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可,6点半了,还不起床, 你要迟到了。你真是a lazy dog! 妈妈你是不是说错了,应该是“a lazy pig”吧? “不对。‘懒猪’在英语中的说法就是‘a lazy dog’。你再来猜一猜, ‘a lucky dog’是什么意思呢?”“是一只幸运的小狗吗?”“不,确切的说法应该是‘幸运儿’。所以,如果今天你的同学得到表扬,你就可以大声地对他说: ‘You are a lucky dog!’  相似文献   

2.
流沙 《家长》2003,(Z2)
在家教中,有的父母认为夫妻扮演“红黑脸”,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当孩子不听话或犯错误的时候,妈妈袒护孩子扮“红脸”,爸爸批评孩子扮“黑脸”,或者反之。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许多家长都在用,但是我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既然孩子不听话或犯了错误,家长就应该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使他们懂得道理并勇敢地改正错误。如果父母双方其中一方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另一方却为孩子求情,甚至为此争吵起来,孩子就会以为自己没有错误,被批评者反而成了旁观者。家长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明辨是非,然而一个扮“红脸”,一个扮“黑脸”,就会…  相似文献   

3.
“红白脸”教育只是一种教育策略,要想教育好孩子,不管是“红脸”还是“白脸”父母都得统一思想、相互支持,而不是彼此拆台.暗地争宠,这样孩子才能服从管教,并对父母心生敬意。红脸的爸爸周末我在公司加班,便把督促儿子小星练琴的任务交给了小星的爸爸,他爸爸信誓旦旦地说:“保证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4.
星期天,一位朋友带着正上初中的孩子来我家玩,孩子带着作文本,请我“指点指点”,我就认真看了起来。第一篇第二句便是:“水面上不时有一只燕子和不知名的水鸟飞过。”我问她:“你是想说燕子跟不知名的水鸟同时飞过呢,还是想说有时燕子飞过,有时又是不知名的水鸟飞过呢?她答:“我是想说有时燕子飞过,有时不知名的水鸟飞过。”我于是说“那样的话,你这个‘和’便用得不对,该用‘或’。因为‘和’表示联合,‘或’表示选择,而这句正是从两者之中选取其一的意思。”她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往下还有许多病句与虚词的使用有关,譬如“如果要是……”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我国的教育报刊上出现了一种说法:培养“非智力因素”。坦白地说,我的心理学知识很肤浅,要对这个领域里的问题质疑,是不自量力的。但对一个新的说法接触多了,难免要思考一番,再由思考产生疑惑,进而质疑,也是很自然的。那时,不少教育类杂志经常提到要大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认为“学生学习的好坏,不仅同智力因素有关,更重要的与‘非智力因素’有关”。认为“转化差生仅仅强调要发展智力是不够的,主要的还要从培养‘非智力因素’上去着手”。甚至认为一个人的成功,等于智力因素加“非智力因素”。此…  相似文献   

6.
雪之署于杂文《“两个桃子杀了三个读书人”》,有的人认为这个笔名“同本文联系起来看,正是给三个‘读书入’昭雪冤枉——他们并未被‘二桃’所杀,只是被教育总长的不通所杀罢了!”有的人则认为“雪,洗涤之意也;之,为代词,系指‘二桃杀三士’这个典故”。我觉得这二种说法对“之”字的理解均不甚妥恰。说鲁迅是为三个“读书人”昭雪,是不通的,因为他们并  相似文献   

7.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都发出一种日益强烈的感叹:孩子不听话!当爸爸妈妈的要孩子做一件事,比方说让他倒一次垃圾,或是刷一下牙,孩子都会脖子一拧,说一声“不!”我们从观察和研究中不难发现,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常常不在孩子身上,也不在父母说的“话”本身有什么不对,而往往在父母自己没有把“话”说好。合理的要求,不恰当的表达,结果使孩子不肯听话。因此,欲使孩子“能听话”,父母必须懂得应怎样“说话”。父母说话时首先要明确一个原则:如果父母向孩子提出的是“要求”,那么就不是“请求”。这两者是有区别的。按照人际交往与家庭教育的原理来看,“请求”和“要求”在孩子心理上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在孩子看来,请求是可以选择的,既可以照办,也可以不照办;要求则是不可选择的,是必须照办的。因此,要让孩子听话,我们必须坚持贯彻这个原则,并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2005年,笔者被评为"全国百佳优秀班主任"。消息经网络各大论坛公布、转载、传播开来后,不少年轻班主任通过各种方式向我询问:怎样才能做个好班主任?我这样回答":做个好班主任要有‘三张脸’——红脸、白脸和黑脸。"  相似文献   

9.
一次 ,一位中学老师告诉我说 :“目前 ,中学数学教学仍然主要是搞解题研究 .现在管它叫‘问题解决’,其实就是过去的‘题海战术’,说法变了 ,其实是一回事 .”咋听 ,似很惊呀 .于是 ,在这次中学数学教师培训班上 ,我就此向他们提出一个问题 :“‘问题解决’是不是‘题海战术’?”结果 ,有 35 的人回答说 :“说法不同 ,做法一样 ,实质一回事 .”有 15 的人无法判断 ,只有15 的人说 :“不同”,但却说不清为什么 .由此 ,我们也可窥见“轰轰烈烈谈素质 ,扎扎实实搞应试”现象之一斑了 .我们的教师太熟悉“应试”教育了 ,以至观念“根深蒂固”.难…  相似文献   

10.
.学校的老师是干叶么的,怎么把你管成这个样子! .聋子,这都是老师不对,我找老师评理去搜 .你还是个孩子嘛·怎么对你要求这么严呢?、‘.这么多考试,这么多作业,咱苗孩子真可怜。 .老爸:如果想回收父亲的责任,请带着孩子一起跳“成长探戈‘’。“大撒把”随想曲@于水~~  相似文献   

