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自启动以来就一直争议不断。争议的焦点之一即在于知识观问题。“新课程理念”认为我国目前的教育是一种“以知识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忽视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提倡“以能力为中心”,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和体验,通过活动、实践、探究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被一些学者称为“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诸多问题开始暴露,其中有些也涉及到知识观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反思,以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与知识观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观的转变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新课程确立了新的知识观,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促进了教师教授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学生观,在现实实施中存在着一定的悖论与偏差.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在实践中经常演变为学生无约束地极度膨胀自己所谓的个性,进而滑向极端的自由;而教师则因为种种理念、理论、舆论的限制,无意识或有意识地成了学生无限自由发展的"推波助澜"者.我们应冷静反思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科学、客观地认识学生,不能将学生过于理想化.否则,各种所谓的先进教育观念或理论将成为教师的"镣铐",最终阻碍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课程的实施就要求确立全新的学生观,即从生命的高度和动态生成的角度来看待学生,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具有发展潜能的个体,具有自主意识的生命体和现实世界中的人。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知识现是目前课程改革的主导知识观,包括建构主义知识观、后现代主义和人本主义知识观.通过对上述知识观理论基础的分析,可以发现其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文章最后指出.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或许可以为新课程改革的知识观变革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着眼于人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促进人的发展等课程观的改变,期待的是教师要从执行者转变为建设者,学生要从接受者转变为土动的探索者等教与学的行为变化和创新,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音乐课程是人文学科的个重要领域,在音乐新课程改革中如何体现音乐教育的人文性和音乐教育的审美特征呢?  相似文献   

7.
胡平  周琴 《云南教育》2005,(34):3-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从事基础教育的工作者们在教育教学、管理方法等诸多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而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学生评价,则更为“万人瞩目”。学生评价改革的理念、方法和机制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课程改革的“牛鼻子”,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进程、方向。今年暑假,笔者就学生评价改革的现状走访了几位一线教师,并借此机会探讨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学生评价。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视野里的学生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 ,需要正确看待学生的地位 ,树立新的学生观念。教学不只是知识传递的过程 ,更是学生自我探索、塑造的过程。要改变学科本位的弊端 ,必须明确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 ,又是教育的主体 ,把学生当作“完整人”、“主体人”、“创造人”和“独特人”来看待  相似文献   

9.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倡导课程是共建的、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文化,强调课程应由原来的“文本课程”走向被师生体验、领悟、思考的“体验课程”,强调师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掌握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课程价值观、课程文化观、课程设计观、课程生态观、课程实施观等五个方面对新课程视野中的课程观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新课程中知识的来源观、增长观、学习观、情意观和整体观等五个方面的分析和阐释,试图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新课程中的知识观,并借此树立科学的知识观。  相似文献   

12.
谈谈新课改的教学观与学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蔺华 《甘肃教育》2004,(12):18-18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发布和新课程的启动,目前全体教师正在紧张而有序地学习研究新课改的教学规与学生观,把思想和精力转移到课改实践上来。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教育者的学生观,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视学生为被动的客体,是管辖的对象,贮藏知识的容器。教育者习惯于对学生发号施令,不考虑学习者的兴趣和需要,采用注入式灌输法,用一系列理性的知识和规范去要求学生,把不顺眼的行为一概斥责为“越轨”,甚至常常用“高压政策”制服学生,其结果使学生个性心理处于压抑的状态。另一类则视学生为独立的个体,他们强调研究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主张学校应该适应学生,一切以帮助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新课程主张对全体学生负责的观念,用师爱、童心、尊重、理解、关心等一切办法去叩开学生的心扉,…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传统的作业观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必须进行深刻的重大改革。而作业的改革如果仍是仅站在传统的教学理论视野,将很难找到有意义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高中音乐新课程经过山东、宁夏、广东和海南4个实验区为期3年的实验,2007年秋季,全国1/3省份的普通高中起始年级进入新课程的实施阶段.通过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反思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过程,探讨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学生个性差异、教师指导以及学习方式的个性化与多元化的关系,笔者提出了遵循差异性原则,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式,构建个性化的多元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路,以期对下一阶段的继续研究和新课程实施中的学习方式转变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作为教育改革核心内容的课程改革对每个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在顺利推行的两年当中,教学要转变观念,教师要转变角色,教法要转变形式,教材要转变内容,就要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学习,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得到积极地调动和充分地发挥,致使学生厌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师在知识教学、德育、活动等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还要有合理的评价制度作保证,才能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真正地发挥。  相似文献   

18.
知识观的转变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新课程确立了新的知识观,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促进了教师教授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与推广,不仅引发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也给教育的价值观、人才观赋予了全新的释义.学生观是教育者最基本的教育教学观,是开展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科学的学生观是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宗旨,这就要求教育者树立崭新的,基于每个个体全面、健康发展的科学的学生观,从而使教育活动有"据"可依.  相似文献   

20.
范怡 《山东教育》2004,(14):19-19
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即学生观),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也是教师首先应当明确的问题。“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邪么,新课程倡导哪些具体的学生观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