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和产业化的演进、发展,中国商业类型电影在市场意识和价值观上,发生了新的开拓和解放.早期中国类型电影的发展,反映了中国电影对自身艺术与市场地位的确立过程.随着好莱坞电影的引入,中国电影艺术的很多框子和模式被打破,开始有了更多的改变.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亟待改变.发挥类型片海外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是实现国产电影飞跃,赢得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作为第一次商业电影浪潮中涌现出来的一种独特的电影类型,1920年代神怪电影的大量出现与早期中国电影创作的内在发展规律、传统神怪文化以及电影技术的发展休戚相关.奇异险怪是是神怪片突出的审美标志,它赋予神怪片以赏心悦目的审美价值.20年代兴起的神怪电影创造了市场奇迹,给当时处于艰难处境的中国影片公司提供了出路,也为早期中国电影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神怪片对早期中国电影所起的负面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决定了它只能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影的票房数据可以反映出中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然而这种发展是仅仅繁荣了电影市场还是也促进了电影艺术,又或者双赢还是互斥的局面都是值得深思的.电影市场以商业的竞争法则对待电影艺术是对艺术的摧残,同时,电影市场由于文化性的欠缺在电影传播方面对观众造成了很大的误导.当下大众文化膨胀导致精英文化边缘化,电影市场也正因此获得空前膨胀的机会,电影本是借助科技手段表现艺术的载体,而电影市场将电影变为了以科技手段赚取利润的载体,电影中科技、特效慢慢地取代了文学艺术的地位,这些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当下电影市场观众的观影意识,特别对青少年认识电影、理解电影艺术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2003年,中国电影化市场改革开始,连续10年的高速市场扩张,带来了中国电影票房的一路狂飙突进,但中国商业电影的品质良莠不齐,在追求商业价值的同时更应该重视艺术价值,让中国商业电影找到自我,回归自我。  相似文献   

5.
冯小刚电影现象构成了中国电影界十分奇特的冷热现象:一方面是观众的好评和高票房收入,一方面却是某些圈内人士和学术批评的严厉遣责。本试人中国的商业电影和是中国电影现状入手来对这一现象进行诠释,并尝试着从市场,电影的社会功能,情节的组建与构架,冲突与悬念和独特的喜剧等方面探讨冯小刚商业电影的成功所在,希望能为中国商业电影的繁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贺岁片经过长期发展和艺术积累,确立中国电影的商业美学任务凸显出来。要建立成熟而独特的中国电影的商业美学,应该经过中国观众的认可和市场的检验,它将是主流价值和娱乐价值、商业性和艺术性、本土性和全球性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电影商业美学研究整体而言应归属于实践性的经济美学范畴而非艺术美学范畴,其上位理论是商业美学.由于定位不清,中国电影商业美学研究中存在着严重误区.文章试图对此进行概念及体系的厘清,澄清误区,简要勾勒电影商业美学研究体系的轮廓.  相似文献   

