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我在教学中发现人教版教材第十册第38页中一道病句修改题里的标点令人疑惑。此题是:图书角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和《中国少年报》等课外书。其中“《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之间没打“、”。随后,我翻阅了人教版的中学教材也是这样,可是一般报刊杂志遇到此情况时却大都打了“、”。这么明显的问题应该不会是人教社一时的疏漏吧。解铃还需系铃人,于是,我把自己的困惑及个人见解寄给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语室的蒯福棣老师,没想很快收到了回信,她在信中说:关于《》《》之间是否用顿号的问题,在我们这套教材中都没…  相似文献   

2.
打开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课本,其中<詹天佑><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月光曲><林海><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等课文与六年制的浙教版教材相同,<穷人><小抄写员>等课文与上世纪部编教材相同.  相似文献   

3.
[作家连线] 殷健灵,生于上海,法学学士,文学硕士.做过女性杂志主编,现为<新民晚报>主任编辑.18岁在<少年文艺>发表处女作,从此与儿童文学结缘.写作体裁涉及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评论等.主要作品"殷健灵心灵成长小说系列",长篇幻想小说<风中之樱>,散文集<纯真季节><记得那年花下><临界情感>,中短篇小说集<青春密码><一滴秘密的眼泪>,诗集<盛开的心情>等,共计二百余万字.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曾获冰心图书奖大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新世纪儿童文学奖、第四届上海市十大文化新人称号等.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鲁迅进入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篇目主要是这么几篇:<踢"鬼"的故事>(有的教科书改编成<我不怕鬼>)<给颜黎民的信><在仙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百草园><早><有的人>和<一面><鲁迅与时间>.除了人教版、原上海S版和原浙教版基本还保持其中的两三篇外,其他版本教科书大多只收录<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两篇中之一篇.  相似文献   

5.
"致"和"至"     
在荀子<劝学>中有这么两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其中两个"千里"前面分别用了"致"和"至".这两个字在山东人民出版社初中语文第1册第1课<劝学>中没有解释,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3册第10课<劝学>中仅对"致"做了解释:"到达".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2007年3月版)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画图省识春风面"中的"省"字注为"曾经".对此,笔者未敢苟同. 笔者查阅了<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和<古代汉语常用词词典>等工具书对"省"字的注释,未发现有"曾经"的义项;  相似文献   

7.
陈昌珍 《贵州教育》2008,(15):26-28
此课时教材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三单元第一课<我棒你也棒>中的第一个活动主题--"了不起的我".……  相似文献   

8.
许飞 《河南教育》2007,(4):30-30
在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里有一类特殊的单元--"探究能力训练单元".<十万个为什么><猜猜猜><我们的秋游计划><自然法庭的听证会>……从这些单元别具一格的名称里,我们或许已能感受到其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知道梅子涵先生,真的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儿了. 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读四年级.那个学期,我订了江苏<少年文艺>,于是,一切就变得天经地义起来.<天鹅><课堂><走在路上>……梅先生的这些作品都是我在那个时期读的.后来又发现,在拥有自己的<少年文艺>之前,从不知什么渠道读到的旧刊中的<马老师喜欢的>,竟然也是梅先生的作品,并且还是他的处女作.我不禁有些得意,原来自己一不小心竟然成了梅先生的第一代读者!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节内容"轴对称".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陈涉世家>"苟富贵,无相忘",<教师教学用书>译为"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了咱穷哥儿们".<教师教学用书>的译文是错误的.根据该文上下文,结合"无"、"相"的意义,"苟富贵,无相忘"应译为"(假如)有朝一日我富贵了,我不忘记你们".  相似文献   

12.
背影笑了 《初中生》2006,(19):20-23
人物档案: 冰鹤,本名方家鑫,男,18岁,出生于江苏宿迁市,从小生长在农村,初中时进入县城就读;酷爱文学,至今已在<中华文学选刊·少年写作精选><中国中学生报><中学语文><语文世界>等二十余种报刊发表文学作品;曾获第二届中国百佳小记者、第五届"雨花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等称号,参加过第四届"中华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首届"光明乳业"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全国首届少年纳米小说大赛等竞赛,多次荣获特等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围绕"成长"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四篇文章写的都是名人或普通人的成长故事,主题鲜明,旨在给人以成长的启迪,引发对成长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选修教材<<论语><孟子>选读>第五专题"学问之道"选有这样一则语录: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这句语录出自<论语·子罕第九>.选编者将这则语录编入"学问之道",大概是想借孔子所具有的学风和品格来激励后学.  相似文献   

15.
在最近的"班级读书会"研讨会上,我以"新手上路"的心态连续尝试开展了<夏洛的网><草房子><蓝色的海豚岛><毛毛--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不可思议的故事>(下文简称为<毛毛>)等儿童文学经典的班级读书会.这几次班级读书会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教学策略都以"聊"为主.做出这样的选择,一是客观上需要这样做,二是主观上想这么做.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收录了唐传奇<柳毅传>.教参说其主题是"对包办婚姻作了愤怒的批判,表达了婚姻自由的理想"(课本第202页),具有反封建的意义.基于这个思想,教材的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课外阅读<柳毅传>全文,并以今天的理念评价文中的爱情描写."我认为这两点都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 教学过程: 主题活动一:看图推理,故事引入,感知等量代换的基本含义.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回放: 师:我们已知道<刺客列传>是一篇"类传".分别写了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五位刺客,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只节选了"荆轲刺秦王"这部分.今天的这一课也是学习<<史记>选读>第四专题"摹形传神,千载如生"的最后一课,根据专题的目标要求,我们在上一课"文字整合""自主研读"和"小组互助"的基础上,集中讨论本文在"人物刻画"上有什么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有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和杜甫<阁夜>两首诗.关于"荡荡空中景"一句中的"景"字,教材的注释是:"景,通'影',月光."(教材第19页)关于"日暮阴阳崔短景"一句中的"景"字,教材的注释是"景,影,日光".(教材第43页)这两种解释,都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共收录苏轼的作品有:词<念奴娇·赤肇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记梦>,文<石钟山记><前赤壁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