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静 《华章》2010,(12)
人们为了满足供水、防洪、灌溉、渔业及旅游等需求,兴建了大量水利工程,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生态建设方面也有积极作用.但是,事物无不具有两面性.水利工程在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对生态系统产生各种不利影响,有的甚至是持续而深远的影响.有些大型水利工程不仅会改变地形地貌,影响河流生态,而且使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生态库容及其调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坝是一种在流域和地区水平上对河流连续体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水库的运行方式将对河流生态系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基于河流的最小允许生态径流和适宜生态径流过程的客观存在和要求,从水生态系统与水利工程和谐统一的角度,探讨了在水库设计运行和管理中建立有关水库生态蓄水位,预备水库生态库容的概念和方法,并进一步对水库调度在考虑河流生态安全的目标下,对水库生态调度要考虑的影响因子原则作了讨论和分析,并用新疆大西海子水库和三峡水库实例进行了例证.  相似文献   

3.
河流生态系统特征及流量变化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流生态系统特征及流量变化的生态效应的认知,是进行河流有效管理的前提.根据河流水情及其相应的生态变化,文章提出了河流生态水文季节的概念;与生态水文季节相对应,界定了最小生态流量、适宜生态流量和汛期生态流量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以水文连接度、生境改变、物种变化以及生态系统功能等为参考指标,分析了流量变化的生态效应.为探索有效的河流生态系统修复途径和管理策略,维持河流系统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水利工程从两个方面对河流生态系统产生胁迫:一是自然水文条件的改变;二是河流自然地貌特征的改变.运用河流动态管理、适应性管理理念以及生态水工学原理对淮河流域水利工程的科学管理问题进行探讨.根据实际情况,在淮河流域不可能进行全面的生态恢复.目前应主要解决枯水季节灌溉用水与河流自净需水、最小生态基流的关系.同时,进行部分河道自然地貌特征和自然岸坡的恢复.在此基础上,逐步恢复河流的历史自然水文特征,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和生物栖息地,最大限度地发挥河流生态系统自组织和自我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5.
在生态危机的语境中,家园和认同意识对于处于同一地域文化圈的生态保护有着重要作用。澜沧江-湄公河是在这奈河流上世代栖居的人民共同的“象征性财产”(symbolic estate)和跨文化交流的共同场域。生活在这条河流两岸的人民都留下了关于这条河流的记忆和表述,形成了自己的地方性知识和文化景观,很多风俗习惯中都包含原始淳朴的生态意识,自然崇拜和家因意识是保存这条河流和谐生态最主要的文化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原有的环境资源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只有通过国家、民族和区域问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在寻找和谋求共同发展的同时加强对这一流域的生态和文化保护,增强共同的家园意识和认同感,使这条河流及河流上产生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永远保持和谐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浅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指在提高大学生生态意识和文明素质的基础上,使之自觉遵循生态系统原理,积极改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人与自我的关系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性的培养活动.它对于实现大学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完善学生个体发展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高校可通过开发课程资源、创新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校园生态环境氛围、构建生态文明教育评价体系等途径,确保生态文明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生态位是表征高等学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与空间的一个概念。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高校同质化、无序化、结构性失衡等状况,既造成生态位重叠,也造成生态位空场,这对高等教育发展也提供了机遇,高等教育只有适时主动地进行结构性调整,促进高等学校错位发展,才能改变生态位重叠的状况,并有效地填补生态位空场,重构高等教育生态秩序,有效满足公众与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8.
生态系统经营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把经营对象看作或模拟为有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的生态系统,从而优化系统的结构,完善系统的功能,得到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高度统一的价值增值链,进而得以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追求环境伦理的行动中,生态伦理与生态审美从不同的层面阐释了同一内涵;生态美学及生态审美作为一种媒介使人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达到动态平衡。在生态伦理过程中,生态审美是人类的崇高需求,更是必要需求;生态美、生态审美在生态伦理过程中影响生态意识、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生态伦理是生态审美的创造性展现。生态伦理与生态审美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10.
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生态系统。为建构生态城,必须建构一种生态伦理学。建设生态文明,要靠三个支撑点:科学技术,法律法规,生态伦理。三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互相制约,环境保护方可奏效。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城市人工生态系统日益面临环境污染威胁,有大量的公共生态产品需求,而农村自然生态系统面临工业品污染威胁,有大量的私人生态产品需求.基于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视角,在建立生态产品供给与需求总体框架的基础上,通过云南公共生态产品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初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海南独特的生态资源,吸引着很多向往美好环境、热爱和谐生活的人们.然而人们在占有、利用和开发这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时,在很大程度上只顾眼前的经济效益,缺乏长远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开发过程中不断破坏着原有的完好的生态系统,使生态系统平衡逐步恶化.如何更好地利用自然环境,达到经济建设和生态良好发展双赢,是有待我们研究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河流伦理是一种前瞻性的、面向生态文明的伦理.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河流伦理来调节经济活动."河流伦理"对于我们人类是一种责任伦理,即在实现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对河流健康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建构河流伦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类社会与河流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敬淼春 《东吴学术》2024,(1):121-127
当代大运河的保护与建设不可忽视历史时期运河的演变历程与启示。江南运河的水网演变过程深刻反映出人、自然与社会三者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漕运是塑造江南运河系统的关键因素,体现了以堤塘、闸坝为主的水利工程对自然水网的改造,而排灌之间的均衡又体现了运河系统演变需适应太湖流域水流环境的变迁。运河水利设施忽视了水流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性的需求,因此在当下进行水利修复与大运河的生态文明建设之时,治水者们不仅要关注大运河水流的资源功能,更应该关注大运河水流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职本科教育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界对其理论基础探讨较少。研究发现我国专科高职人力资本开发数量少、结构差,尚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要求,而高职本科则有助于提升我国人力资本存量,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高职专科学生社会资本数量少、增量低、利用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而学生就读于高职本科有利于积累更多更优质的社会资本,实现向上社会流动;专科高职在教育生态系统中处于生态劣势,升级为本科高职可获得更多的生态优势。因此,人力资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与教育生态理论分别是高职本科教育发展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大庆师专学报》2014,(1):F0003-F0003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具有文化、景观和生态价值,为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健康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进一步做好湿地研究和保护工作,促进湿地保护、开发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此背景下,研究生态道德的内涵和培育路径至关重要.新时代生态道德的内涵有:敬畏生态系统中所有生命;尊重生态系统的各种规律;自觉践行生态消费.生态道德主张将道德的范围由人类社会扩展到生态系统,是对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扬弃,也是人类道德的一次进化.生态道德培育必须以"...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校生态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教育背景和新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下,高校的生态教育有其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高校的生态教育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深层生态学理论启示人们,高校只有将生态系统的整体关联性等特征应用于更新高校的生态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具有高生态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生态语言学认为语言系统处在一个与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生态环境中,语言的产生和发展都与生态系统中的自然和社会因素有直接的关系,生态语言学的任务是揭示语言与生态系统的互动过程.生态语言学对教育有很多启发,首先,我们应该对教育语言进行生态学分析,揭示出很多生态环境灾难都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意识的体现.其次,我们还应该对语言的语法结构进行生态分析.学校教育如果要在改进社会和自然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借鉴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更加积极主动地反思自己显在和潜在的意识与行为.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与计算模型基础上,定量研究了宁夏2006年—2010年5年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规律和特征.根据计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人类负荷超过其生态容量,生态承载均不能满足生态足迹的需求,社会经济处于一种不同程度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为使宁夏生态建设可持续的发展提出生态恢复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