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某篇土地卖契的地权之名与地权之实,主要是地权之实得出地权转移的语义结论,称之为单篇解读.把原始白契看作单篇,根据原始白契、乡政府鉴证草契、县政府颁发赤契和契税过户注销土地证所组成的契约系统得出地权转移的语义结论,称之为系统解读.系统解读的语义结论能反映地权转移的真实历史.因此,当单篇解读与系统解读的语义结论不一致时,应把系统解读的语义结论视为地权转移的历史结论.并非每个单篇解读的语义结论皆能反映地权转移的真实历史,因此把单篇解读的语义结论视为地权转移的历史结论,应采取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2.
木斋汉魏五言诗研究结论惊人:汉代不具备五言诗成熟的条件,秦嘉五言诗为伪作,《陌上桑》为曹植或傅玄所作,曹植为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十九首失名因曹植与甄氏的不伦恋.研究结论和所持理论均多有启人深思者.考察汉代五言诗,当注意它应用的社会文化空间.正式身份或严肃场合,文人四吉诗尚少,俚俗之五言尤不可能,偶有作也改造之使符合言志之一贯传统,精通之并不因之增价反可能遭致轻视.五言诗尚存娱乐消费之特定社会应用空间,文人尤其是下层文人或多有介入,十九首中词汇或主人公形象的下层性质即是这一情形之遗留.与曹魏政治文化举动相仿之“鸿都门学”可能是造成汉末五言诗兴起的社会契机.  相似文献   

3.
荀子在批判孟子人性善的基础上提出人性恶的观点,但人性恶的提出却似乎是性之发用,而非人性之本身.即如此,如何得出人性恶的结论呢?该文试图剖析看似悖论的问题及何以形成隆礼重法之思想.  相似文献   

4.
聂志军 《现代语文》2006,(10):93-94
"之"字是古文中一个常见的虚词,使用频率相当高.对它的词性的划分、语法的分析一直存有争议,在不同时期结论也往往不同.因此,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之"字的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之"字的教学严重滞后于"之"字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5.
“之”是《战国策》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它词性多样,用法复杂灵活,对《战国策》思想内容的表达和语言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论述“之”的动词、代词、助词等多种词性及意义,从而得出“之”是一个兼类词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于一道三余弦之积不等式问题,提供多种方法进行证明,并从给定三边关系进行拓展探索,挖掘出一般性结论,探寻三余弦之积的统一性质.  相似文献   

7.
一、性质:"结论"与"过程"优质课在活动开展之初,就已经下了结论:优质.给所有人一个感觉:不论是听课者还是上课者.  相似文献   

8.
探索性问题是近年数学教学和高考研究的热门课题.其形式有三:(1)给出条件或结论中的一方探索另一方;(2)变更条件或结论中的一方之后,探索另一方的变化;(3)探索问题的存在性,其特点在于“未定”和“变通”.学生们对其解法感到很棘手,本文以实例谈谈如何运用辩证思想寻求解题途径.一、肯定与否定对于结论不确定的存在性问题,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假设之后,推演的结果或是对肯定之肯定,或是对肯定之否定,或是对否定之肯定,或是对否定之否定.肯定与否定之间相互对立和相互贯通的辩证关系,既为解决探索性问题奠定理论基础,又为解题时的变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究一道椭圆中两直线斜率之积为定值试题,挖掘试题背景,并将结论推广到一般情形.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椭圆与双曲线中一个角度定值性质进行了变式探究,得出了一个椭圆中两直线斜率之积为定值的结论,并将此结论类比到双曲线中.  相似文献   

11.
否定之否定就是肯定,这就是哲学上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用此规律可以解决数学中的很多问题. 1否定逆推 有些存在性探索题可假设研究的对象不存在,然后利用相关条件逆向分析推理,导致矛盾,否定假设,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偶翻孙信国同志所写《一道典型数列题解的完整性》一文,颇有同感:君不见数学之美寓于其论证之严密完整,结论之明了.然而不幸的是孙信国同志同样自己也犯了论证完整性欠缺的毛病。  相似文献   

13.
《先秦两汉齐语研究》以古汉语方言之齐语为研究对象,从古典文献入手,研究了齐语语音、语法、词汇及文字等多方面内容.该书在研究视角、方法、结论等多方面具有独创性和参考价值;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观点具有过分强调齐语特殊性之嫌、例证与解释不合、个别结论尚可商榷等,此外在繁体排印上还存在一些明显的文字错误.  相似文献   

14.
<正> 添置辅助线是解几何题中常用的手段.添置辅助线的目的是为了推导出一些过渡性的结论,以便最终推出所求的结论.所以添置辅助线时,应从题设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使辅助线成为有效的过渡之“桥”.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针对接受义务教育之年龄限制提问的一则答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该答复同时引发了对传统将<义务教育法>第11条视作义务教育入学年龄限制之观念的质疑.从规范主义立场出发,通过勾连<宪法>及<义务教育法>之体系性解读,可以得出颠覆传统观念之结论,即<义务教育法>第11条规定并非义务教育入学之年龄限制,而是贯穿该法始终的"适龄"原则.然而基于现行立法对"适龄"规定的不明确性,有必要对其进行规范重构,以促成一个原则性与灵活性兼具,公正而富有人文主义关怀的国民义务教育结构.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回读贵刊2010年第八期内容时,对文[1]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潜心思考,却发现在椭圆,双曲线中存在类似的结论.故拟文与读者分享之.1椭圆  相似文献   

17.
在平面几何的教学中,对于一些典型习题,做后进行小结,在头脑里形成结论,充分运用结论证题会以简驭繁,化难为易,收到奇妙之功效,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8.
由一道高考题猜想推导出一类函数普遍的单调性.虽然此类函数的项数可以不同,但单调性却表现一致,且结论非常简单,体现了数学的和谐、简洁之美.  相似文献   

19.
<正>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中要实现这个目标,变式教学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途径.所谓变式教学就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以变式为主要教学方法,不断改变问题的情境或问题呈现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例题、习题的变式教学,即改变原来例题、习题的某些条件或结论,使之成为一个新题,也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几何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的分析,在原来图形中构造出一个新的三角形,往往可较快地寻找到解题的途径.下面举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