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民国档案资料,越来越受到中外有关学者青睐,也引起海峡彼岸的关注。从1982年开始,台湾的一些出版物开始转载大陆《民国档案》上公布的档案史料,台湾的学者也直接来馆查阅档案。他们通过探亲、旅游观光、参观访问等多种渠道,对大陆保藏的民国档案开始了研究与利用。  相似文献   

2.
谭春霞 《出版广角》2016,(17):55-57
从2007年起,我国不少学者开始着手研究“民国新闻史”。新闻史研究属于历史学研究范畴,需要大量史料的支撑,而档案史料就是研究的一手资料。然而,由于民国时期特殊的历史原因,民国新闻史料分布区域较为分散,集中整理难度较大;新闻史料基本融合在其他史料文献资料中,难以翻阅查找;近些年,档案修复技术的突破,档案数字化的出版趋势,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出版社与档案馆的业务合作,为“民国时期新闻史料”的挖掘和整理提供了可能性。民国时期新闻史料的整理出版是研究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事实依据,是“隔代修史”的现实需求,对于研究民国新闻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一、档案与文学的联系问题   在世界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能一脉相承,数千年来从未发生断裂,与我国自古以来重视档案编研的优良传统是密切相关的.古代档案编研的范围已远远超出档案本身,是融历史文献、档案、典籍、文学于一身的研究活动.所谓"文史不分家".自然包括档案、历史、文学在内的研究创作活动.特别是从事档案编研的人员往往扮演多重社会角色,大多为复合型的全能人才,他们集档案学家、罔书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者、政治家于一身,如司马迁,历史学界认为是伟大的历史学家,档案学界认为是位优秀的档案学者,文学界认为其是一卓越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4.
一、档案与文学的联系问题   在世界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能一脉相承,数千年来从未发生断裂,与我国自古以来重视档案编研的优良传统是密切相关的.古代档案编研的范围已远远超出档案本身,是融历史文献、档案、典籍、文学于一身的研究活动.所谓“文史不分家“.自然包括档案、历史、文学在内的研究创作活动.特别是从事档案编研的人员往往扮演多重社会角色,大多为复合型的全能人才,他们集档案学家、罔书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者、政治家于一身,如司马迁,历史学界认为是伟大的历史学家,档案学界认为是位优秀的档案学者,文学界认为其是一卓越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5.
冯晓鹃 《档案》2022,(2):30-35
五凉史料的整理与研究是构建五凉史的重要基础。早期国内外学界主要基于传世文献对五凉史料进行整理;随着考古出土史料的发掘,相关研究成果甚夥,为证史、补史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整理中存在年次、录文不详等问题,且大多未进行系统性研究。近年来,贾小军、吴浩军等学者结合前人研究及新见史料,在五凉史料的整理与研究上取得了新进展,他们不仅系统整理了墓葬文献、壁画等史料,还深入探究了史料的历史价值与信息,为五凉史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各级档案馆馆藏有涉及台湾义勇队的历史档案多种,整理和研究此部分档案的工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全省各地档案馆民国档案目录中心的建成联网,又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台湾义勇队的档案文献。福建省档案馆的编研人员,在全面了解省馆馆藏档案的基础上,又沿着当年台湾义勇队走过的路去追寻、搜集相关的档案史料。他们先后到了省内的武夷山市、龙岩新罗、晋江、  相似文献   

7.
祖国宝岛台湾是海内外炎黄子孙日夜思念的地方,台湾的档案工作情况也是人们热切关注的。1992年9月间,大陆档案学、历史学界九位知名专家、学者(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徐艺圃,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戎生,中央民院教授王钟翰,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教授韦庆远、副教授刘耿生、讲师柏桦,南开大学教授冯尔康,北京社科院研究员阎崇年,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林岷)应邀考察了台湾的档案、文博部门。受韦庆远先生之托,柏桦同志特为本刊赶写了此稿。读者不仅可从中了解台湾的档案珍藏和保管、利用情况,而且也能感受到两岸之间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九位先生访台是大陆改革开放后组团(指五人以上)访台的第四批,而在档案界属首次。因而本文所述是两岸档案工作交往史上不可或缺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台湾学者呼吁从速建立“有声史料”去年11月20日,有百人参加的“台湾史研究暨史料发掘研讨会”在台北举行。此会上,提出了6篇学术性论文和3篇史料发掘报告。它们在时间上涵括自荷兰殖民者据台时期、明代郑成功时期、清代、日本殖民者据台时期及台湾光复以后;在内容上则有台湾开发历程、祭祀公业、文学、戏剧、平埔族古文书、日本华商泰益号帐册及大陆有关台湾情况等档案史料。这些将在会后编印成书,供学术研究机构参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满足大陆学者需要,中华书局选择了一批较有价值的台湾出版的资料和专著影印出版,文字内容均不作改动,并对作者予以简要介绍。 资料方面,台湾中央研究院据运住台湾的清内阁大库档案,继三十年代陈垣等编辑《明清史料》  相似文献   

