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2011年5月7日是享誉世界的印度诗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诞辰150周年的日子。这位中国人民真挚的朋友非常重视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始终强调两国人民团结友好的重要性。1881年,因为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泰戈尔以《死亡的贸易》一文表示谴责;1915年,泰戈尔诗作《赞歌》(4首)被陈独秀译成中文并发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冰心用她那女性特有的清丽而“满蕴着温柔”的文笔,构建了一个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之爱、人类之爱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世界;在这温柔的爱的文学世界里,人们情不自禁地深深为之陶醉。冰心不愧为独树一帜的作家,她的作品堪称美文的典范。 冰心是开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创作之先河的作家。她的创作充满热情和进取精神。因为她“是被五四震上文坛的”(冰心语)。她的创作带有鲜明的反传统气息。同时,她又在中西合璧的基础上开拓了一片传统文化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3.
杨锏 《世界文化》2012,(10):54-55
汉语文学中,翻译成汉语的异域文学如果从汉译佛教文学算起,到传教士来华及清末民初“西学东渐”,1949—1978年偏俄苏意识形态文学的汉译,1978年至今偏西方欧美文学的汉译。两千年里汉译异域文学作品可谓汗牛充栋,名列汉语出版物的异域作家更是数不胜数了。异域作家在汉语文学语境“竞争激烈”背景下,很多湮没在汪洋的汉语出版物中为人遗忘,但是其中偏偏就有如泰戈尔这样的异域作家能够脱颖而出,超越20世纪中国政治风云变幻,  相似文献   

4.
追怀泰戈尔     
彭龄  章谊 《世界文化》2011,(8):16-18
今年适逢印度大文豪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诞辰150周年及逝世70周年,对外友协筹办了盛大纪念活动。欧美评论家曾将纪伯伦的《先知》和泰戈尔的《吉檀伽利》共誉为"东方最美妙的声音"。我们还清楚记得半个多世纪前,在北大读到这两本书时,立即被这"东方最美妙的声音"深深吸引。后来又陆续读过泰戈尔的《园丁集》《飞鸟集》《新月集》……那时在国内大政治气候的影响下,学校的政治运动:红专辩论、反右、反右倾……也一个接着一个。  相似文献   

5.
泰戈尔在集会上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蜚声国际文坛,在中国也为文化界熟知。他的著作已大量译成中文,其中许多诗篇充满着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至今广为传诵。早在1881年,泰戈尔仅20岁时就发表了题为《死亡的贸易》的文章,严厉谴责英殖民主义者向中国倾销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罪行。此后,在他的诗文中多次愤怒斥责西方列强侵华、火烧圆明园、毁坏并掠夺中国大批古代珍贵文物的罪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当西方人散布“黄祸”调言时,法国著名作家阿纳托尔·费朗斯尖锐批判这种荒唐论调。泰戈尔高度赞扬费朗斯的观点,并发表了5封公开信,…  相似文献   

6.
泰戈尔的恋情王基高泰戈尔(1861.5.7—1941.8.7)永远的遗憾1878年,18岁的泰戈尔准备到英国留学,出国之前,需要学习英语和英国的风俗习惯,为此,他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加尔各答,来到了孟买。经兄长介绍,泰戈尔住在一位医生的家里,而医生的女儿...  相似文献   

7.
印度大诗圣、作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身于一个豪华富贵的大家庭中,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家仆看管下度过的,泰戈尔把它称为“仆人统治时期”。一个仆人甚至想出了一个锦囊妙计,他用粉笔画个圆圈,让泰戈尔坐在圆圈里,吓唬他说:“假如走出...  相似文献   

8.
《上海文化年鉴》2012,(1):314-314
2011年是印度诗人泰戈尔诞辰150周年,也是中印文化交流年。7月22日,由上海市档案馆与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合作举办的“泰戈尔的中国之旅”展览在印度新德里的阿扎德总理府画廊举行。  相似文献   

9.
<正>印度"诗圣"泰戈尔的诗歌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深受世界人民喜爱,他的诗集《吉檀迦利》191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相较于诗歌,他的小说创作学界则少有关注。泰戈尔的小说不同于西方写实主义小说和早期的情节小说,它既不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也不注重讲述情节生动的故事,而是带给人一种散文化、意象化的独特韵味。所以,当读者以现实主义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衡量泰戈尔的小说时,就不免有所诟病。事  相似文献   

