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冬娟 《快乐阅读》2011,(20):63-64
每个学生都是创造的天才,在音乐欣赏课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重视对乐曲的聆听,通过对欣赏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去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音乐教学中综合的学科范围很广,但必须注意的是:不是每一个单元、每一节课都要综合,也不是每次综合都要涉及到各个学科,关键是要杜绝形式综合。手脑双全合用,追求价值综合,使之合理、自然、得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适当的"度"。也即要把握音乐课中学科的基础——音乐学科的  相似文献   

3.
歌曲演唱的成不成功就是要看我们怎样把握"适度",情感的细腻,声音的强弱,气息的控制,腔体的共鸣以及语言的清晰等都是我们所要把握的声乐演唱中的"适度",创造灵活自如的艺术,在演唱中"适度"灌注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思想情感,把演唱逐步推向完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检讨,在一些老师看来是对付违纪学生的灵丹妙药,有的老师甚至以写检讨代替教育,事事都得写出“深刻检讨”。有的学生每天都得写检讨,不但要写,还要在字数、语言、态度和认识错误程度方面达到规定要求。否则就要停课或者通知家长。但学生对此往往并不买账,大部分学生或者依然故我,或者产生抵制情绪。  相似文献   

5.
唐芬 《教师》2011,(6):85-86
现实的环境,现实的条件,都需要我们正确地面对,用心把握;在把握现实的前提下,创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从而追求高效的教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周一的班会时间又到了。一上课我就宣布:“今天我要先向同学们做检讨。”“老师还向学生做检讨?”同学们似乎不相信,在下面窃窃私语,继而用不解的目光望着我。我为什么要向学生做检讨呢?这还得从头说起。星期天上街,碰到我班的几位学生家长,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对我说...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科学创造,还是艺术创造,都存在着灵感这种精神现象,但科学创造的灵感和艺术创造的灵感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它们的共同之处,表现在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都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它们的不同之处,表现在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的方式不同。我们探讨艺术创造中的灵感时,要从艺术创造的特殊性出发,不要把艺术灵感和科学灵感混为一谈。这是本文探讨艺术灵感的出发点之一,也是本文标题在“灵感”一词之前冠以“艺术”二字的含意。 我们探讨艺术灵感时,首先要解决的应该是艺术灵感的本质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准确、深入地把握艺术灵感的其它问题。很多人都指出灵感是思维的一种飞跃,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仅仅指出这一点是不够的,因为它不能说明艺术灵感和科  相似文献   

8.
发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21世纪充满希望的事业。然而,为踏上这条理想的坦途,我们又屡屡陷入山重水复的困境。如果检讨主观方面的失误,对开放教育的特质缺乏准确把握,似乎是最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9.
要把阅读当作一门独立的课程来设计.首先必须把课内课外放到同等地位来规划。孙绍振教授近期谈到阅读教学的问题时.认为要“求实”必先“去蔽”。过去的阅读教学,不仅封闭内敛,死抠课本,造成了学生在阅读总量上的严重不足.而且僵化保守.死搬教条。造成了学生在阅读质量上的严重滑坡.现在要来检讨学生的读书生活,一是要检讨我们的阅读教学方式.二是要检讨我们的阅读指导方法。一个侧重于课内。一个偏重于课外,改革应该同步启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关键在于读懂、读通课文,把握课文的要旨。阅读课文最重要的是把握课文的结构,明确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学会思考质疑,提升思维的水平,培养创造能力。一、整体把握课文阅读课文的第一步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以九年级第1课第一框题为例(下同),我们首先要了解课文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课文的小标题,  相似文献   

11.
检讨作为教育的手段之一 ,被广泛运用。但调查中发现 ,在教育实践中 ,检讨用得广泛 ,收效甚微 ,甚至适得其反。究其原因 ,皆因乱用或滥用所至。经常看到的是 ,学生犯了错误 ,教师为了惩罚 ,勒令学生写检讨 ,否则将遭受更严酷的惩罚。学生为了过关 ,违背意愿 ,编造空话 ,一番高谈阔论后 ,过关收场。教师把检讨作为一种惩罚 ,犯错误的学生把检讨作为一种耻辱 ,同学则把检讨当作一种笑料。检讨完全成了一种消极的教育方式。要改变这种局面 ,发挥检讨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首先要正本清源 ,弄清检讨的含义 ;其次要明确使用检讨的范围 ;第三要激发…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江泽民在1999年6月全教会开幕式上强调:“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2003年7月,胡锦涛在共青团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会上也指出:“广大青年要善于创造。青年时期是最富有生命力的时期。全国广大青年都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的伟大实践,在不断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勇于创造、善于创造、不断创造。”这说明国家非常重视对青年创新能力的…  相似文献   

13.
乔学光 《教师》2010,(28):47-47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蕴涵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引发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4.
当前,学生语文能力低下.有生活感悟不足的原因,更有语文教学失当的原因,譬如缺乏整体把握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犹如盲人摸象,一知半解;作文东拼西凑,不懂布局谋篇,很值得语文教师的反思与检讨。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蕴涵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引发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6.
"股市本身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我们要在复杂的环境下追求简单,在不确定的市场中追求确定。在追求确定性的过程中,我们随时准备纠正和检讨我们的过失……"  相似文献   

17.
洞察力简言之就是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自然界有深刻的本质规律性;社会生活也包含“表现出来的本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的任务都在于去洞悉和表现对象的本质。就此而言,创造能力可以说就是洞察力。当然,要洞见本质,必先以感受现象为前提。问题是光凭敏锐的感受力,不具备深邃的洞察力,还是不能作出创造的。文学家的创造就在于透过纷繁复杂的人世相把握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再把它艺术地再现出来。茅盾  相似文献   

18.
话说检讨     
《特区教育》2011,(1):56-56
捡讨说明书 哈哈……检讨就是检讨,说明书就是说明书,怎么还有一个检讨说明书呢?真是够怪的!检讨和说明书怎么可以混合在一起呢?对了,他们在我们班还真的是就混合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19.
真正的创新人才,是指会站在前人的、巨人的肩膀上去创造的人。未来的人才要会创新,一定要去学习和把握前人创造的智慧和经验。这是我们教育的立足点。第二,要让学生能创新,光靠埋头读书不行,靠单一的知识结构也不行。未来的学生必须有一个多元的结构,有一个广阔的视野,要有与人合作创造的能力。第三,要建立一种多维的思维方式,改变二维对立的思维形式。所有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结构、挫折精神、想象力的培养要贯彻在我们整个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做任何事都要有个最行凶下手的地方,阅读要有最先开始思考的“点”,这个最先开始思考的“点”就是突破口。阅读作品是一种理解、鉴赏、创造活动。如果没有突破口,我们就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思考,阅读时就会打乱仗;或者读一篇文章费时很多,甚至根本读不懂。抓不住作品的要害,把握不住主旨,不能整体理解作品,就更谈不上鉴赏、创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