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贵刊1995年第二期有一篇文章是《“词不离句”也有弊端》,文中罗列了“词不离句”教学词语的五大弊端。我认为其中某些观点值得商榷。首先,作者在论述“词不离句”教学词语的所谓弊端时,缺乏严密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分析,已经走进危言耸听、片面偏激这个议论的误区。“词不离句”  相似文献   

2.
有一试题,要学生指出“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一夜的工作》)句中“浏览”一词的意思。竟然有三分之一的考生回答“认真地看”、“仔细地看”。这就暴露出“词不离句”教学导致学生对词义认识囫囵吞枣的毛病。“词不离句”作为一种联系语境认识词语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说字谈词     
本文分别从字体源流,词义演变,诸义图示和语言实践四个方面分析了“望”、“族”、“表”、“乘”四字,以期清晰展示这些字词的溯源、演变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从《小学教学研究》今年第二期上拜读了福建同安教师进修学校蒋大营先生的《“词不离句”也有弊端》一文,受到启发;因而也对语文教学中“词不离句”的方法进行反思,觉得它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束缚了某些教师的手脚,导致了词语教学方法的僵化刻板,词语内涵理  相似文献   

5.
6.
字词句始终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历史上,诸多教育名家潜心研究低年级阅读教学,在字词句教学上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最著名的是上世纪50年代斯霞老师创导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是我们的前辈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总结出来的低年级阅读  相似文献   

7.
一、已一、字体源流卜细些…塑1梦三万三…闷i卿巫}}吴}锐{孚4已{已…已.}己{己j二、本义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弱3年12月第1版,下同,简称炙说文》)已部第311页(上)云:“号,已也。四月阳气已出,阴气已藏,万物见,成文章。故已为蛇,象形。” 许君对“已”字的字形与意义均说解错了。但他对“包”字的说解,却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说解“已”的依据。 《说文》勺部第188页(上)云:“申(包),象人裹妊,已在中,象子未成形也。” 段军裁《注》说:“勺象裹其中,已字象未成形之子也。勺亦声。” 据此,陆宗达先生指出:“‘已’字的本义应从包下的说解…  相似文献   

8.
一、报“报”读bào。“报”的繁体字写作“報”,“報”是“報”的俗字。俗字“報”通行,本字“報”弃而不用。 (一) 字体源流  相似文献   

9.
一、趋“趋”有两读:一为qū,一为cù。繁体字写作“趨”。《说文》走部云:“(?),走也。从走,芻(chú)声。”依据小篆,许慎说解“趋”为形声字,我们不能说他错,而一味的指责他。但是,如果据金文寻源,“趋”则不是形声字。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最害怕的生词测验居然出现了全组满分,这不仅让同学羡慕,更让同学好奇,谁不想得好成绩呢! 学习委员周扬来找芳芳,问他们的秘密能不能外传,芳芳大方的说:“没什么秘密,”然后把小组同学总结的易错的  相似文献   

11.
颜色词“黄”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该文着重阐述了三个问题:第一,在现有关于“黄”字本义的九种观点中,论述了本义为“黄病”的合理性;第二,采用义素分析法,从历时角度梳理了“黄”由本义“黄病”抽象出“黄色”义及其他各种文化义的过程;第三,主要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黄”字意义之所以如此发展的缘由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不才:没有才能,用于自谦。《左传·成公三年》:“臣不才,不胜其任。”王安石《落星寺南康军江中》:“胜概唯诗可收拾,不才羞作等闲来。”  相似文献   

13.
"白"以"日光"为本义,从商代就开始抽象为颜色词,并逐渐成了白系颜色词的上位词,又由于通感隐喻的关系,"白"还产生了许多颜色文化含义,因此也是汉民族五正色之一。  相似文献   

14.
席前凤 《考试周刊》2011,(38):130-131
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证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进行词汇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在语篇教学中实施词汇教学,能让学生以旧带新,在具体语境和实际运用中感知、运用和掌握新词汇,从而有效增强英语词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常常没有产生兴趣,从而影响阅读效果,特别是在做阅读理解题时。这与阅读的方法有关,方法不对,阅读的效果就差,自然也就产生不了兴趣。这种情况推而广之,社会上许多人读书都有这类毛病,离开语言环境来理解句子,那么,理解的都是字词的表面意义。如果能用恰当的方法将这一问题解决,教学和其他学习活动的效果将会更好。语言是抽象的,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读得形象生动、丰满有趣,要有正确的阅读理解方法。把一个词、一个句子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理解就可以到位,更加准确和全面,能产生对人生有益的阅读兴趣。下面以古典诗词中的名词、动词的理解为例,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6.
谈“驰”字     
《木兰诗》中有“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句,教材注释“愿驰千里足“为希望骑上千里马”。“驰”释为“骑上”。笔者不敢苟同,特陈述如下: “驰”字的本义与赶马的动作紧密关联。许慎《说文解字》释“驰”字:“大驱也。……驰亦驱也,较大而疾耳。”可见,“驰”与  相似文献   

17.
谈“所”字     
“所”字是古今汉语都用得比较多的一个常用词,其意义虽然单纯,但用法却相当复杂,这篇短文不可能全面涉及,只是就其在句子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它的不同用法及所表现的不同意义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所”字就其基本意义来说是指“住所”、“住处”、“住的地方”,是名词,在句法结构中多作主语和宾语。如:  相似文献   

18.
谈“一”字     
“一”字虽然字形简单,但它却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字.“一”字的基本用法:一是它独立为字的用法;二是它作为构字部件的用法.“一”字作为一个独立的汉字,有实词的用法,也有虚词的用法.当实词用,有数词、形容词、动词等用法,当虚词用有副词和连词两种用法,情况比较复杂.“一”字作为构字部件使用也有两种情况:一是作形声字的形旁,二是作指事字中指示性符号使用.  相似文献   

19.
谈“六”字     
大家喜欢八,取其发的谐音;人们也喜欢六字,有六六大顺的说法。这源于旧时掷骰子游戏,现时已经很少有人玩了。骰子(色子)是大家打麻将时,投掷的小小正方形六面体,上面从一到六,点刻于六面。掷骰子游戏的六点是满点,表示胜利,若一掷全为六点则称六六满盘皆赢,当然是大顺了。  相似文献   

20.
谈“核”字     
白居易《荔枝图序》中这样写荔枝的果实,说它:“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核如批杷”中的“核”字作何解释?很多书中未给注释,有些书把它解释为荔枝的“果核”。其实。此处“核”字的正确含义应为荔枝的“果实”,而非荔枝的“果核”。说明文最讲求说明顺序。作“果核”讲,则原文的说明顺序十分混乱。作“果实”讲,则原文的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