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程少堂先生关于《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一文说:“所谓语文味,是语文教育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  相似文献   

2.
自从程少堂老师(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和核心人物,改革开放后我国语文教学界“新生代”名师代表)在2001年上半年正式提出了“语文味儿”这一理念后,语文味就受到我国语文教学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语文味”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程少堂先生认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王清 《湖南教育》2013,(6):46-47
我读了程少堂先生的文章《"语文味"究竟是什么?》(《初中语文教与学》2009年第8期下半月刊),还上网查找了相关资料,对"语文味"这个概念有了一些了解。读完了相关的文章后,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如果真能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指程少堂先生所说的真正的"语文味",的确是太美了:能够  相似文献   

4.
程少堂老师关于《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一文说:“所谓语文味,是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他说得比较理性。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  相似文献   

5.
唐惠忠 《中国教师》2013,(23):69-71
“语文味”究竟是什么“味”?“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程少堂先生给出的解释是,“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  相似文献   

6.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首倡“语文味”教学的程少堂先生对“语文味”的内涵有这样精辟的论述:“在语文教育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的品味手段,让人体验到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7.
读了程少堂老师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4期上的《从语文味到人文语文》(以下简称"《从》文")一文,觉得他关于"语文味"教学理论的阐释偏离了他的课堂教学实践,且给人蹈虚之感。同时,其"语文味"教学理论中还存在一些理论和观念的错误。一."语文味"理论概念模糊程少堂老师把"语文味"中的"味"与中国古典美学联系起来,并用朱立元教授的话说:"中西两种美学体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而‘味’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其逻辑起点、归宿点与立足点。  相似文献   

8.
对语文教育“味”的探索,当代学者陈本源先生有《谁解其中味——谈古代语文教育中关于“味”的理论》,他把“味”和语文联系起来,认为:在语文教育的领域里,有两个密切相关的基本含义.一是指语文材料的丰富意蕴和审美特征,亦即语文材料中蕴含的理性意义和美感力量.……二是指在读写活动中,对语文材料的一种认知方式和审美体验.真正把语文和“味”组成词并变成一个概念的,当首推程少堂老师.  相似文献   

9.
<正>程少堂先生关于《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一文说:"所谓语文味,是语文教育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它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怎样营造浓浓的语文味的课堂呢?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语文味?程少堂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丁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的氛围和人性美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语文味",是现代语文教学中比较关注的一个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课应该有"三味":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另一个特级教师王爱华,则将"三味课堂"作为研究的课题: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程少堂在《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一文中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语文味?程少堂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的氛围和人性美丽,使学生  相似文献   

13.
"语文味"一词最早由程少堂先生提出。从外延说,"语文味"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过程中情趣、意趣、理趣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的和谐统一,是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  相似文献   

14.
“语文味”这个词,在程少堂先生第一次提出时,便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在提倡回归语文本色的今天,“语文味”已成为教师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但是在语文考试中,却常常出现没有“语文味”的试题,如:  相似文献   

15.
程少堂"语文味"语文课堂教学,始于2002年主讲的面向全市中学语文教师的大型公开课《荷花淀》。与其他语文老师讲语文课只板书课文标题作为课的标题不同,程少堂此次公开课用了一个题目:"用另一种眼光读孙犁:从《荷花淀》看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间的推移, 作为语文教学最高境界的 “语文味”,正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与赞同目前, 关于语文味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实践探索阶段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促进语文味的生成,是其中一个热点话题。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试图从个性化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个性化的丧失与语文味的匮乏 语文味的倡导者程少堂先生曾经说过,别的学科之所以没有提出“历史味”、“数学味”之类的要求,是因为它们没有或者很少有语文教学那种严重的“串味”现象。在阐述语文味的概念时,他又指出,语文味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与执教者、学习者个性的和谐统一”(K 12…  相似文献   

17.
"语文味"的概念是深圳教育科学研究院中语教研员程少堂老师首次提出的。他认为:"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在一种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中,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感。"应该说,"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剥开文字的外  相似文献   

18.
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和核心人物程少堂老师是改革开放后我国语文教学界“新生代”名师代表,2001年上半年他正式提出“语文味”这一理念后,语文味就受到我国语文教学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语文味"在我国学术界的正式提出,最早是广东深圳的程少堂先生。他认为"‘语文味’就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文本的语文味、教学过程的  相似文献   

20.
程少堂先生指出:“‘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