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科学探究”的一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充为核心。“探充”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本文针对科学课中教师对“探充学习”认识上存在的一些误区及在教学中如何进行科学探究进行了阐述。试图探索出一条使学生在课堂中受到真实生动的科学素养教育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内卷化漩涡下,“双减”政策出台,要求小学科学教学持续提升课堂教学效能,回应科学教育的强国使命,精准落实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将长久以来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经典议题予以凸显,基于学生经验、生活实践以及教材所指向的思维发展,寻找可能的优化策略,最终走向小学科学教学的增效、提质、减负,引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持续构建,为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根基。  相似文献   

3.
袁志耕 《科学课》2009,(11):18-19
小学生学习科学是通过一个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探究活动,逐步掌握科学概念、科学技能、养成科学素养的过程。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有限,因而我们在科学课上要积极营建“动手做”的氛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并在积极的互动研究中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学习科学是通过一个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探究活动,逐步掌握科学概念、科学技能、养成科学素养的过程。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有限,因而我们在科学课上要积极营建“动手做”的氛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并在积极的互动研究中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为思维而教,科学教育的本质是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让学生喜欢科学、趣玩科学,在玩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得。立足“双减”,提质增效,从“巧设情境,寓理于趣”“自主探究,趣中悟理”“交流碰撞,理趣相生”“拓展延伸,理趣共长”等方面展现“理趣”科学课堂样态,着眼于整个人的全面、持续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STEM教育理念蕴含着跨学科、情境性与体验性等特点,对于激发幼儿在科学课堂中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学前教育信息化与智慧课堂的不断发展,如何将STEM教育中跨学科与情境性的优势在幼儿园科学课堂中充分发挥出来,是当前幼儿园不可回避的话题之一。目前我国幼儿园科学课堂中仍存在科学教育资源匮乏、管理方式僵硬、教师科学素养不高和家长“支架”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等一系列问题。重塑STEM教育理念,构建“智慧型”幼儿科学课堂已然成为趋势所向,可以通过建立“智慧资源”信息数据库,完善“智慧管理”评价体系,提升幼儿园教师“智慧教学”信息素养能力,构建“智慧家园一体”信息化体系四位一体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科学课堂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旭仁 《考试周刊》2024,(16):30-33
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原理是帮助学生将教材内所学知识应用于科学探究中,在思维探索、实践应用中理解知识内涵、了解科学原理,获得综合发展。而以家庭小实验为载体,能进一步扩大教学范围,学生主观能动性更强,可以在积极实验中发现科学的趣味和独特魅力,于潜移默化中增强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此基础上,如何建设小学科学家庭实验室成为重点研究问题,文章从“PBL项目式”教学视角出发,探究家庭实验室建设的具体方法,为相关教育从业者提供实践参考,以求共促小学科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崔妍 《学周刊C版》2011,(7):132-132
小学科学教学的本质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探究已经成为小学科学教育的灵魂。因此可以说,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科学学习目标的实现和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我们在科学课学习中应让学生放开手脚去自主探究,去萌发创新意识,“还学生一片探究学习的天地”。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探究活动是在教师搭好的框架下指导进行,我们的指导将对学生的探究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作为科学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地营造各种适合学生探究的环境,为学生打造一个多方向、多层次发展的平台,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经历类似科学家“探究、发现”的历程,在获得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获得多方面的科学探究体验和科学思维的方法,从而提高科学素养。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9.
中等职业学校的物理教学以其特有的功能承担着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所以,怎样在中职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如何培养企业所需的专业科技人才,就成了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中职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方法,并提出渗透对策。  相似文献   

10.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科学素养的培养不光要落实在科学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在科学课外...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小学生在拥有更好的家庭呵护和学校教育的同时,也失去了不少东西,其中科学生活意识淡薄和缺失就是其一。我校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以“科学走近儿童,儿童走进科学”为研究思路,对小学生科学教育进行了两个阶段为期六年的实践探索。第一阶段(2001—2004年),我们进行的是以创建“茅以升少年科学院”为标志的科技教育实践模型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张妮 《教师博览》2022,(15):62-63
小学阶段“长作业”是教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以培养学生兴趣、动手能力、创新与批判思维为主导的能力教育的必要环节。它的完成情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智慧、能力、知识、态度、情感、理想。小学科学“长作业”是新课改下现代科学教学的新手段,探究实现“长作业”的优化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科学教育的目标。因此,在“轻负高质”的新课改情况下优化科学作业设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吴良林 《教师》2011,(30):96-96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我们教师“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那么该如何“开放”呢?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提出了“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这无疑对于我们现在的小学科学教学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 ,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探究教学”是科学素养培养的手段 ,而科学素养是“探究教学”的最终目标。“探究教学”的实施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养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意识到人类、社会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5.
梁鸿彬 《亚太教育》2019,(12):157-157
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应用,是科学探究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证。本文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中重视学生数据意识的策略,引领学生真实地面对实验中的数据,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已深度融入全球各领域,并让教育行业焕发新活力;而科学教育对于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关键性意义,是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疫情影响下,“互联网+”科学教育在资源共享、教学维度、活动效率等方面体现了巨大优势,获得全国中小学校的关注与重视,但是目前“互联网+”科学教育依然存在着资源质量亟待提升、教学手段升级滞后、工作模式缺乏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以教育部和中国科协联合主办的青少年科学教育项目——“云上科学营”为典型案例,提出整合优质资源做好顶层设计、“双线”融合丰富活动形式、发挥大数据优势实现智能化发展等措施,助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为青少年科学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儿童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作为承担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重任的科学教师,自身应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是毋庸置疑的。提高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也是提高科学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曾对一个地区的61位小学科学骨干教师进行过问卷调查,科学素养是其中内容之一,结果显示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存在一定的缺失和差异性,科学素养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8.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学好小学科学课,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能够丰富小学生的童年生活,发展小学生的个性,开发小学生的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在教育“双减”背景下要加强科学教育。提升学校科学教学质量是加强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要保证科学教育课程供给,开展沉浸式探究实践活动,重视科学开放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倡导科普阅读进课堂,整合科普教育资源,推动全社会协同培育拔尖创新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20.
小学科学是培养小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一门学科。因此,教师在组织课程活动时需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机会,并为学生活动创建出一定的空间,让小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要做好“放手”策略,以此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扩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