10.
武术档案是研究中国武术发展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就构成了中国武术史的最基础的史料来源。武术档案不仅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在有关武术的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历史文献的简单集合,更具有相当的史料功能。因此,应重视对武术档案资料的科学整理与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1.
范文澜(1893~1969),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为繁荣中国历史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学习和探讨范文澜同志有关档案史料方面的论述,有助于提高我们档案整理和研究工作的水平。一、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地组织材料的必要前提任何科学研究工作都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进行史学研究同样也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所谓脱离理论指导的“纯学术”是不存在的。范文澜在批判胡适的史学思想时特别引用了恩格斯的观点。恩格斯认为,自然科学家相信:他们只有忽视哲学或侮辱哲学,才能从哲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但是,不管他们的主观…  相似文献   

12.
档案文献编纂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到了现代才开始形成的.历史上一些学者、文献学家、历史学家,在文献整理编纂和史学研究的实践中,把目录学、校勘学、版本学、历史编纂学与档案文献编纂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熔为一炉,对档案文献编纂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各级档案馆馆藏有涉及台湾义勇队的历史档案多种,整理和研究此部分档案的工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全省各地档案馆民国档案目录中心的建成联网,又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台湾义勇队的档案文献.福建省档案馆的编研人员,在全面了解省馆馆藏档案的基础上,又沿着当年台湾义勇队走过的路去追寻、搜集相关的档案史料.他们先后到了省内的武夷山市、龙岩新罗、晋江、厦门等地档案馆及浙江、南京等省外的省级、国家级档案馆,获得了不少从未公布过的有关原始档案.  相似文献   

14.
口述历史 ( Oral History)作为一个历史研究项目 ,在海外和台湾史学界开展得较早 ,但在中国大陆 ,则还算是一个刚起步不久的新兴领域。与“自说自话”的回忆录有所不同 ,口述历史是由采访者 (通常是历史学者 )对受访者 (历史见证人 )的口授回忆加以收录、整理、编辑而成的文字或音像资料 ,对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有鉴于此 ,为促进中国口述历史研究的开展 ,本刊从今年起开辟“口述历史”专栏 ,刊载一些史实性、内幕性、可读性俱佳的口述历史资料 ,并期望社会各界人士为本栏目提供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伯希和档案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对其的整理旷日持久。从档案学的角度而言,它属于史料档案,其整理属于史料档案学范畴;从国外汉学研究角度而言,其整理、公布是传播中华文化的方式之一。因此,探讨这一整理进程中的史料选择、编目分类、出版公布形式等环节,对史料档案学和国外汉学研究都颇有价值。本文就此论题作一探讨,并就正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6.
历史学是在占有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社会过上发生的各种历史现象并探寻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和依据,没有史料,就没有历史学.军事历史学是研究历史上军事现象和军事恬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既是军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也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也是军事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档案史料也是军事历史研究最重要的基础和依据."有些历史学家称誉档案是‘没有掺过水的史料’"[1]32.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921年召开后,由于历史原因,这次大会的原始档案资料全部丢失。1958年,从苏联移交中国的档案中有三件与一大有关的俄文档案,这是目前发现的有关中共一大的珍贵档案。学界对于这一档案的研究不多,尤其是对其真实性问题的考证尚未见涉及。本文从相关史料出发,通过与其他档案文献进行对比研究,论证了这批档案的真实性问题,并探讨了它们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1955年,历史学家乔伊·帕尔在《加拿大历史评论》上发表文章,对档案与历史研究的关系进行反思,认为历史诠释并不始于历史学家着手写作之时,而是始于他们在档案馆阅览室打开档案盒的那一刻。近半个世纪后,加拿大档案学者、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特里·库克更进一步指出,主要的历史诠释行为在档案被装进档案盒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9.
《北京档案》2008,(12):48
为纪念北平和平解放60周年,《北京档案史料》2008年第4辑刊登了《北京市档案馆整理公布的有关北平和平解放和平接管史料概览》,概括介绍了20年来北京市档案馆编辑出版的2部档案史料汇编、1本史料画册以及整理公布的15组有关北平和平解放、和平接管的专题档案史料的主要内容。这些珍贵的档案史料和照片,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北平和平解放以及和平接管的这一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0.
建立家庭档案的意义长期以来,档案被认为是特权,神秘而不关乎百姓。而档案也多关注的是权贵。有历史学家认为档案收集偏心于社会权贵,而忽略卑微人群。各级档案部门收藏的历史档案中很少有统治者之外的信息。曾有学者撰文《未见平民史》,感叹在中国历史中几乎看不到社会底层民众的真实生存状态和精神历程而导致了历史的残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