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下,从研究地方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入手,着力分析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育理念、师资力量、实训场所、教育氛围四个方面,提出了地方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求在经济社会新常态下为地方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三重价值意蕴,认为当前地方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与地方文化结合不够紧密,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供给不足等问题,提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深入挖掘地方文化,构建“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打造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强化示范基地的引领作用等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创新创业教育推进过程中,一些表现突出的地方本科高校构建了特色教育模式,相对而言,大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创业教育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欠紧密;功利主义倾向明显,创业项目创新程度不高;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教学方式与知识性质不匹配等。为改善这一局面,地方高校应结合地方实际、立足学生本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结合专业教育开展创新教育,基于创新项目开展创业教育等。  相似文献   

4.
地方本科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地方本科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客观分析当前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全新的工作视角推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深入、有地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和特征,提出了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借鉴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是: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构建校政企合理分工、良性互动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利用亲产业优势,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大课堂”;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打造多种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开阔视野,有效开展国际创新创业教育合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情况为参照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地研究,结合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现状,提出构建以教学观念、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教学评价为主体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新体系,旨在进一步推动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和推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7.
新常态下协同创新日益成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现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开展基于协同创新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协同创新之于创新创业教育,意义主要在于浓郁创新氛围、提供有力支撑和打破内部壁垒。南京工业大学作为地方高校,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过程中,注重转变传统教育模式,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思路;深化教育内容,科学设计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和文化三大体系。  相似文献   

8.
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通过构建基于过程方法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模型,实现高校对于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调查以福建省地方高校为例,就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职责管理较弱、软硬件不健全等问题。根据过程方法,提出了增设管理主体、科学规划课程与培养方案、建立教育评价和改进的科学方法等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背景下,地域对创新创业型人才渴求的意愿不断增强。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要与长三角区域规划发展形成互动,实现与区域经济的融合。长三角区域内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及实践存在着区域特征模糊、途径局限,地方政府和行业组织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地方高校要积极探索出创业教育及实践的新途径,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区域经济开展创业沙龙和区域行业特色的创业计划大赛,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企业和政府、地方高校合作,优化创业实践平台,促成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及实践的特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创新创业活动面临新问题,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地方高校应发挥教育功能,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上发挥作用。基于教育生态学的理论,提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模型,从而构建基于教育生态学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1.
地方本科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介绍了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以及从政府顶层设计、社会打造空间、高校完善教育体系、学生主动参与四个方面对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界的共识.它是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解决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种途径,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突破口.经过近20年的努力,地方高校在创业教师、创业课程体系、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创业实践基地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果.然而,要想取得更大的成绩,地方高校还需要采取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策略,如建立协同创新创业教育机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开展创业实践、以"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创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等.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浅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品格较弱、创业教育模式比较陈旧、社会和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过于形式化等问题。地方高校要采取分层次创业教育模式,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品格的培养和提高;构建和完善创业教育教学课程体系,让大学生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增强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完善制度保障激励机制,保证创业教育的延续性,积极推动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创新创业教育已然成为我国当下地方高校工作重点之一。对江西省10所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卷调查表明,江西省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高度重视,组织管理工作富有成效,创新创业教育各项评价指标得到较快提升。分析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发现参加创新创业的学生、创业指导教师和高校内外部创新创业环境是决定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应从转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等方面着手,以便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根据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内容和特点,构建了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框架结构,这一体系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过程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学生公寓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正在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服务国家和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书院制”创业教育模式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探索,也是学生公寓育人模式的创新.基于“书院制”构想开展创业教育就是在学生专业教育之外,以学生公寓为单位,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开展创业通识教育和创业实训,积极整合创业教育的外部资源,在学生公寓形成优质的创业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17.
围绕地方本科高校实际情况,分析其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优势;从创业教育体系、创业环境、创业服务体系等三方面提出地方本科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结合许昌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给出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创业创新,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度综合化的知识、个性化的思想以及扎实创新创业知识。针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开展研究,论述了高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列举了高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淡薄;缺乏创新创业的专业教育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9.
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担任着重要角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地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遴选了地方五所高校,通过资料收集和问卷调研的方式,基于三螺旋的理论,从政府、高校和企业三个方面研究分析了五所高校开展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开展形式及现状,并提出了构建以"政府政策...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推动科技教育快速有效发展,提升了高校教育创新力。对河南省部分地方高校的调查发现,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制度建设不规范、课程体系不完善,地方高校与"互联网+"国家战略结合较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不合理等问题。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对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亟需进一步加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制度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地方高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体系和"以人为本"评价指标结构模型,以推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