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好诗文可以“吃”,历代“吃”诗的人还真有呢!宋代大诗人杨万里年迈时就曾把诗当“早餐”“吃”,瞧:“船中活计只诗篇,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早餐。”他居然把王半山(王安石)的诗,真的当“早餐”,正“吃”得津津有味。读了让人终身难忘。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们将少数服从多数视为民主的本质与基本品格,这种做法往往忽视了少数人的权力,同时也背离了民主的真谛。其实,民主并不是简单的多数原则。另外,多数原则的适用也有一个度的范围,多数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数量概念。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过程中,运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策时应当慎之又慎,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坚持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3.
管帮华 《江西教育》2004,(12):39-39
1.整体性原则。复习时要求学生把数学各部分知识作为一个整体灵活掌握,而不是机械地分为几块,应采取切大块的方法,化零为整。  相似文献   

4.
难题     
班级生活好像音乐,也常有插曲。 请看:插曲1 开学初,我班有6把扫帚,如今仅剩下3把。“3”,真不是个吉利数字!为了它,班里常常发生“战争”。  相似文献   

5.
《家教指南》2005,(4):32-33
日本一位叫高桥的教育家曾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孩子在进门时总是把鞋乱丢,以致出门时常找不到鞋。妈妈说了好几回也不见效,颇伤脑筋。后来妈妈想出了一个委任孩子当“鞋官”的办法:有一天,孩子人幼儿园回家,看见妈妈用粉笔在门口的地上画了大中小三双鞋的鞋印,并指着从大到小的鞋印对他说:“这爸爸的,这是妈妈的,这是你的,从今天起,请你监督大家将鞋放在指定的鞋印里。”孩子立刻走马上任,非常得意地当起了“鞋官”。  相似文献   

6.
品读个性     
闲暇时光,人们不再或老守着电视,或蒙头大睡,而是走向网吧、书吧、陶吧。当浓眉大眼、粉面朱唇成为一包过期的方便面,当蓝色调的朴树,咖啡色的齐豫大获青睐,当“韩寒现象”、“满舟现象”此起彼伏时,“个性”的时代便翩然而至了。芸芸众生,可以说,每个人都在奔波着,忙碌着,但是,大多数人都有着这样一种共性:希望自己与众不同。于是,“个性”一词应运而生。何为个性?怎样才能与众不同呢?我非社会学、心理学专家,所以不敢妄下定论,但我知道,它不是宽得可以挤下三个人的裤子,不是十几公分“海拔”的松糕鞋,也不是染得五颜…  相似文献   

7.
在杭州西湖边的某个凉亭里,写着几个歪歪斜斜的字,并不是名人的题字,也不是墨客所留的诗迹,却是四句堪以玩味的劝世箴言,想去不出和尚与道士或尼姑的手笔,最多不过是信人之类的遗象吧。那四句话呢?便是:“做到老,学到老,学到老,学不了。”我看了这话,不知为什么像刻板样的老是印在脑海里,没法儿把它忘去。同时,使我结成了“生活教育”论。  相似文献   

8.
文艺复兴是一个在艺术上有惊人成就的时代。外文“Renais-sance”一字是原意是“新生”;它把潜伏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带到了欧洲。在艺术、哲学和文学中,它把人——不是上帝;它把现世的生活——不是来世的生活,作为中心题材来表现。  相似文献   

9.
郑苹 《福建教育》2006,(11A):52-52
叶圣陶说过:“想象不过把许多次数、许多方面观察所得的融为一体,团成一件新事物罢了。假若不以观察所得的为依据,也就无从起想象作用。”一个人的想象能力强不强,不是天生的。生活是想象的基础。平时对周围的事物观察得越细致、深入,生活积累越多,写作时就越容易引起相关或相似联想。老舍说:“观察事物,必须从头至尾,寻根问底,把他看全,找到他的底,不知全貌,不会概况。”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36年春,老舍的一位朋友在与他闲谈时说到两个车夫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朱金凤 《山东教育》2005,(35):10-11
我一直很喜欢这样一段话:“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地品,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匆忙地走人生之路。能感受山之美的人不一定要住在山中,能体会水之媚的人不一定要住在水旁,能欣赏象牙球的人不一定要手握象牙球.只要心中有山、有水、有象牙球也就够了.因为最美的事物永远是在心中.不是在眼里。”  相似文献   