8.
我国电影的创作应保有自身独特的思想文化特质.不同于欧美国家自由主义与英雄主义,中国商业电影与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思想内涵的融合或将成为电影业持续发展的一条途径.文章将中美商业电影所蕴含的文化思想进行对比,从多个方面阐述了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对于国产商业电影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尝试梳理了中国商业电影与传统文化思想结合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9.
冯小刚对中国商业电影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特别是他的"贺岁片"对观众具有极大的感染力.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冯小刚电影成功之处:1.对观众的定位考虑和欲望满足;2.精彩的对白;3.有中国特色的明星制.冯小刚的成功为中国的商业电影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0.
叶锋 《文教资料》2013,(29):107-109
近年。华语市场不断涌现出一批无论是在商业票房还是艺术价值上都有所建树的电影作品。这类作品囚其投资小、宣传少、制作阵容不为观众熟知等方面特点而区别于国产商业大片,却在面世后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故被称之为华语“黑马电影”。面对“黑马电影”强劲的市场冲击力,中国电影在反思国产大片的种种不足的同时,也应深入探析“黑马电影”成功的深层次原因。本文即从电影叙事的角度,对华语“黑马电影”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电影片名翻译在电影翻译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好的译名才能真正吸引观众,达到文化传播和交流的目的.本文以归化翻译手法为基础,着重分析和评价各类型英文电影的片名在中国的译名,以及导致各类不同译名出现的社会文化、电影本身的商业属性及语言因素,从而总结出在电影片名翻译中采取适当方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对商业电影进行研究已经成为产业化背景下中国电影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商业电影作为一个概念所应包含的内容进行阐释.希望能与更多此研究领域的人士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电影史的草创时期,也是北京电影市场的重要发展时期.本文从当时新式电影院的营建、改造,电影放映、电影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电影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等角度描述20世纪20年代北京电影市场的发展过程、特点及其对北京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著名华人导演李安的《卧虎藏龙》在美国乃至世界最有影响的第七十三届奥斯卡电影评选中荣获了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最佳指导/道具、最佳原创音乐奖四项大奖。这部完全中国化故事题材的影片为什么受到西方人亲睐,并引来一片喝彩和盛赞呢?本文从历史、文化角度分析“好莱坞”的电影文化东方策略:1.挖掘与东方人的审美情趣相一致题材。2.利用华人打造地道的“好莱坞”主流电影,以期占领潜在的电影市场。3.让观众对电影的东方情结转化为“好莱坞”的商业企图。电影作为极其丰富的文化叙事符号,它不仅包含着对一个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镜像图解,同时也包含着经济、商业运作的内涵。因为,电影是一种工业、一种艺术,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艺术完美之境地。入世后的中国电影也将面临“民族电影”全球化的问题,通过借鉴“好莱坞”的经验,来装备我们自己的民族电影,使中国电影真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5.
在电影艺术领域里,以观众为本位的商业电影比个人化的艺术电影更贴近于社会大众,商业电影的主体构成方式——类型电影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使其成为商业电影的成功范本。好莱坞以基本的类型原则融合高科技等种种因素攻占全球市场;香港电影通过“本土化”使其具有东方色彩而赢取华人市场。  相似文献   

16.
1.独立制片人 对商业市场最敏感的一种人,他们有可能成为未来电影的先驱人物,对中国大陆电影业的振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音乐制作人 必须不断感觉新的流行趋势,在音乐市场的竞争中,制作人作用显著,而且收益较高。3.文化经纪人 不但要求经纪人有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类型,黑色电影具有独特的风格情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黑色电影产生的社会背景的复杂性。在商业电影迅猛发展的今天,探讨黑色电影的类型化电影元素的生成以及在借鉴的意义上关注中国大陆电影的一种发展趋势,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更加直面市场规则,这造成影片制作必须要进行一些新的探索.2008年的<超强台风>号称中国的第一部灾难片,以商业作为运作诉求,试图找到主旋律与商业之间的融汇之方.文章以<超强台风>与好莱坞灾难片的比较为平台,分析<超强台风>的叙事方式,评价其中的得失之处.  相似文献   

19.
电影民族化是所有国别电影所必须面对的电影文化属性与身份归属的转化命题,在中国电影发展的创始期阶段(1905年-1931年),民族主义一直是支撑电影文化语境转挟的有效手段之一。分析这一特殊时期电影经验结构和价值体系中的民族情结以及它们对中国现代化民族想象的影响,以便后人对早期中国电影的文化形态和范式样本有着接近性的认识和梳理。  相似文献   

20.
戏仿——影像叙事的后现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仿叙事是当代部分电影的特点之一,也是适应电影市场的一种策略。其特点是对经典类型文本题旨的逆转,对电影效果的转化以及对传统表意结构的调侃。虽然戏仿叙事具有消解经典的功能,但它同样可能在重构事件中形成新的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