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订后的《刑法》实施以来,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相关的司法解释公布后,刑法界的学者们对自首认定中的一些问题上产生了许多争议。本文结合《刑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从自动投案的认定,供述同种罪行能否认定自首及供述后又翻供等方面对自首的司法认定进行分析、探讨,并据此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单位犯罪自首问题不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司法实践中都争议较大。笔者从单位自首的理论依据出发,在肯定单位能够构成自首的前提下,基于与自然人自首相比较的视野,对单位自首的构成及司法认定进行了阐述,并认为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不能当然地代表单位自首、单位不能构成准自首。  相似文献   

3.
自首是我国刑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刑罚量刑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应结合特定情形,探讨自首的认定问题,克服在内容理解和适用方面产生的分歧,充分发挥其打击犯罪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首制度是法定的刑罚制度,是惩办与宽大量刑的具体体现,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量刑制度,自首制度体现了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自首是犯罪嫌疑人自觉承担刑事责任的表现。本文主要从司法实践中对自首的认定以及刑罚确定的适用性进行论述,希望对自首制度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5.
自动投案是一般自首成立的条件之一,但是在司法实务中,自动投案的情形多样而复杂,有诸多争议。尽管最高院对自首的"自动投案"情形进行了细化规定,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这些相关"自动投案"的司法解释应如何理解以及应如何运用适当,成为了一个现实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以自首的司法解释的实践应用为视角,对于司法实务中所涉及的相关自动投案诸多疑难问题进行探讨,将有利于行为人是否存在自首情节的判定。  相似文献   

6.
新刑法确立了单位犯罪的主体地位,但对于单位犯罪理论中的自首认定和处罚问题并没有具体涉及.本文对单位犯罪自首制度的并要性与可行性、单位犯罪自首的认定和单位犯罪自首的处罚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8.
关于自首概念的科学界定和合理表述,学界争论已久。在借鉴各种观点的基础上,依据行为主客观相统一的性质,可将自首界定为犯罪人自愿承担刑事责任,主动投案并供述主要犯罪事实,或者相当于主动投案的情况下供述主要犯罪事实的行为整体。自首应由自愿承担刑事责任、主动投案、供述主要犯罪事实三个要件共同构成,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9.
我国1997年刑法明确规定单位成为一类犯罪主体以后,单位犯罪能否成立自首,作为法定从宽处罚的情形一直争论不休。其实单位自首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不但具有法律依据,符合自首制度的立法意旨,也符合刑罚的目的。在司法实践中,单位自首的主体确定应具有灵活性,单位自首的效力认定应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0.
单位犯罪主体认定中的若干疑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但什么样的组织才能成为刑法中的单位犯罪主体,则值得探讨。对于私营企业,一概否认或承认其单位犯罪主体地位都是不正确的,应当根据其人格的独立程度来确定是否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单位的分支机构在主体资格上符合刑法中的单位的特征时可以成为单位犯罪主体;单位的内设机构,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单位犯罪论。筹建中的单位如果具备了法律上的人格,且其实施的犯罪与单位筹建事务有关联,是单位犯罪。境外公司、企业,如符合我国刑法中的单位的认定标准,应当以单位犯罪论.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刑法明确了单位犯罪的主体地位,但对单位犯罪能否适用自首却没有明确规定,以致在理论界及司法实务界引发争论。基于对刑法基础理论、刑法相关条文及当前单位犯罪现状的分析,应当认定单位可以成立自首。单位自首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人自首。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刑法明确了单位犯罪的主体地位,但对单位犯罪能否适用自首却没有明确规定,以致在理论界及司法实务界引发争论.基于对刑法基础理论、刑法相关条文及当前单位犯罪现状的分析,应当认定单位可以成立自首.单位自首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人自首.  相似文献   

13.
交通肇事罪自首的认定是刑事司法实践中有待于进一步具体规范的应用问题。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但有助于促进自首理论的提高,而且也有助于在司法实务中对交通肇事罪自首进行科学的确定。对下列交通肇事者未逃逸的情形,如当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交通事故现场的;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而忘了报警的,但向有关部门如实讲述事发经过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到医院后,确因筹集伤者医疗费用而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之后主动归案的;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等应依法认定为自首。  相似文献   

14.
自首应该依据什么来认定,其根据为何?是刑法学界争议的问题。从刑罚的目的出发来阐述自首认定的根据,认为刑法的目的等同于刑罚的目的,而刑法的目的是保障包括犯罪人在内的全体公民基本人权,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要减少犯罪,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人的犯罪可能性进行分析,因此,要实现最大化的减少犯罪,量刑的基准必须是犯罪的成本大于收益且刚刚大于收益足以。因此,"一般预防论"应该是刑罚的目的,而对自首的认定也只能根据这个原理来认定。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刑法只规定了自然人自首,而单位自首却是立法的空白,司法实践中多有困惑。因此,有必要从哲学的维度寻觅我国刑法设置单位自首的必要性,并根据自首的共性即必须具备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和单位犯罪的特点,推导出单位自首的构成,根据对单位犯罪处罚原则来诠释自首的处罚方式,进而对单位自首司法认定进行研究,便于对单位自首操作,从而对单位自首制度有一个系统认识。  相似文献   

16.
自首在刑法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刑罚裁量制度,在我国,自首制度源远流长,是中华法系独具特点的一项刑法制度。本文从我国自首制度的渊源谈起,详细分析我国现行刑法中自首的概念、本质和分类,并论述我国设立自首制度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17.
童兴飞 《考试周刊》2009,(18):234-235
我国《刑法》虽然确定了单位犯罪的主体地位,但对于单位犯罪中的自首认定与处罚并没有涉及,因此在理论界争议颇多。本文对单位犯罪自首存在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单犯罪自首的类型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对自首单位的处罚,对此问题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8.
自首制度是我国刑法中的一项重要的刑罚制度,有利于惩罚罪犯、预防犯罪,有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对交通肇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的行为怎样认定为自首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9.
自首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项重要的刑罚制度,是我国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在量刑方面的具体体现。自首制度的意义在于鼓励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悔过自新,不致隐藏在社会上继续为非作歹:自首从轻有利于分化瓦解犯罪势力,从而得到线索和证据,有效地深挖罪犯,有助于及时侦破案件,正确而迅速的审判,有力地惩治罪犯,最终实现刑罚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和社会法治的发展,因债务处理不当引发诸多法律问题。在实践中,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犯罪现象十分复杂,遇到的情况也是愈发多样,在对此罪的认定及定罪处罚上,并没有达成统一认识。并且,索债型非法拘禁罪具有介于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之间的复杂性,介于一般犯罪与违法行为之间的模糊性,很容易导致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的混乱。因此,有必要区分彼罪与此罪,对本罪目前存在的疑难问题给予全面探讨与研究。本文通过对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特征、犯罪对象等方面展开论述,对一些争议较大的问题进行重点解析,以期解决索债型非法拘禁犯罪的司法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