11.
某闹市区广告栏贴出一张“寻物启事”;“本人昨日下午不慎在401路公交车上遗失一张洗衣机提贷单,有拾到并归还者,本人愿付酬金200元,决不失言。”路边两青年看见后竟为其中的一个词争论不休。甲说:“‘启事’中‘失言’是‘食言’之误。”乙说:“不对,语言怎么能吃呢?显然用‘失言’是对的。”甲反驳道:“语言怎么能‘失掉’  相似文献   

12.
大白鹅老师正在批改学生的作业,忽听窗外两只鸡在激烈争论,便放下笔和本走了出去。“唧唧唧,”大黑鸡见了大白鹅先叫道,“我说‘星期’是‘礼拜’,‘礼拜’是‘星期’,他偏说不是。”“唧唧唧,”大白鸡脸都红了,“我说‘礼拜’是‘礼拜’,‘星期’是‘星期’,两者有区别,他偏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13.
今天课间二十分钟,调皮鬼李东抓起粉笔末儿往脸上一抹,摇身一变成了白脸。他扭着屁股,顺手拿起了一把笤帚,将把儿对着自己的嘴,压低声调说:“我是一名‘白脸记者’,今天要采访六(1)班的‘智多星’张珂。”他冲我们做了个鬼脸,龇着牙笑了笑,假正经地问道:“请问张珂女士,你叫什么名字?性别呢?”张珂红着脸,趴在桌子上偷偷地笑。既然知道是“张珂女士”,怎么还明知故问?“怎么不说话?害羞吗?给你唱首歌吧:‘掀起你的盖头来,让我来看看你的脸,你的脸儿红又圆啊,好像那苹果到秋天……’”张珂听了脸更红了。她一下坐起来,生气地瞪着他,绷着脸,紧…  相似文献   

14.
一部专讲虚词的语法书上说:“‘六十分以上’、‘三十岁以上’等是否包括‘六十分’或’三十岁’在内,有时不明确。需要精确表达时,往往用‘六十分及六十分以上’、‘满三十周岁’等说法”;“‘六十分以下’、‘不满三十周岁’等说法”。在这里提出用“六十分及六十分以上”、“六十分及六十分以下”来表达,客观上只能起到语法误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在老师动不动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孩子肯定调皮,我们也不是不管,可孩子就是不听话,我们真没办法。”“说真的,我就怕孩子说,老师请您去一趟。”“一张条子或一个电话就把我们‘请’到学校,站在老师面前,我们做家长的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现在的老师,教育家长比教育孩子更有招数,只要你往他跟前一站,准会被劈头盖脸地数落一番。”……茶余饭后、公交车上、放学路上,常常听到有家长这样议论着。从家长的抱怨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共同教育好孩子,但是,彼此沟通起来是多么不容易呀!十几年的教育教学生涯…  相似文献   

16.
先秦古籍的注疏在遇有“奚”字吋,常常注以“何也”。近来有些语法虚词专著,如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奚,何也。”这种说法,作为对“奚”字词汇意义的诠释,自然无可非议;但如果意味着“奚”与“何”的用法完全相等,就不对了。至于象刘复的《中国文法讲话》说:“‘奚’…用法大致与‘何’字相同。”就更显得不妥。事实上,“奚”与“何”既有某些相同点,又存在很多差别。对于这些差别,不同的语法书也有不同的说法。为了系统了解古代汉语疑问代词“奚”及其与“何”用法的异同,笔者对先秦主要典籍进行了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17.
好的教育教师不但要唱黑脸,给孩子们制定规则,树立权威,还要学会唱白脸,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并且滋润他们的心灵。当他们的心灵感觉到温暖和阳光的时候,才是教育的最佳时机。我认为要想唱好教育这台戏,唱好白脸戏,教师应该练好以下三个基本功: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想到自己有一个幼小的孩子,为了让孩子更优秀,就要请他们到自己家做客。天使们对那位母亲说:“我们三人中只能去一个。希望你考虑一下,再作选择。”母亲想了一会儿,决定把“爱”请回家。可奇怪的是,当“爱”进门时,另外两位也跟着进了门。那位母亲惊讶地说:“不是说只能选一位吗?你们两位怎么也来了?”那两位笑着答道:“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我们‘智慧’和‘成功’!”看了这个故事,我受到很大的教育。我想:如果那位母亲请了“智慧”回家。那么孩子一定会得到很多知识…  相似文献   

19.
在一次中、法“做中学”研讨活动中,一位中国教师向法国专家雷纳先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您认为一个优秀的‘做中学’教师应具备哪些条件?”雷纳先生的回答是:“第一要爱孩子;第二要相信孩子的脑子里不是空荡荡的;第三不要认为不知道是可耻的,要学会说‘我不知道’。这一点非常重要。”法国专家的观点是:教师要学会“闭嘴”,特别是在研究的起步阶段,不要孩子一问便给出答案。教师给孩子的帮助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他还告诫我们不要给孩子太多的答案,关键要抓住教育契机,让孩子知道什么信息能起什么作用。他说,这对孩子的思维训练是极其重…  相似文献   

20.
第二节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我们要善于在作业、游戏、劳动和日常生活中,时刻耐心的对幼儿进行教育。有的成人看见孩子调皮,不听话,就说孩子教不“转”了,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不管怎样调皮的孩子,只要我们用正确的方法,耐心长期的教育,孩子是会听话懂道理,成为毛主席的好孩子的。这里介绍几种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