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对于狄德罗<定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这部作品,以前的文学批评家们多是以作品结构为切入点,或是将其作为体现狄德罗哲学观的实例来研究,或是从阶级的观点出发分析其社会价值,而较少探讨作品较为深层的潜在思想意义.本文先对雅克和主人的形象进行重新定位,再在此基础上剖析潜藏在作品非理性表象下的严肃思考.  相似文献   

2.
狄德罗是十八世纪法国赫赫有名的人物,是杰出的思想家、“百科全书派”的领袖、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狄德罗一生始终勇敢地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宗教神学。他在1773——1774年写的长篇小说《定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就十分鲜明地体现了这种无神论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米兰.昆德拉的戏剧代表作《雅克和他的主人》,表现了他创作的一贯风格和自由的理念。在这个剧作中,昆德拉充分发挥了他的创造力,运用非亚里士多德戏剧的文体、变奏的技巧、昆德拉式的幽默,成功地把狄德罗的小说为他所用,呈现给我们一部优秀的昆德拉式剧作。  相似文献   

4.
故事·情节·片断·拟故事──论西方小说形式的嬗变昂智慧回顾西方小说形式的发展,自狄德罗、福楼拜以来,小说对传统的背离和反叛愈演愈烈,甚至于“对叙述技巧和程序的试验”①已成为当代小说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小说的结构形式经历了故事、情节、片断和拟故事的衍变...  相似文献   

5.
德尼·狄德罗(1713—1784)是十八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的领袖,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他不仅在哲学、美学、戏剧、文艺批评等方面有所建树,而且在小说创作上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龚古尔所说:“狄德罗开创了现代小说、戏剧和现代批评的先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空间”形式这种新的理论范畴阐释了先锋小说的叙事结构。余华、格非、马原、苏童等先锋派作家采用多种手段,构筑了拆解与重组、错位与对话、反讽与和声等结构特色,体现了先锋小说叙事结构的内在表现力,呈现出新鲜的与世界接轨的痕迹。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推移,旧有的艺术形式常常遭到不可避免的挑战,以前认为不可缺的部分部件常常被新形式的探索者毫不足惜地抛弃。对于小说,也是这样,美国的万·梅特尔·阿米斯在他的《小说美学》中说:“这种形式往往省却了情节和动作,有时还省却了对话。”因此,在人们的头脑里往往会形成这么一种印象:小说是“无定形的文体”、“很难具有什么确立的惯例”。但是,不管怎么说,“对话”较之“情节”、“动作”还是比较稳定的。中国最早的小说便是“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由此可见“对话”在小说中  相似文献   

8.
在《拉摩的侄儿》这部小说中,狄德罗通过对拉摩的侄儿这一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他对启蒙伦理的反思。狄德罗虽然反对“拉摩的侄儿”的处世原则,但又无法有力地反驳他,反映了启蒙运动的局限以及狄德罗能够意识这种局限但又无法克服的内心矛盾。  相似文献   

9.
隐性交际关系及其在小说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对话是一种非自然的对话形式,一方面遵循美学和主题的意图而形成,另一方面,许多自然对话中有效的原则和存在的交际同样适用于小说语体。隐性交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交际形式之一,其形成既有说者的“无心”,也有说者的“有意”。进入这一交际形态的各方的关系,显然不同于显性交际。小说充分发掘了隐性交际关系的潜在功能,为塑造人物形象、贯穿故事情节、烘托主题服务。  相似文献   

10.
苏佳 《华章》2010,(26)
<偶然事件>以对话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它的很多叙事因素都取决于人物的对话活动.这部小说中,对话形式多样,人物对话语信息的接受形式也有不同,这些不同的接受形式造就了小说丰富多彩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1.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是以“应答的建筑术”理论和对话主义为基础的,对话主义又可以分为“微型对话”和“大型对话”只有从这两个层面出发,才会探及其深层内质。本仅以鲁迅前期小说中有代表性的几篇为例,试图探析形成鲁迅小说复调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小说教学内容缺乏个性和丰富性的弊端,提出细读小说对话丰富小说教学内容的观点,并以肖培东老师教学《孔乙己》为例,详细阐述了小说教学细读对话的几个点.从这些点走进文本,走近人物,开启小说对话艺术的大门,能教出“这一篇”小说的丰富个性魅力.  相似文献   

13.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来源于陀思妥耶夫基小说的复调性、对话性,不过却否认与疯癫之间的联系,显然是不符合文本事实的。因为第一,巴赫金恰恰是在陀氏的而非其他作家的作品中发现了“对话”的,而疯癫却正是陀氏小说明显的特征;第二,实际上,巴氏所举的“对话”例子,从形式上看并不是“对话”而是某种“拷问”,从内容上看,更象精神分裂病患者的谵语。据此,可以说明“对话”与“疯癫”之间的联系并由此角度审视“对话”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叙事学框架内,独立的意识主体是意识流小说和复调叙述共同关注和表现的对象;多重声音组成的“多声部”叙述声音中除了人物的声音外,往往还有叙述者声音和作者声音;同时,“对话性”不仅仅涉及人物间的对话,人物自身内心的对话,还涉及叙述者与人物,甚至作者与人物的对话.从“复调小说”到“复调叙述”,叙事学的研究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5.
狄德罗作为文学家的称号是由他的小说成就奠定的。他的小说体现了精辟的启蒙思想和深奥的文艺理论。研究他的小说有助于全面评价狄德罗,有助于了解法国小说发展的概貌。在法国小说发展的进程中,不同时代的作家从不同的角度都对自己前辈的作品进行了扬弃,同时他们又以自己的创作无形地影响着后人。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来阐述狄德罗的小说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6.
现代女性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散文画”,即“以文作画”。“散文画”小说的审美品格主要是通过场景描绘和人物描摹实现的,它的结构形式有“组画”结构和“画簿”结构,其独特的文字色彩呈现出鲜活的人生质感和浓郁的情绪氛围  相似文献   

17.
书名是书籍的符号,从中可以探求其与其他书籍的区别与联系,以及此种文体的特点和兴衰发展的密切联系。公案小说尤能说明这一特点。以“记”、“传”、“胆”、“公案”、“侠”、“义”等命名的公案故事和公案小说呈现出不同时期公案小说的形式、内容和特点,清晰地展现了公案小说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8.
“延安小说”视野中考察卞之琳的小说创作,可见其小说内在的思想演变轨迹.卞之琳在“延安小说”语境中的短篇小说由单纯乐观开始生发了新的主题.《山山水水》放弃了单纯反映现实的视角,以他去延安之前的思想准备作为小说创作的理论基点.在《山山水水》中通过自语和对话思考了“延安小说”语境的功能和意义,进而观照人物、邦国和社会的历史和现实.  相似文献   

19.
小说的阅读与学习对于培育学生的审美素养、文学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对小说的“角色对话”进行分析,可实现与角色之间的跨时空审美对话,“撬动”角色的心灵,把握创作的中心主旨。重视小说“角色对话”的教学引导,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引进小说叙事理论中的“对话”与“独白”概念,对《离骚》的抒情方式进行了重新解读。本文评论,《离骚》中的“对话”并非巴赫金所说的严格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独白性和抒情性的对话,它在《离骚》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在《离骚 》的表层结构形式、深层的结构性关系(《离骚》中的矛盾冲突)以及其艺术效果(整体感、节奏感、戏剧性)等诸多方面都有所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