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考察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总体上.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对其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却只在经济发展水平的某个阶段表现出显著性,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或很高的地区,其教育质量却没有表现出与其经济发展相一致的态势.一些经济发展很好的地区,其教育质量或者学生学业水平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而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尤其是部分国贫县,其教育发展却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因此,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不管是经济薄弱地区,还是发达地区,都应该思考如何提高学校效能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科布-道格拉斯(C-D)函数作为基础模型,利用2001—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和教育投入的省级面板数据,以产业高级化水平为门槛变量,验证了产业结构差异会影响地区教育投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地区教育投入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地区特征比较明显;地区教育投入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存在...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落户城镇带动了消费与投资,此外高职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技能人才.安徽省高职院校地域分布不均,且安徽省高职教育输送的人才地区分布不均,高职院校的地域分布及人才的区域分布不均必然导致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不平衡,通过对比安徽省各城市的人均GDP及城镇化水平,得出安徽省高职教育资源丰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因此各地需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挖掘学校潜能;加大地区间高职院校合作,共享资源,促进安徽各地高职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安徽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多数偏远的农村学校硬件配备水平和教学水平往往不高,学生们在考试中得到的分数相对较低,个人综合素质(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也相对不高.所以,此类地区常常被称为教育欠发达地区,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学校至少存在八类问题.在此大致罗列,以期共同关注、解决.  相似文献   

5.
戴文静 《高教探索》2013,(1):113-117,124
生均经费支出水平的地区差距是导致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2009年地方高职院校各项生均经费支出的数据和极差率、变异系数、基尼系数三项指标,发现我国省际间高职教育的发展极不均衡.其原因主要是高职教育投入的省级财政不中立,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不一.建议中央财政进一步提高对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转移支付水平,明确各级政府对高职教育经费的分担责任;欠发达地区要构建高职教育多元化投入机制,以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在生均经费支出方面的差距,以促进我国省际间高职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工科高校的发展关乎民族区域人才输送渠道畅通与否,并直接影响当地的经济建设水平,是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体现.基于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民族化和区域化特点,着眼于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按照"目标—方法—应用"的逻辑,构建民族地区工科高校工程教育程序化模式,以完善民族地区高等工程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需要大量高素质劳动者作为人力资源的支撑,只有大力发展农村职成教育,才能大规模地提高西部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及技术技能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西部地区职成教育的发展,在区域结构上要以发展农村职成教育为战略重点.首先,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农村职成教育的大力发展;其次,农村教育是整个教育的薄弱环节,发展农村职成教育有利于西部农村教育整体水平提升;第三,西部人力资源的贮备主体在农村,农村职成教育的发展能满足大多数受教育对象的需求.同时,西部职成教育的发展也要因地制宜,贫困落后、城市化水平很低的地区应通过发展城镇职成教育来提高农村职成教育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我国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重大举措与主要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特別是近年来中央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重大项目,加快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与其他地区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促进了教育公平.我国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主要经验是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承担了主要责任;实施倾斜政策给予特殊支持;通过实施重大项目促进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全国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京津沪是我国的教育发达地区.通过比较研究发现,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京津沪地区的一些教育指标已经接近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另外一些教育指标也显示,它们与中等发达国家、尤其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一个地区的教育发展环境从侧面上反映着该地区教育和经济的发展水平,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带动该地区的经济、科技等的发展。所以,研究一个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天祝藏区教育水平发展为基点,对该地区制约教育发展水平的因素以及对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其培养尤为需要优质软、硬件教育资源的支持.地区发展研究生教育,首先要考虑经济水平和支持能力,这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但是.当前我国存在着地区GDP相对规模与研究生教育相对规模、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与研究生教育发展速度不协调等问题,对此笔者分析了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地区经济与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  相似文献   

13.
人口受教育状况的区域性差异是影响中国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2010年与2020年公开的人口受教育数据,运用系统聚类分析、集中化指数和GIS技术,对中国31个地区的人口受教育程度进行分类、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分析将中国31个地区按照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分为五类.从2010年到2020年,这五类地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约增长0.92年.教育的区域性差异主要在高中和高等教育的比重上.从空间分布上来看,中东部地区的人口受教育程度总体优于西部地区;东北部地区的人口受教育程度总体优于西北、西南和东南地区.从整体上来看,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发展是与经济发展日趋协调的.人口受教育状况的集中化指数下降了1.28%,证明教育发展水平逐渐趋于均衡.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不平等是教育与社会分层的核心话题.教育不平等并非仅仅由个人层次的因素造成,制度性与结构性的因素不可忽视甚至更为重要.文章使用区域差异与制度主义分析框架,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数据,采用多层次回归模型(HLM),对建立的一组假设进行检验与比较分析,力图揭示改革初期与改革深化期,地区差异因素对我国城市个人受教育年限不平等的影响机制与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改革初期优势阶层教育代际传递能力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负相关;而改革深化期,阶层之间的相对教育优势没有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变化.与改革初期相比,改革深化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教育利益的阶层距离增加越是明显.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教育越来越成为阶层地位再生产的中介.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处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较为滞后,教育水平比较落后,不论是教育观念还是软硬件资源条件,尚有待进一步转变、改善和发展.在信息技术教育广泛展开之时,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快青海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育进程,这对加快发展青海民族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在青海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重视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是西部民族地区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人口文化素质,是指一定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的文化教育程度,文化生活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的综合.它是由社会的文化、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状况决定的.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教育的发展水平,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自建国以来,山西教育事业发展迅速,1982年与1964年相比,总人口增长了40.4%,有文化人口占总人口数由1964年的41.77%上升到1982年的68.74%,而文盲和半文盲由1964年的33.85%下降到1982年的18.06%.但是,应当看到目前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和文盲半文盲人口仍然占总人口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参考我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借鉴国内外教育综合发展指数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我国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根据该指标体系对我国和各地区教育综合发展指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但东、中、西部地区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和特点,东部地区较高而西部地区较低;各省份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大部分省份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均衡性较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改善,能够促进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民族农村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由于自然、历史、社会以及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民族地区初中数学教育的发展相对落后,面临办学条件亟待改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不高等困难.通过思考和探索,努力寻求解决提高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坚力量,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具有主体互动和要素耦合的逻辑关系.基于2010—2018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探析中等职业教育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耦合互动关系.研究发现,2010—2018年中等职业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处于波动上升态势,地区经济增长综合发展水平处于稳步提升态势;2010—2015年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与地区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为平稳上升期;2016—2018年为快速上升期;未来五年全国各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与地区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呈现良好上升态势,由最初低层次的拮抗磨合状态逐渐转变为高层次的协调互动状态,但地区和省域间的耦合协调差异仍然显著.政府应积极承担职业教育责任,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中的适用性,缩小地区和省域差异,实现高水平的耦合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20.
地区教育发展与教育成本分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构教育机会指数和教育质量指数,本文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度量了地区教育发展水平。随后,探讨了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尤其是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对于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计量分析表明,非政府教育投入占教育总投入的比重越大,地区教育机会水平越高,但是对提高教育质量水平并没有明显的作用;而在非政府教育投入比重一定的情况下,居民个人承担的教育成本比重越大,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都会受到制约。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教育成本分担结构对于教育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这为合理确定教育成本分担结构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