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20世纪这一百年中,中国的幼儿教育事业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一、蒙养院(园)制度的确立(1903~1918)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传统的封建教育逐步向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转化。在这一转化过程中,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对近代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起了推动作用。19世纪末,西方教会在中国沿海开始兴办学前教育机构,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开始学习和介绍西方的教育制度,积极宣传儿童公育思想,为清末中国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打下了思想基础;1901年,清朝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废除科举,并开始兴办新式学校。这种“兴学育才”的需要,是清末…  相似文献   

2.
以兴办中国近代民族实业而著称的荣氏家族——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父辈,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以他们的卓见和拳拳爱国之心成为中国民族实业界的一代骄子。 荣氏企业的发展,与荣氏兄弟兴学育才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们认为:“事业之成,必以人才为始基”“实业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他们先后兴办多所学校,培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 (1 837~ 1 90 9) 中国近代教育家、清末洋务派首领之一。他重视兴学育才 ,认为“经国以自强为本 ,自强以储才为先”,在 40多年的仕官生涯中 ,没有中断过兴学育才的教育活动。他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纲领 ,强调“中学治身心 ,西学应世事”,极力提倡学习西学西政、西艺、西史 ,倡办的各级各类学堂多具有资本主义近代学校的一般特点 ,教学内容增加外国语和天、地、兵、算、声、光、化、电等近代科目。他注重师范教育 ,提出“师范学堂为教育造端之地 ,关系至重”。晚年受命同张百熙、荣庆主持制订了中国第一个正式颁布的…  相似文献   

4.
历史教材中,有一些关于“新”的内容,这些“新”除了含有与以往不同的意思外,还有它的实质性的含义。《资政新篇》学习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新式学堂教学内容由经学变为“格致之学”;教学方向由培养封建官吏变为培养从事实际业务的有用人才。维新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新军使用西方装备,用西方的方式训练、管理的军队。新文化运动前期: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要求的思想启蒙运动;提倡资产阶级道德、文化、民主和科学,批判封建主义。后期:宣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称为新发…  相似文献   

5.
教育属于文化的范畴。湖南近代教育的起点比沿海省份晚了30多年,是到了甲午战争之后才开始出现的。从1897年下半年到1989年上半年,湖南省内出现了创办近代新式教育的兴学热潮,这一热潮与湖南维新运动相伴而行,也随着维新运动的受挫而告停顿。到了1901年清廷宣布实施“新政”,湖南近代教育才又重新起步。从1902年到民国成立前,湖南办起了各级各类新式教育。其进程是先有师范教育,继之兴办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以及留学教育、实业教育、女子教育、幼儿教育与社会教育等,办学的形式包括官立、公立、私立和教会办理等。到了1912年民国成立后,湖南建立了省、县两级教育行政机构,并逐渐完善了各面教育制度。湖南近代教育表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起步较晚,但发展却十分快速;二是办学的类型与形式多样,但又偏轻偏重,极不平衡;三是蕴含着一种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传统的经世致用学风仍在湖南士子身上发挥作用;四是体现了一种湘人对于新式教育的不断探索精神。湖南近代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湖南和中国培养了大批经国济世的人才;二是铸造了一种地方人文精神,提高了湖南自身的地位和品位。  相似文献   

6.
清末,广西新式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军政教育渐次发展,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推动广西边疆经济发展与政治变革,引领地方社会的近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把兴学育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大举措,一生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改造旧式书院、创设各类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构建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开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他不仅是中国近代的大教育家,而且同时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8.
张之洞把兴学育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大举措,一生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改造旧式书院、创设各类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构建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开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他不仅是中国近代的大教育家,而且同时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9.
历时三十余年的同光新政是中国近代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关键时期。新政的倡导者们在艰难的境况下,“借法西洋”,创建企业,兴学育才,内办新式学堂,外派幼童留学,第一次将西学付诸实践,推动了晚清的教育变革,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大门.整体上推进了我国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中国人民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随着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中国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开展了教育改革。这时的办学者,多是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寄希望于新式教育,走“教育救国”、“教育强国”的道路。虽然他们的着眼点不同,但大多数人已开始重视普通教育。这时任何人都可以出资办学,而办学的热情往往比金钱起着更大的作用。一些知识界、学术界人士抱着满腔热情投身于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1.
清末大官僚、洋务派的最后首领张之洞重视兴学育才。从政40余年中,他不但是一位忠心为朝廷效劳的官吏,而且还是一位能够坚持改革清末封建传统教育的教育家。张之洞之所以重视兴学育人,是因为他在长期的洋务活动中,深感缺乏人才的严重性。他深切体会到:要想在军事上“自强”,在经济上“求富”,办洋务是重要的,但洋务能否取得成效关键是人才培养。他认为,如果有船而无驾驶之  相似文献   

