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雯 《新课程研究》2007,(12):19-20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先生曾多次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的、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  相似文献   

2.
一、生活即教育,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校德育面临的困境在于与现实的生活疏离。学校德育要走出困境,就应回归生活,从德育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德育。德育的产生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德育的实施离不开生活。只有当我们树立起生活德育的信念,让德育走向生活,才能显现真正的实效。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生活教育"理论,其真谛是教育从生活中来、教育服务于生活、教育不能拒绝生活。  相似文献   

4.
一道德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陶行知先生一再强调“为了生活而教育”。重视课堂生活,不仅是要重视课堂中的理性生活、审美生活,而且更重要重视课堂中的道德生活。当然,道德生活与理性生活、审美生活是揉合在一起的,不能绝对分开。道德生活教育  相似文献   

5.
一、晓庄师范之成长"生活教育"第一次的发现,是民国七年在南京高等师范演讲。中国的教育太重书本,和生活没有联系。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我们应以前进的生活提高落后的生活,以合理的生活提高不合理的生活,以有计划的生活克服无秩序的生活。民国八年是生活教育思想上的萌芽。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去而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仔细领会这段话,我们不难发现,教育之所以要回归生活,融入生活,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去而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仔细领会这段话,我们不难发现,教育之所以要回归生活,融人生活,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美的生活是为人类谋幸福的生活,美的生活是创造性地劳动的生活,美的生活是审美地对待生活的生活,马克思的一生就过着这样的生活。纪念马克思,就要像马克思这样地生活。  相似文献   

9.
教育生活的多重融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奠基于教育世界的教育生活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多重融合性即是其一。这主要表现为过去生活、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的融合,教师生活与学生生活的融合,认知生活与感情生活的融合,直接生活与间接生活的融合,制度生活与自由生活的融合等层面。  相似文献   

10.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课堂—生活”是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具体路径。教师在实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时候,可以此路径为载体,挖掘生活资源,创设生活情境,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基于此,文章主要介绍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走进生活,挖掘生活资源;进入课堂,创设生活情境;回归生活,解决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生活德育中的“生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与德育密切相关的,生活具有人为性和为人性,它同时又具有条件性。生活德育研究中存在着生活扩大化、缺乏价值判断和选择、忽视其他基础等误区。因此科学定位生活德育中的“生活”,回归“生活”的本真是落实生活德育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了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可见,生活是教育的本源,教育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育只有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才有意义。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课堂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只有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从现实生活中的学生出发,才会真正具有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生活是一种科学,在生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所学与生活结合,进而应用在生活上,这样的科学是不是很生活呢?因此,科学来源于生活的发现、生活的总结、生活的实践。科学帮助了生活,生活创造了科学。(一)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注意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善用一些生活素材,解决学生生活中的烦恼,精心选取生活情境,要求学生完成生活作业,以此做到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完善生活、热爱生活和拓展生活.  相似文献   

15.
一、德育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德育在于培养人的德性,而德性本身就是来自于社会生活规范,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规范,就必须参与社会生活,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反复摔打,经受生活的磨练,才能学会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和感悟生活。所以,德育应该把人引向人的生活世界,引导人去积极构建个人完整的生活经验,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在完整生活的建构过程中获得德性的完满,实现德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教学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回归生活,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更是如此。把生活中甚至是身边的人和事作为思想品德教学的切入点,从生活中总结出道理,再用这种道理回归生活,指导生活。  相似文献   

17.
学校德育应引导学生幸福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就是那种对作为生活整体的善的寻求”,①生活目的本来就在生活的努力中表现出来,它指向生活本身。生活目的不是某种结局(或目标达成)而是生活本身那种具有无限容纳力的意义。也就是说,生活本身具有自成目的性(autotelicity)。②那么,追问生活的意义就是追问什么使生活值得生活,按赵汀阳先生的论证,即追问生活所追求的效果。这一效果其实就是每个人都明白的“幸福”———好的生活。③人的好的生活是在寻求好生活之中度过的生活,人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也就在人寻求“幸福”的生活过程之中。德性,按照麦金太尔的…  相似文献   

18.
生活是德育的根基,而不仅是德育的手段,生活与德育具有本体的关系.德育不是“回归”生活,而是“建构”生活;不是回归“现实生活”,而是建构“可能生活”.德育不是建构“所有生活”,而是建构“道德生活”.德育不仅关注道德“生活内容”,而且关注“道德生活方式”.因此,德育就是生活德育,是个体在完整的生活内容中,以道德的生活方式,自觉建构一种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生活中的语文与语文中的生活两方面作了阐述,强调小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要学会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描述生活,让小学生在感受生活后,甚至去改造生活,创新生活,用语文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用生活的资源丰富语文。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来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因生活而存在,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把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地结合起来,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特点和生活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这才能帮助学生获得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一、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依附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生活因数学而美丽。数学离开生活,将是一些无意义的符号和空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