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刍议高校"校园文化"的心理环境建设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深层次的文化积淀和特殊的文化氛围,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微观”环境。高校校图文化建设,不仅要重视“物理环境”的建设,更应注重心理环境的优化,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校园文化环境,有效地发挥其教育与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校园文化和军工文化的涵义,着重讨论了军工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指导思想、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等,认为军工校园文化建设要抓住核心问题,要有创新精神,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提出军工校园文化建设要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重视精神文化建设,将军工文化要素融入校园文化中,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和谐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人文文化欠缺,只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缺少有效的长效机制以及环境文化不足等问题.为此,一要注重人文文化,二要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手抓,三要加强有效的校园文化长效机制建设,四要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崔巍  李岩 《天中学刊》2002,17(4):114-115
一、要重视为创新教育创设最优化的环境和氛围 实施创新教育必须重视优化育人环境。育人环境是指围绕着育人工作而展开的对育人有着重要影响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层次、制度文化层次和精神文化层次。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物质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制度文化是育人环境中严格的制度保证;精神文化属于较高层次,是校园建设实质性和根本性的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取向。育人环境的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育人环境的整体系统,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创新教育的实…  相似文献   

5.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力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有助予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因此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但是,时下大多数有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论述都是从硬件建设方面着眼,而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有意无意地只是从着重建设物化的文化环境和提高文化硬件的水平上下功夫的问题,忽视对“文化”内在意蕴的深刻理解和师生个体的文化重构。要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必须解决有关精神文化建设深层次的问题,那么,究竟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那些深层次问题呢?如何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呢?本文就这个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左妮红 《文教资料》2011,(15):72-74
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文化软实力。引导高职学生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统筹安排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三个方面的校园文化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7.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受到人们的重视。要真正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必须首先弄清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联系和区别。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不少方面存在着联系和相似点,但校园文化在建设主体、建设目标、建设途径、本质特征上明显区别于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8.
高校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增强学校内部凝聚力,促进和谐育人环境,形成特色的巨大推动力。《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精神指出,“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相似文献   

9.
物质文化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不言而喻,学校教育也是如此。学校物质文化环境对学生教育的影响,在现代教育中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成为重要的学校教育资源。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是提升校园文化的基础。没有物质文化环境做基础就不可能进行精神文化、课程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可以说,校园物质文化环境虽然不是整个校园文化的核心.但却是整个学校教育的基础。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易受环境影响.学校更应重视良好物质文化环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10.
浅谈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局限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品位、高层次的校园文化,能提升学校的品位和声誉,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尚存在诸多局限和误区,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予以加强和改进: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在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塑造校园精神,强化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学校校区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体现着特定背景下校园所特有的文化底蕴和场所精神。改造学校老校区校园空间环境,对于高校的整体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对学校景观主题文化的挖掘、环境空间的创造、植物配置等方面的分析,提出高校校园环境以校园文化内涵、历史内涵和室外活动空间的创造为基础,确立高校独特的校园环境特色。  相似文献   

12.
学校作为教育的环境,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场。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血脉,是师生的精神家园。育人功能是学校文化的本体功能。强化学校文化育人功能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如下几个方面:塑造精神文化,彰显特色文化,规范制度文化,构建环境文化。  相似文献   

13.
学校景观是学校文化中重要的物质载体,它不仅仅是学校环境的一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景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从学校诸多文化因素出发,努力使景观建设能够体现学校特有的文化气质和历史内涵,体现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和办学特色,促进师生开展基于文化景观的教育互动,挖掘景观在学校教育中的潜在意义。同时尝试创建了核心景观、故事景观、课程景观、主题景观四类景观,并通过引导师生与四类景观的互动,挖掘和丰富了景观的教育价值,体现了学校景观建设在教育与教育研究中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4.
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学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校园景现的要素包括自然景现要素和人文景观要素,环境陶艺作为一种人文景现形式,在现代校园景现建设中越来越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并列的环境文化同样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致力于创建学校的环境文化时,应该特别关注学校成员对环境的主动作用、尤其是与环境的主动对话。在这一领域,可利用文化作品(包括环境建设的规划、具体布置和相应的物化作品)作为运思平台,解决作品内容静态化、作品内涵表浅化、作品意义平庸化等问题,在人与环境的对话中敞现出生命成长的教育美。为此,可发动学校成员整体规划和运用环境、开发环境文化资源、主动开展文化活动来促成人与环境的对话。  相似文献   

16.
In the Western world, a paradigm exists that sees environment treated as one extreme of an adversarial binary, balanced in opposition to society. This paradigm, which I call the environment/society disconnect, infiltrates the secondary school system, leading to serious deficiencies in how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social dimension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environment/society disconnect has been imagined and re-imagined by various philosophers, ethicists, historians, ecofeminists,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ors. This essay contends that there are four interconnecting, overlapping, and reinforcing views of environment that maintain the environment/society disconnect. Together these views form a concept tetrad of environment. The concept tetrad of environment provides educators with a neat, if general, typology to explai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oots of our thinking on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7.
试论学校文化的积淀与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积淀,具有引导人、培养人、塑造人并使之形成一定的理想、信仰、道德和行为方式的功能。目前,学校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崇,也越来越受到学校管理者的重视。但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的思想和理念还存在一定的误区需要厘清,操作层面也还有一定的偏差。文章作者认为,学校文化建设应关注学校文化的设计和规划、关注学校文化的载体更要关注学校文化软环境的支撑。学校管理者在践行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过程中,面对纷繁的社会文化要认真的进行选择、提炼、积淀和丰富学校的文化底蕴,培育和丰满学校的特色文化,才能生成和丰盈学校的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8.
高师院校文科综合班班级文化构建是多种因素整合的过程。要在集体价值取向、同类文化意识、集体规范、班级心理环境、学生的文化能力与社会化等方面构建班级文化,为培养高质量的中学师资服务。  相似文献   

19.
徽州自然生态绝佳,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特色文化生态空间;应该克服目前的种种不足,搞好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建设,在保护特色文化生态空间的创新上作出示范。  相似文献   

20.
实证分析表明:梅州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具有传统风格、实用价值和建筑艺术相融合的特色;梅州客家传统民居建筑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载体环境关系且其载体环境根植于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历史环境和中国传统文化三方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是建筑形式的物质基础,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载体的相互作用是形成梅州客家民居文化景观的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