12.
张之洞是洋务派的大官僚,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的奠基人,一生致力于兴学育才,培养了一大批洋务实用人才,也培养了一批他不曾意想到的革命知识分子和革命者。本文对他的兴学育才思想进行了概括和评论。  相似文献   

13.
在爱国主义思想和“兴学育才”,“求才治国”的近代教育观的指导下,张之洞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了并展开实践活动,创办新式学堂,推进留学教育,废除科举制,创立近代教育行政机构,制订新学制等,不仅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近代知识的会和,而且使中国近代系统教育制度得以形成,有力地推动教育近代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清朝末年,在民族危亡的强烈刺激下,有一大批志士仁人走上了弃官兴学、育才救国的道路,新式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张伯苓便是这股教育热潮中的校佼者,而他主持管理的南开学校,则是我国近代饮誉中外的一所著名学校。  相似文献   

15.
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家们,与他们的政治主张相适应,在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主张。他们把选才、育才和用才作为实现他们政治理想的关键和救亡图存的重要手段。因而,他们迫切地要求改革封建的教育制度和官吏制度,建立带有资产阶级色彩的教育制度,培养和造就具有新思想新知识的变革人才。在变法活动中,维新派还选拔和培养了许多维新志士,充实了维新运动的领导队伍,推动了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因此,对维新派的人才思想进行考察,有助于从另一角度加深对维新运动的理解,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维新派的地位和作用。基于这一点,笔者拟就下面几个问题作一些粗浅  相似文献   

16.
开办新式学堂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借助清末兴学的潮流,资产阶级革命派把新式学堂发展成为自己宣传和组织革命的阵地,徐锡麟任教和兴办新式学堂的历程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最终,新式学堂演变为培育革命力量的基地和清末革命浪潮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教育的大家庭中,命名为“育才”的学校不胜枚举。这或许是因为,“育才”之名,深合文化传统,内蕴教育本意。中国的古圣先贤向有乐育英才的传统,《诗经·小雅》有《菁菁者莪》篇,毛诗注曰:“《菁菁者莪》,乐育才也。君子能长育人才,则天下喜乐之矣。”思想家孟子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至乐。从清朝末期的西学东渐,到如今这个筑梦新世纪的伟大时代,110余年来,时代的变化翻天覆地,然而,作育英才始终是上海市育才中学不懈的追求。这所学校,始终站在风云际会的时代前沿,敢为天下先,成为中国基础教育成长发展的经典样本。  相似文献   

18.
生活在一个大变局时代的李瑞清开拓了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荒原。他不遗余力地创办中国现代教育事业,视教育为生命,视办新式师范教育为神圣使命,他以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打破了两千多年来的传统教育模式,他以人为本的培养方式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所创办的图画手工科结束了师徒传授或父子相传的中国美术教育传统模式,其学院式教育模式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美术教育家。深入研究李瑞清的美术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他的兴学育才和强国主张也激励着后世教育工作者们前赴后继,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发挥光和热。  相似文献   

19.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是在19世纪末期形成的。大同思想广泛吸取了古今中外各种先进思想的养分,糅进了康有为自己的政治主张,为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民众,描绘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美好画面。它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从事资本主义改革、推动社会进步的最高政治纲领,它给资产阶级维新派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增强和鼓舞了维新派为改革事业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对于维新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同思想是“孔子之太平世,佛之莲花世界,列子之瓶瓶山,达尔文之乌托邦”,是集各种乌托邦之大成。  相似文献   

20.
文廷式,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变法求才、兴学育才、破格用才的人才思想是其维新变法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特别是他的人才立国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