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瓦氏夫人(以下简称瓦氏)作为壮族历史上少有的女英雄,广西历史学者对她研究颇多.本文从壮民族文化角度来研究瓦氏,以分析其历史底蕴,挖掘其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2.
广西河池市巴马县定金寺瓦氏夫人庙是瓦氏夫人崇拜的外在表征,庙宇本身的变化历程及土司夫人的身份认同,都表现出瓦氏夫人崇拜与岑大将军崇拜互为"独立"与"依附"的循环共存。瓦氏夫人崇拜的"扩散",也是基于信众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3.
广西田阳高中是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办于1937年,校址坐落于壮族始祖布洛陀的发祥地、明朝著名的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的故里、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摇篮——右江河谷腹地的田阳县城,占地170多亩。校园建筑别致,绿树成荫,芳草青青,花圃溢香,喷泉吐丽,碧水荡波,自然环境幽美,是自治区“绿包学校”。校园人文、文化氛围浓郁,  相似文献   

4.
新编历史壮剧《瓦氏夫人》自发表以来曾获多种奖项,是当代壮剧的经典剧目。该剧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对少数民族传统题材的大胆开掘,二是对少数民族戏剧传统叙事架构和肌理的创新。文章借用叙事学的理论和视角,从虚实交叠的叙事手法、内外交互的叙事视角、跌宕起伏的叙事情境、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在故事讲述、人物塑造、情节冲突、民俗展示等方面,分析《瓦氏夫人》的叙事策略,探讨由此所产生的审美特性和舞台效果,为提高少数民族戏剧创作的文学性、戏剧性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瓦氏夫人崇拜形成因素中,她所创造的军功政绩是形成的外因;特殊的地理环境铸就坚韧顽强的民族性格是形成的内因。二者相互作用,构成边疆区域土司信仰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的提出不仅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具有深层的理论内涵。以民族梦为基点,结合瓦氏夫人的历史事迹,以现代人的眼光对其精神内核进行新的解读与分析,认为"民族梦"是其内在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7.
广西马山壮族山歌是一种原生态民歌,在历史的流传中散发着马山壮族人民的智慧结晶.以三声部民歌为代表的马山壮族山歌如今面临着一些困境,通过我们调查发现其生存状态以及发展状况并不乐观.未来如何保护马山壮族山歌,使得其在未来有着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同时也是马山壮族民歌发展的需要.本论文通过调查广西马山壮族山歌现状,以期为未来马山壮族山歌的发展提供几点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覃彩群 《大学教育》2022,(8):180-182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的冲击对壮族民歌传承的影响日益凸显。文章基于对壮族民歌的特点分析以及广西部分高校的公共音乐课教学忽视壮族民歌文化传承的现状,提出了广西高校公共音乐课程与壮族民歌文化融合的六条基本路径,以期在广西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中进一步融入壮族民歌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促进多民族文化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9.
壮族神话传说,既是广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西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内容。充分挖掘壮族神话传说的精神内涵,把壮族神话传说有机地引进广西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中,以深厚的文化内涵来吸引游客,使旅游点焕发出新的活力,对广西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南疆边睡,居住着一个勤劳强悍的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数干年的阶级压迫和民族歧视,落后的生产力和恶劣的自然环境,铸就了这个民族特有的性格。日寇的入侵,使’他们痛失家园、生无宁日。为了生存,他们奋起反抗,莫秀枫就是其中一位具有浓重的传奇色彩、可歌可泣的人物。壮人与倭人是有不解之恨的。400多年前,壮人的先人瓦氏曾率先民出山抗倭,取得了伟大的胜利。400多年后,瓦氏的后人再次奋起抗日,再次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华南生活在这一方土地上,深为瓦氏后人这一段历史所激动,写下《黑土红枫》,再现了这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11.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2007年末,广西约有壮族1650万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33%,占全国壮族人口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2007年末,广西约有壮族1650万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33%,占全国壮族人口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在绵延数百年的土司统治时代,壮族历史文化资料保存得较为丰富.这些资料于研究壮族历史乃至西南边疆史地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故对壮族土司历史文化资料的发掘、整理、研究、保护和利用意义重大.笔者以今红水河流域广西马山县境为中心,就壮族土司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现状及其保护、开发与利用问题进行专门调研,以唤起人们对土司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意识,进而守护好我们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镇安故地即今广西靖西、德保、那坡三县全境和天等县的向都、把荷、都康、上映,大新县的下雷、硕龙、土湖等乡镇,史称镇安府.自古为壮族聚居地,操壮语南部方言德靖土语.民间信仰巫风颇盛,并以其信仰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鲜明性成为民族学、人类学家聚焦的区域.文章是对镇安故地广西靖西县新靖镇吉坡村小坡屯壮族女巫盖帽仪式的考察实录.  相似文献   

15.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蚂拐舞以蚂拐作为图腾崇拜,举行隆重祭祀行为的活动仅在广西出现.而人们对壮族舞的了解,更多停留在刘三姐的印象中,山歌甚于舞蹈,这种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正在慢慢消亡退色.为此,本文通过蚂拐舞的形成原因、舞蹈丰富内涵的研究,提出蚂拐舞是典型的壮族祭祀舞蹈表现形式;并从蚂拐舞的动律风格特征探究其训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关于壮族歌圩的起源,目前学术界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壮族歌圩起源于壮族先民的宗教祭祀活动(即“乐神”);另一种认为,壮族歌圩起源于壮族先民的“择偶”生活。本文笔者否定后一种看法,并对前一种看法的科学性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7.
广西凌云是我国壮族聚居地之一,而壮族文化中,巫调最具特色,所以广西凌云,是我国壮族巫调最多也最为丰富的地区。壮族巫调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更是我国壮族民族的特色之一,对于巫调的研究,关系到巫调的长久发展,更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针对广西凌云壮族巫调的研究是我国相关理论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的跨国交流和国际传播已经成为今天文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在这样的环境下,壮族巫调的发展也需要走向国际。同时,国外学者对于壮族巫调的兴趣不断提升,也迫切需要壮族巫调的跨国传播。面对这样的情况,壮族巫调的英译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凌云泗城壮族巫调》以凌云泗城的巫调为核心,对我国壮族民族的巫调做了精细研究,是整个国际上研究巫调的瑰宝,因此对《凌云泗城壮族巫调》的英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凌云泗城壮族巫调》的英译策略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8.
南宁壮族节庆文化五彩缤纷,内容丰富,以独特的表现形态展现,具有强盛鲜活的生命力。历经岁月的变迁,南宁壮族节庆文化逐渐成为壮族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发展壮族节庆文化对加快当地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提高群众生活水平都有很大的作用。南宁是广西的首府城市,是壮族人群聚居区,研究南宁市壮族节庆文化发展有助于全面深入了解整个壮族节庆文化。  相似文献   

19.
广西中西部的南宁、柳州、河池、百色等地区是壮族的主要聚居地,自1986年实施《义务教育法》以来,壮族地区的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壮族地区的“普九“工作一直滞后于周边汉族地区.……  相似文献   

20.
广西崇左壮族传统饮食风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饮食活动是壮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较少对某一特定地区壮民族传统饮食的研究。本文以广西崇左壮族为对象,从传统饮食风情这一角度对崇左壮族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崇左壮族传统饮食分说和崇左壮族传统饮食文化两部分。试图挖掘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壮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