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师魅力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其关键和前提无疑是提高教师素质。而教师自身的魅力,包括学术魅力、人格魅力、形象魅力,既是教师素养的重要内容和体现,又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力量。教师魅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感染学生和影响学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推进精准思政,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推动研究生德育与专业教育融通发展。文章对现有研究生培养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模式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框架下思政教育的新模式“思政融通”思路;通过构建授课内容、形式、团队和管理机制“四维度”结构化“思政融通”实施体系,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互融合,有效融通。最后,以《药学名家大讲堂》融通实践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四维度”结构化“思政融通”式思政教育成效,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新时代思政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对于建设“大思政课”具有重要意义。提升思政课教师讲课能力,需要在知识素养、教学技巧及氛围营造上下功夫,实现“有话讲”“会讲课”“能讲课”,以持续有效地提升思政课教师讲课水平,有效推进“大思政课”构建。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探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亲和力培育的现实意义,论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亲和力培育须通过:增强自身人格魅力;转换教师角色,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学术功底;充分运用语言的影响力;培养高超的极富艺术性的教学技巧等五个方面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5.
“一线课堂”活动,通过“一线故事听变化”“一线走读访样本”“一线收获话真知”“一线成果展风采”等推动思政课教师成长与思政课教学发展,实现了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校外和校内、教师和学生、统一性与多样性,以及过程和结果、“做得好”与“讲得好”的结合。“一线课堂”活动,有助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深化政治自觉与家国情怀、拓展实践视野与历史视野,有助于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充实鲜活资源与示范课例。巩固和拓展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活动成果,需要完善活动方案、强化组织落实、激励全员参与、推进成果转化、健全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6.
7.
王洁 《广西教育》2023,(6):51-53
本文论述“理实融通”教学模式的实质及现实意义,分析影响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理实融通”教学的各项因素,提出高职院校思政课“理实融通”教学实施路径:增强教育主体力量,落实“三融合”措施;教学设计要以内容为王,体现“三特性”;打造实体性教学实践平台,深化理实融合育人。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大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大思政课”育人理念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建设高质量思政课程,推动形成“大思政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新进教师作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能力上存在政治素养不高、教学技能不强、协同能力偏弱等问题。鉴于此,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增强思想政治素质、夯实教学本领、完善师资机制保障等优化提升思政课新进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9.
“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系统研究“六要”素质的提出背景、科学内涵及价值意义,分析“六要”素质落地生根的实践路径,对于建设一支政治可靠、能力突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开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落实教育强国根本目标,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公安院校是为公安队伍培养输送后备力量的重要阵地。推进公安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要遵循“融通”理念,坚持“经师”与“人师”角色融通、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融通、理论课程思政与实训课程思政融通、教学设计与中国观照融通,为公安事业高质量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1.
推动科学发展观“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学生头脑”工作,是用科学发展观教育广大青年学生的有效途径,是新世纪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任务,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做好科学发展观“三进”工作,就必须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必须深入学习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必须积极探索做好科学发展观“三进”工作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系统打造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生态体系,高校应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打造沉浸式、大数据、故事化、协同式思政课堂,围绕“一课一品”、打造“三大课堂”、构建“五位一体”,不断探索高校思政课“135”育人新模式,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凸显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学为人师,身正为范",师德作为教师职业的道德准则,是衡量教师队伍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80后"教师正在成为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生力军,在新课程实验改革过程中,"80后"也正显示着独特的价值和魅力。但在师德问题上,也表现出这个群体的弱点和缺陷。文章针对高校"80后"思政课教师师德存在的不足,探讨了加强"80后"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建设的策略,以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赵婷 《广西教育》2013,(39):25-26,34
分析高校80后思政课教师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讨加强80后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的策略,以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是党和国家赋予高等院校的一项战略任务,思政课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亦承担着重要角色,但是在新时期社会背景下,“青马工程”培养的目标、对象、内容等方面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反思,重新定位,笔者试图结合时代要求从切合学生实际入手,寻求思政课教师新的角色定位和价值,以更好地促进“青马工程”实施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牢记‘国之大者’"。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后面,深刻阐述"牢记‘国之大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高校思政课教师应结合职责使命和工作实际,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从政治性、战略性、价值性、实践性等四个维度学懂弄通做实,做到履职尽责担当。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大学生的必修思政课,具有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作用。然而,育人者必先受教,“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法治素养,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思政课教师素养传统的“六要”的一种挑战。思政课教师不仅应守正“六要”,而且应创新“六要”,从而提出并满足“第七要”,即法治(素养)要高。尤其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精通法律知识、深谙法律本质、养成法治思维、善于运用法律,这对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韦娜 《广西教育》2022,(12):24-28
本文以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分析高职高专思政课“课岗融通”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高职高专思政课“课岗融通”的实施路径:拓展教育资源,加强“课岗融通”教学保障;整合教学内容,构建“课岗融通”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手段,推动“课岗融通”实践教学;优化教学评价,检验“课岗融通”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9.
打造思政“金课”,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新时代打造高水平思政课要把握思政课的本质,以“六要”为导向,依据“八个相统一”的具体要求,在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坚持原则,以“大思政课”的视角为拓展点,建设“有温度、有热度、有高度”的思政课。这既有助于思政课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又有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20.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和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向指引和现实要求。“老西藏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两者在价值导向、内容倾向、行动指向三个方面高度契合。“老西藏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遵循历史性与时代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从争当大先生以凝聚“大思政课”育人合力,重塑大课堂以提升“大思政课”育人实效,搭建大平台以强化“大思政课”育人功能,创新大评价以落实“大思政课”育人效度等方面,提升“老西藏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