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服饰、发式风俗是一个民族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特征的重要标志。每个民族由于所处自然环境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社会传承及所受各种影响不同等,服饰、发式风俗也各不相同。满洲的服饰、发式直接承袭了女真人喜尚皮裘、适于射猎、编发为辫的基本习俗,同时又融汇了汉族、蒙古族等服饰的某些形式。其服饰、发式新颖多彩,尤其是袍、褂、鞋、帽、发辫更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旗袍  相似文献   

2.
由自然环境差异而形成的风尚称"风";由社会环境不同而形成的习俗叫"俗".民族风俗是一个民族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婚丧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传统.这种传统是各族人民在特定的自然和历史条件下,沿袭积久而形成的风尚习俗,有时称为"风俗习惯"或"民族风情".风俗所包含的内容很广,如民居形制、饮食、服饰、婚丧嫁娶、节庆佳日、文体活动以及待客等均属风俗范畴.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近代的历史上,发式风俗是一个民族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的标志。小说《红楼梦》受当时服饰制度的影响,发型上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形式。试通过对原著中男性和女性发型和发饰特征的归纳分析,结合两个民族的服饰制度和等级制度,来揭示出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发式状况和社会文化特征,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服饰制度,尤其是满汉两族的发式风俗和演变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在游牧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与审美特征,蒙古族服饰从它的材料、工艺、款式到穿着方式及使用过程都体现了本民族的风俗特点。  相似文献   

5.
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风俗习惯。不同的风俗习惯是不同民族的特点之一。古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各个民族都把祭祀做为社会生活的大事。各个民族由于所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地域环境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社会传承不同及所受外部影响不同等诸多原因,因而祭祀风俗也各有不同。本文试对满族主要的祭祀风俗进行考察和探讨,并揭示它产生的缘由和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称谓系统.每种称谓系统都是这个民族内部社会交际的产物,反映着该民族的风俗、文化,维汉称谓语中的异同反映了维吾尔族和汉民族两种文化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对我们学习维汉双语的学习者来说,无论是在双语交际还是工作和生活都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维吾尔族服饰形成及其特征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维吾尔族服饰形成及其特征的历史考察尚衍斌维吾尔族的服饰丰富多彩、独具特色,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它不仅体现着维吾尔族的民族风俗和习俗,而且标志着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繁荣的程度。因此,民族服饰是判定民族形成、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维吾尔族服饰是中华民族服饰...  相似文献   

8.
我国历史悠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聪慧勤劳的中华民族在时代更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聚集生活的环境不同,形成的人文风俗与文化形式也存在较大差异,但也正是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组成了中华文化.不同的地域文化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不同民族人文理念的影响,发展至今更是丰富了中华艺...  相似文献   

9.
满族宫廷舞蹈中的服饰元素和祭祀元素,使女子形成端庄、柔美、大方稳重、祥和的特点;男子形成古朴、激昂、骁勇善战的特点.满族民间舞蹈中典型的图腾元素和风俗性元素,使满族舞蹈形成图腾文化,产生特有的民族生活和教育信仰.在生活习俗中提炼出动、植物形象,把满族人民的豪爽大度充分体现出来.现代的满族舞蹈更是继承了先祖的马背民族文化,把道具元素利用得淋漓尽致,使满族舞蹈更具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服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代的文化风俗现象,是政治、经济、心理、习惯等因素的综合表现。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符号,其演变离不开各个时期文化思潮的影响。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服饰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由引起中国社会变动的太平天国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三次主要事件为契机,引发服饰变革。  相似文献   

11.
民族服饰色彩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在组合服饰色彩的形式要素和意义要素时,有着不同的组合法则和结构关系。这种内在的组合法则和结构关系正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异族的文化标志之一,也是他们在文化、心理上进行认同的“乡音”。服饰颜色是一个民族对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的反射,通过色彩来激发人的想象和情感体验,来表达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民族文化心理。文章从畲族传统服饰的颜色——青、蓝色来解读这个民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习俗是一种行为化了的文化形式。习俗对于民族文化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苗族的习俗相当完整和古老。习俗对于苗族来说 ,它的作用比汉族或其他民族要大得多。苗族基本上是一个“风俗统治”的民族 ,传统的习俗渗透在它生活的各个方面。苗族的生活习俗最突出的是服饰。苗族的婚姻习俗共同特点是通过歌舞的形式用集体交往的方式来进行情感交流 ,作为择偶的手段和方法。苗族的生产习俗、丧葬习俗、节日等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汉衣冠,指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服饰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发展与演变,是和历朝历代的经济、文化以及审美意识息息相关的,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言:对古代服饰的研究“可以考见民族文化发展的轨迹”.不同历史时期的汉衣冠有着不同的典制规定和风俗特点,无论是秦汉的“庄重大方”,魏晋的“飘逸娟秀”,隋唐的“雍容华贵”,还是宋的“婉约典雅”,明的“气度宏美”,无不体现出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本文将以汉服发展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为线索,浅析汉衣冠的审美文化沿革.  相似文献   

14.
从民族服饰图案看中国的吉祥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的生存环境、不同的民族背景,产生出不同的民族文化艺术。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视觉文化的一部分。服饰是表达各族人民情感的外化形式,服饰上的图案标示着各民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也各不相同。丰富多彩的民族吉祥服饰表征着民族服饰吉祥纹样的意义,对了解民族群体的文化认同,及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对促进各民族沟通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服饰中积淀着少数民族历史的、社会的、习俗的、文化的、宗教的诸多内涵,是少数民族文化的显著表征,是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反映了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人们意识的丰富,表现了不同民族在过去时代中的生活影像,是民族性格和心理的折射。同时少数民族服饰也是文化传播中的特殊介质,服饰与文化的相互融合,让各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通过服饰体现出来,并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6.
朱斌 《华章》2009,(19)
服饰的变化最明显,也是最迅速的体现着市民心态、社会风俗的变迁.1911年辛亥革命,终使清王朝土崩瓦解,清王朝的服制也随之灭亡.新成立的民国政府便成了影响国民新服饰的最重要的力量.然而,中华服饰从传统向现代演进的过程中,国家力量却未能充分建构服饰的认同,以致出现了新旧掺杂、中西结合的混乱局面.  相似文献   

17.
藏族是湟中县的世居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经过民族的多次分化与融合,在民族风俗上形成了其特有的风格。其着装服饰,婚丧嫁娶等习俗体现出了农业区藏族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的割据造成南北地域上的分裂.南方和北方在相对独立的状态下经历了社会风俗的不同演变,在发式、冠巾、服制、鞋履及佩饰从头到脚的各个组成部分上都有着自己鲜明的风格,从而较为明显的表现出不同地域在服饰风俗上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素有“衣冠礼仪之邦”之称。中国的服饰艺术是中国深厚人文传统的重要部分,它经历了数千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各朝代、各个地域、各民族、各阶级有其不同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有时代特色的服饰制度及服饰风俗。并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很多元素可以在现代设计中加以应用。这就需要设计师对中国服装文化有精神方面的了解,并不断地努力挖掘。  相似文献   

20.
一、课标分析 课程要求: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