10.
11.
亚洲首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诗哲泰戈尔(1861~1941)于1921年12月在印度创办“国际大学”,并以梵文诗句“全世界相会在一个鸟巢里”作为校训,期冀其“国际大学”能够成为各种文明的交融之地,更希望东方文明代表的中国文化得以于此传播。  相似文献   

12.
正童年时代的泰戈尔看到哥哥们去上学,心中无比向往。他的家庭教师说:"你现在哭着要去上学,等你上学了以后,会哭着不要去上学。"泰戈尔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说这是他的家庭教师最准的预言。泰戈尔先后在四所学校求学,几个学校各有优劣,其教学方式却都是压抑儿童天性、束缚其成长的。对知识和自由的渴望,与在学校实际经历的各种刻骨铭心的不愉快经历,促使他思  相似文献   

13.
《最后的诗篇》是泰戈尔晚年68岁时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情节简单,没有像其前期创作的《戈拉》等小说那样为我们描绘一幅广阔的社会画面和曲折复杂的故事,而是洋溢着诗情画意和对自然的描绘.整部小说语言优雅且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充满浪漫主义的诗意气息.这与泰戈尔诗人的气质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与当时的文学发展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1898—1956),是本世纪德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对中国文化的爱好和对中国的执著感情,使其思想和创作与中国文化结下不解之缘,并从中受到深刻的启示和影响。中国文化从不同角度开拓了布莱希特的眼界。他曾是白居易诗的崇拜者和知音。50年代,他将自  相似文献   

15.
<正>对珠宝界略知一二的人都知道卡地亚。但是,对卡地亚与中国的渊源,或许不少人并不知晓。一头撞进中国艺术的瑰丽世界"皇帝的珠宝商,珠宝商的皇帝"——这一出自英皇爱德华七世的评价无疑是对法国珠宝翘楚卡地亚最为贴切的定义与赞美。拥有国际视野的卡地亚家族,始终善于从各国文化及优雅生活细节中汲取灵感,缔造引导潮流旌旗的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16.
布朗与中国     
布朗与中国刘江塞缪尔·布朗(1810-1880)是第一位以教师身分来华的美国人。19世纪上半叶,他在中国办学八年,第一个系统地将近代西方科学文化知识介绍给中国学生,而且输送出近代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为中美人民之间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1832年...  相似文献   

17.
智利著名诗人巴勃罗·聂鲁达(Pablo Neruda,1904—1973),是当代拉丁美洲诗坛上最杰出的代表人物,1971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金。在聂鲁达一生的创作中,写过许多歌颂祖国和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诗,同时,他长期关心中国革命和建设,在其不朽的篇章里,也留下了大量有关中国题材的诗歌。本世纪20年代后期,聂鲁达先后以政府外交使节身分在缅甸、新加坡等地任职,其间,遍游亚洲各国。1928年,他曾到中国。作为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聂鲁达习惯于在人民中间倾听时  相似文献   

18.
埃米·洛威尔(Amy Lowell,1874—1925)是美国现代著名女诗人。她作为本世纪初美国新诗运动的杰出代表,继庞德之后而成为意象派领导人。洛威尔在为新诗振笔呐喊之际,曾有意识地从中国文化中汲取养料,用于诗歌创作。美国有些评论者认为,“如果洛威尔至今仍有一些诗作可供我们阅读,那就是她所翻译的中国诗和仿中国诗。”  相似文献   

19.
雨果与中国     
作为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维克多·雨果,始终是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忠实朋友。1860年当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疯狂地洗劫和焚毁了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的圆明园之后,正在大西洋盖纳西岛上流放的雨果,立即提笔给联军官佐比特莱上尉回复了一封著名的长信,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他对英、法殖民军队掠夺和毁灭圆明园罪行的强烈愤慨。同时,字里行间也充满着作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赞美和对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  相似文献   

20.
斯坦因与中国刘江马克·奥雷尔·斯坦因(1862-1943)原为匈牙利人,1940年加入英国籍。整个青年时代,他多方面受到欧洲东方学家的影响,在考古学、测量学、语言学等方面具有雄厚的知识。从本世纪初年开始,这位著名的探险家,曾先后四次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