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职工科类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紧密与企业合作,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第一步。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中实施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的出发点。教学实践证明,实施校企合作机制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培育出深受企业欢迎的用得上留得住的优质高职人才。  相似文献   

2.
闽台“校校企”项目是福建省一项开创性的教育实践工作。该项目在政策层面、运行保障、合作培养的过程和效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随着项目的深入发展,面临着诸如两岸在学位学历互认、课程学分转换、立法保障、企业参与、合作办学、合作经费等方面的限制和困难。深化闽台“校校企”项目,应该做到政府主导、统筹协调,企业主体、创建平台,高校主体、主动作为。  相似文献   

3.
丁欣  谢锡锋 《广西教育》2020,(7):105-106+164
本文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类专业为例,针对"订单式"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企业对订单培养参与的深度不够、学校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不足、"订单式"培养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订单式"培养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应构建校企协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联合组建教学创新团队、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项目化教材、共建实训基地、优化育人环境和完善评价体系等措施,提高"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中存在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足、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和普遍存在的重学术轻实践以及企业难以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问题,结合新工科的建设要求,建立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方案、实践教学的新平台和新体系以及企业参与评价的校企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并制定了具体的人...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用、校企协同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路径和基本原则,苏南地区高职院校作为江苏职业教育发展的排头兵,是助推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苏南地区高职院校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发展存在问题的审视与剖析,对苏南地区高职院校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提出展望,希冀为江苏乃至全国职业院校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源于五年制高职教育实践。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分院立足于专业,从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构建"以校为主,校企融合"的培养模式,即:以学校为主体,由校企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参与专业通识延展式、主辅课程式、平行链式等形式的课程结构的构建;学校与企业一并实施"人才需求剖析—岗位能力对接—课程体系优化—职业能力培养—顶岗实习跟踪"五个教学要素的循环。实践证明,"以校为主,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问题,是一种符合五年制高职教育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周杨 《天中学刊》2014,(3):132-134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缓解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促进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的协调发展。促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顺利发展,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理论课程设置,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并建立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校企协同育人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职业教育全面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形式。针对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存在的政府支持力度不够、高职院校核心地位不突出,企业合作动力不足、学生利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探究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将学校、企业及社会服务的资源加以整合,搭建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机制,实现专业培养和实践教育两者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责任担当,也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当前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和适应性的关键所在。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共建订单班、产品开发工作室和实训室,实现了培养过程中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理论与实践对接、实习与生产对接、完成了通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和专向型人才的分类培养。建立“一班二室三型”多路径育人模式,对高职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珠三角"区域现有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珠三角"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以现代服务业专业为例,提出了适合新时期珠三角区域的"1234"校企深度联合办学模式及其相应的动力驱动机制、资源共享机制、监督调控机制及合作保障机制构建。  相似文献   

11.
从五年制高职机电专业教学实施背景分析出发,提出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理念,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迫切需求,分四阶段完成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国内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并结合当前对高职技能型人才需求形势,分析了校企合作教育必要性和意义,指出高职院校应依托和服务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寻求企业支持,走校企合作之路。列举了我院建筑设备专业校企合作特色订单班的成功案例,提出要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念,适应行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指出加强校企合作是促进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巨大动力,有利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更新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发挥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人才的总体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总体规划.以“校企合作”为导向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体现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由专业能力向岗位能力的转变.方案通过分析和梳理企业所需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来提炼专业的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根据岗位方向和工作任务的分析结果提出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方案,并对该方案的特色及创新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国高等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国家教育部启动了一系列举措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方向,地方高校则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在当前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和金陵科技学院积极筹办软件科技大学的背景下,本文着重探讨了我校物联网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协同人才培养机制,该机制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在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多层次多渠道的资源和利益共享,达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紫金班"人才培养方案的产生、专业设置、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以及质量保障机制,均具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紫金班"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校企优势互补、效益共享的原则,为高等职业教育进入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6.
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大力发展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战略选择,然而我国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还存在互惠共赢、产教融合的难题。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引入校中企方式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探讨通过整合实践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实现协同育人,吸引多方面力量参与"新工科"建设,尝试创新高校、企业、地方政府多方协同育人的新方案;结合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适应新经济发展趋势和产业需求,探索构建多主体参与、产学研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协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开展高职教育的实践经验证明,开展校企合作教育是保障高职教育质量和特色的关键。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成立以来,旅游管理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学院相关事业规划,依靠示范院校和质量工程的建设,以质量为核心、以特色为重点、以提升内涵为目标,着眼于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着力建设旅游专业群,加快建设校企合作战略联盟,加强校企合作、深化工学结合,先后实践了多种校企合作模式,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形成了完善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介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对职教人才培养方案内容提出改革意见。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目的在于为企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应在校企协同的背景下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了解相关研究背景,明晰研究思路,抓准研究侧重点,构建校企协同机制,契合区域经济发展。从国内外已有的相关培养方案中提取有价值的经验,结合河北省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际需要,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健全内部办学机制和培育校外管控系统三个方面对京津冀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