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榜样作为道德理想的人格体现,长期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产生积极的范导作用。从哲学上反思榜样人格,首先,榜样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榜样产生于人类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过程,同时又体现了所处时代的社会理想,又体现了榜样自身的人生追求。其次,榜样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榜样具有类的规定性,这是其共性,但每一个榜样又有其自身的个性。再次,榜样体现了人类自由发展的连续性,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榜样人物。不同历史时期的榜样分别构成了人类走向自由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独立人格就是人的自由性和创造性,是人的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的权利,是个体的自主性和对社会的负责精神,是自我批判精神和社会批判精神,是对真理的追求、自我价值的追求。在我们的思维习惯上,总是要用群体性、共性取代个性,消磨了人的独立性人格。由于长期的班集体文化的影响,个体的观念、价值和态度行为逐步被群体强大的文化氛围所同化,因而在班集体的学习生活中,个体的个性、思想作风、思维方式都有强烈的集体认同感,形成了一种班集体文化的向心力。群体的发展需要个体的发展来保证,只有个性的发展,才能很好地产生系统效应,班…  相似文献   

3.
语文不仅是一门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能力的课程,更是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培养其人格素养的特殊载体。语文教育就是人的教育,只有洋溢人性之美的语文课堂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法律权利是权利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主体的应有权利来说,只有经过国家意志的中介,才能上升为法律权利体系,才能成为人的实际权利,即成为现实的有法律根据的权利。法律权利除具有权利共性的特征外,还有其自身的基本特征。法律权利的价值所在:它体现了一个国家对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基本利益需求的尊重和基本人格独立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人性之深层次的理解和关怀。在一个为民众谋福利的国度里,它是个人与集体、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一个平衡点,它带来了自由、秩序与正义。  相似文献   

5.
个性与人格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非心理学”视角对人格理论的核心术语——个性与人格——略加辨析,得出如下论断:一、二在内涵和外延上都不相等,对人而言,个性主指多样的存在状态,人格主指“做人”的资格;二、动物和“自然人”只有与其生物寿命等长的个性,不可能有社会价值永存的人格;三、任何人都有独特的个性表现,却不一定有完整的人格;四、现代人格当包含思考和行为的独立性、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均等性以及参与社会竞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有了高扬的个性,才能有理想和信念,才能有创造热情、创新精神,才能充分地展现“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也只有关注社会,富有责任感,才能真正实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只有具备了这种理想人格的人,才能不趋时、不媚俗,真正地张扬个性,真正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从而实现自我管理、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7.
学校教育要提高学生成绩 ,更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客观存在 ,教师的教育应尊重学生个性。为此 ,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培养 ,个人主动自觉地完善人格 ;陶冶学生情感 ,进行行为训练 ;用教师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发挥教育在人格品质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才是现代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的要求,而教师人格是学生人格培养、建塑的前提和基础。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教育力量只有从活的人格源泉中产生出来,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人格在教育中,与其他教育因素相比,有其特点。研究、了解、掌握其特点,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教育影响作用,促进学生人格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一世纪呼唤个性完美的高素质人才。所谓个性,一般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的主体性在其身上的具体表现,它既包含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持的态度,又包含个体在社会实践中的行为特征。只有尊重人的个性,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人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极大的提高,人的不可替代的独立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社会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而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必须要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参与的自觉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为此,笔者…  相似文献   

10.
人的素质高低,反映着其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及个人价值实现的程度。发展每个人的个性才能,往往能最有效地、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个性潜能。所谓“个性”就是指个人的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性的总和,是人的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它同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等素质一起综合构成个人的精神面貌和人格力量。从哲学角度上讲,它指的是教育特殊性的要求,也就是说,人的个性表现为学生具有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个性的特点,有自己发展的要求。教育就是要把人类社会共性的东西内化给学生,又要使学生个性化的东西外化为社会价值,这两个…  相似文献   

11.
作为直接塑造和构建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实践领域。高校体育专业培养和教育出的学生应该是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才。只有具有主体性个性的学生才能在体育学习中主动探究,积极参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也只有这样的人,走向社会后,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以弘扬自身  相似文献   

12.
教师人格的教育价值是巨大的、永恒的。对此,许多教育家有过精辟的论述。俄国著名教育家乌中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引用特鲁德的话强调:“事实上,教师的成功来自人格感化的占十中之九。”既然教师人格的教育价值如此巨大,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这是教师人格教育价值现实化的前提条件。在内容上,语文教师的人格修养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人格修养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具体说来,语文教师的人格修养应侧重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正>小学音乐新大纲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社会为人格的完美发展提供了物质和环境基础,作为独立个性的人只有具有了独立的创造性、完美的人格,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成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如何在教学中体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山东省荣成市第三十五中学以"和谐教育"为特色办学理念,积极探索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途径、方法和规律,以尊重、理解、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为和谐教育的出发点,在德与才、情与智、手与脑、身与心诸方面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谐发展。一、榜样示范,让孩子学会做人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的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行为表率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  相似文献   

15.
独立人格表现在人有自由的创造空间,有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的能力,有个体的自主性和对社会的负责精神,有自我批判精神和社会批判精神,有对真理的追求和自我价值的追求。我们总是习惯于用群体性、共性取代个性,因而消磨了人的独立人格。这对于人格的健全发展是非常有害的。  相似文献   

16.
浅谈自律     
自律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体现。行为放纵,为所欲为,实则是失去人性的表现。自律是道德维持的保证,是主体对社会道德的自觉认同和遵从,社会道德的运行离不开主体的自律。自律还是个性完美的体现。而自律又是需要一定的意志和毅力才能做到,所以自律者的人格形象是光辉的。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和方法个性在心理学上也可称人格,它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其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结构的基础上,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个性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所处社会地位的制约,它具有民族的、阶级的、团体的共性,既使是在同一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于人们所经历的具体生活道路各不相同,也会形成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个性.个性还具  相似文献   

18.
人格心理学的成熟和发展揭示了人格的整体性,确立了人格形象。小说人物塑造只有从"性格刻画"提升到人格塑造,才能呼唤出传之于世的精品力作。小说人格塑造只有具备必然性和创造原则——共性化原则、个性化原则、稳定性原则和发展原则——才能塑造出丰满多维度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9.
人的本性与教育的人性放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生命本质是精神性的;人的个性是人的本性的存在和实现方式;人格受到尊重和维护的人,具有独立、完整人格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人的本质是人的活动本质,人之为人的本质始终处于生成之中;人是自为的生命存在,自为生命的生命体是由自我主宰、自我支配和自我驾驭的;社会发展只有以人为根本目标、基本动力和终极尺度,社会才是人的社会,人的本性才能获得提升;人作为人,其生存从属于生活,其生存是生活化或意义、价值化的生存。但教育却是去精神化的;它将人先验化、储备化;它所培养的人是均质化、共质化的;它总在伤害人的人格,它所培养的是权威型人格和人格分裂的人;它压抑和放逐了人的自主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教育生活都是生存化的。  相似文献   

20.
学校德育与学生个性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个性,在心理学上亦称“人格”。它是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杜会实践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表现为个体在社会实体中所持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性(参见《辞海》)。这种以态度和行为为表现形式的个性特征,作为人的主体性和重要内容,显然是现代道德教育,特别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题中之义,我们只有从时代的高度,深入考察学生个性发展的主题,才能真正完成新形势下学校道德教育的神圣使命。一、21世纪呼唤人的个性发展迎面而来的21世纪,其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使世界各国间的时空脚步不断缩短,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