一个妇人,常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开阔心胸。高僧听她说完,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妇人气得跳脚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苦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她:“还生气吗?”妇人回答“:不生气了,气也没有办法呀。”“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高僧又离开…  相似文献   

5.
泥巴  单弦 《健身科学》2008,(11):59-59
~~老禅师的偈子@泥巴 @单弦~~  相似文献   

6.
《健身科学》2011,(10):32
一位高僧受邀参加素宴,席间,发现在满桌精致的素食中,有一盘菜里竟然有一块猪肉,高僧的随从徒弟故意用筷子把肉翻出来,打算让主人看到,没想到高僧却立刻用自己的筷子把肉掩盖起来。一会儿,徒弟又把猪肉翻出来,高僧再度把肉遮盖起来,并在徒弟的耳畔轻声说:"如果你再把肉翻出来,我就把它吃掉!"徒弟听到后  相似文献   

7.
正李宏禹1972年生于黑龙江,祖籍山东平度。199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东方文化艺术系,师承范曾、陈玉圃、杜滋龄先生。现任职于人民美术出版社。北宋建隆二年,延寿住持永明寺,世称"永明延寿"。有人问起永明妙旨,永明延寿便留下了一首偈:欲识永明旨,门前一湖水。日照光明生,风来波浪起。延寿这首偈,成了领悟修行的一道考题——"一湖水"何指?延寿的用意又何在呢?作为禅宗的继承者,永明延寿的禅  相似文献   

8.
学艺     
刘永恺 《精武》2004,(8):54-54
1.有两个人拜一高僧为师。 2.一天,高僧让他们同去花园除草。师兄一心除草,累得满头大汗。  相似文献   

9.
杨黔 《精武》2006,(5):6-7
书少_之注一叭︸一一 气爪券井一谁六片漪少林寺建寺1500年以来,高僧辈出,他们为少林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和文化遗产,更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天下功夫出少林”,神奇的少林功夫,其精髓就是这些高僧智慧的结晶。他们更以舍生取义的传奇,赢得了后人的景仰。 因  相似文献   

10.
从前,有一个修行者,练习多年,一点成果也没有。一次,他遇见一位高僧,便向那位高僧诉苦:“我修行不谓不刻苦,不谓不心诚,可为什么总是烦恼不断,一点起色也没有?”  相似文献   

11.
何飞 《收藏界》2013,(12):80-81
舍利匣为佛教葬具,是存放佛教大德高僧骨灰的盒子。舍利,也称舍利子,原指释迦牟尼佛诅尸骨火化后的遗物,后来也指佛教高僧火化后的遗物。它包括骨舍利、肉舍利等。舍利形状多样,有圆形、椭圆形,有的呈莲花形。  相似文献   

12.
和佛教一样,瑜伽发源于古印度。 五千年前.古印度高僧们为追求进人心神合一的最高境界,经常僻居原始森林,静坐冥想。长时间单纯生活使高僧们悟了不少大自然法则.再将法则拿到人身上验证,逐步地去感觉身体内部的微妙变化,于是他们懂得了和自己的身体对话,探索自己的身体以及对疾病创痛的医治探索。几千年的实践归纳下来逐步衍化出—套完整、实用的养身健身体系这就是瑜珈。  相似文献   

13.
刘勇 《健身科学》2009,(12):12-13
以前有人把历代高僧的寿命与历代皇帝的寿命相比较,发现生活清苦的高僧的平均寿命高于皇帝。这些人健康长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原因要归功于禅定。佛教禅定(或日坐禅)的目的是使人排除杂念和私欲,明心见性,获得智慧,但在禅定的过程中也带有治病健身、益寿延年、身心轻安这一副产品。  相似文献   

14.
和尚     
黄慰怀 《上海集邮》2011,(12):10-11
和尚中有不少高僧,他们不仅是深谙佛教教义的佛学家,而且还是科学家、诗人、书法家、画家。  相似文献   

15.
口草篆对联“奇花龙女传千古名士高僧共一楼”.程风子书画新作@程风子~~  相似文献   

16.
1 瑜伽的起源 五千年前,在古老的印度,高僧们为求进入心神合一的最高境界,经常僻居原始森林,静坐冥想.在长时间单纯生活之后,高僧们从观察生物中体悟了不少大自然法则,再从生物的生存法则,验证到人的身上,逐步地去感应身体内部的微妙变化,于是人类懂得了和自己的身体对话,从而知道探索自己的身体,开始进行健康的维护和调理,以及对疾病创痛的医治本能.几千年的钻研归纳下来,逐步衍化出一套理论完整、确切实用的养身健身体系这就是瑜伽.  相似文献   

17.
和佛教一样,瑜伽发源于古印度。五千年前,古印度僧们为追求进人心神合一的最高境界,经常僻居原始森林,静坐冥想。长时间单纯生活使高僧们悟了不少大自然法则,再将法则拿到人身上验证,  相似文献   

18.
李挺 《收藏》2014,(7):75-83
作为清代以来长江流域"四大佛教"丛林之一,宝光寺规模宏大,藏经丰富,清代中兴以来,高僧辈出,至当今意寂方丈,已历25任方丈,香火鼎盛,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19.
余光仁  余明泾 《收藏》2009,(3):64-67
五百多年前,日本有位被誉为“茶汤之祖”的高僧,他酷好中国文化,尤精中国茶文化,在他的主持改造下,日本茶道得以完善光大。这位高僧名“村田珠光”。相传珠光极喜使用的中国茶盅是一种枇杷黄、釉色润、深腹、敛口、小圈足的小碗,碗口以下弧线内收,器内壁划刻简笔记草间配“之”字形篦纹,器外通体划刻折扇纹,这种特色的中国瓷应“珠光”大师之名被誉为“珠光青瓷”,驰名世界。  相似文献   

20.
《武当》2011,(7):2
早晚功课:早晚课约起源于南北朝以后,是全国现有两大派全真、正一派的早晚必修课。住观道士每日卯酉二时上殿作课,诵念香赞、开经偈、净心咒、净口咒、净身咒,以及《清静经》、《玉皇心印妙经》等经,唱赞礼拜,一是修真养性,二是祈祷崇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