11.
爱一个人     
爱一个人就是欣喜于两颗心灵撞击爆发出来的美丽时,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祈祷这不是幻影,也不是瞬间,而是唯一的例外,是真实的永恒。  相似文献   

12.
参加教育部“跨世纪园丁工程”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虽才月余,却受益匪浅。尤其是在培训中学习领悟教育大师们的教育追求,更是让我久久难以释怀。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与一般的教育家不同,他不是以学者或研究家的身份去冷峻、“客观”、孤立地研究教育,而是以充满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把自己的一腔激情洒向他的每一个学生。他在表述他那充满人情味的教育理念时,所用的语言也是既充满坚定信念又亲切温馨甚至不乏诗意:“每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情感…  相似文献   

13.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时寄寓了他的理想人格,他痛恨虚伪,尊从诚实,但他又不是绝对地评价人物优劣,而是把人置于现实生活中来评论的,如他把宋江当作“假人”,把李逵当作“真人”,但假人也有假的必要,“真人”也有真的缺陷,因此,武松既堂堂正正,又善于应对,成为金圣叹最理想的人格,称之为“天人”。  相似文献   

14.
《甘肃教育》2011,(18):I0001-I0001
当杯里的水不小心倒掉一半时,你会怎么想?有人会说:“糟糕,只剩半杯水了。”还有人则会说:“真好,还有半杯水。”这也许就是悲观的人和乐观的人看待事物的区别。美国梅奥诊所的一项为期30年的追踪研究也告诉我们,态度影响认知。他们发现,乐观的人不仅生活得更加幸福快乐,很少得抑郁等疾病,而且还能延年益寿。与悲观的人相比,乐观的人长寿几率增加20%。  相似文献   

15.
从小至今,儿子到底挨了多少次打,我们也记不清了。每次挨打,小家伙都是牙关咬紧,不流泪、不叫屈。每挨一下打,小眼睛就狠狠地瞪一下,像是长了反骨。平心静气时问他为什么这么犟,你猜他怎么说?“你打噻,反正你们只有一个儿子,打死了,你们就没有儿子了。”这样一来,我们还能把他怎么样?很多时候,只要不是什么原则问题,我们也就睁一眼闭一眼地随他去了。  相似文献   

16.
我爱我家     
我和现在的老伴本不是一家人。57年前,他一个人带着女儿孤苦零丁,我独自领着两个儿子无依无靠,相同的命运让我们走到了一起。婚后,我们又有了自己的孩子,这样一来,与四个子女就存在三种关系——“我的”、“你的”、“我们的”。当年,许多人都不看好我们这个奇特复杂的重组家庭,甚至断言迟早要“解体”。今天,当我们一家老小亲密无间地外出散步、聚餐,当欢声笑语时时从温馨的窗口涌出,  相似文献   

17.
一次闲聊,朋友问我,如果有能够倒转时光的月光宝盒,你想做什么?我毫不犹豫的回答他,体验把在媒体的实习生活,朋友显得有些诧异,也难怪,我可是班里实践经验最丰富的人,还被冠上了“倒爷”的称号,怎么会有这种想法.而我却很清楚,当“倒爷”不但淘空了我的大学时间,更是让自己迷失了自己当初确立的目标。工作后当我每每伏案写作时都不禁思绪万千,幻想着无数的如果如果……  相似文献   

18.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教书”当做“从教”的同义词,教的对象虽是学生,教的内容却是书。作为职业,“教书”自然偏重内容而偏轻对象。后来提出“教书育人”,指教师不但要教书,还要教人。这里的人是指学生。我们现在想给“教人”一词,提出一种新的解释,即“以人教之”。人是指教师自己。我们认为,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不是书,而是教师自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穿着五颜六色,提着大包小包,享受着就业的“快乐”,每个即将毕业的职校生,多么希望自己也能身在其中,一同体验。可是,当上天公平地把这样的机遇降临到每个人的头上,当每个人真正接触到“就业”这两个字时,才真正体会到这两个字的真味。  相似文献   

20.
人就这么一辈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徐志摩说:我轻轻地来,悄悄地去,“不带走一片云彩”,平淡真好! 人生又何尝不是平淡的呢?来来去去,生生死死。但是,当我们出生时,高兴的不是我们,而是父母;当我们离去时,伤心的不是我们,而是儿女。我们无法体会出生入死,因为出生时我们还不懂感觉,离去后已失去了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