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广播新闻中所说的情景描写.不是文学作品中那种采取典型化的虚构的手法来勾勒画面,塑造形象,而是凭借语言文字把所报道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在广播新闻写作中,恰如其分地进行情景描写,有助于更好地突出主题思想,弥补广播一听而过、不可随意重复的不足,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起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作用。广播本身具有一听即逝,不留痕迹的特点。要使其宣传收到良好效果,仅凭平铺直述和一些高级形容词是难以奏效的。若使其中描绘出一点景,表现出一点情,让你的新闻活起来,听众就会乐意听,接受你的宣传.曾记得毛泽东同志1949年4月写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相似文献   

2.
随着资讯日益发达,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广播要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除了加强自身覆盖、设备等硬件设施外,最重要的是必须改进节目质量,增强可听性,多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稿件,一切从听众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尽可能满足听众的现实和潜在需求。在题材的选择和价值判断方面,要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按新闻规律办新闻,把听众对新闻关切度作为主要选择目标。  相似文献   

3.
写活新闻是媒体生存、竞争、发展的要求。有一个新潮的词叫注意力经济。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吸引了眼球的东西我们才会去了解。新闻以什么吸引读者眼球?新闻靠其活来赢取读者。新闻的活并不排斥新奇快,并不与新闻的真实对立,活不是媚俗。而是在真实的基础上强调引导性、政治性。活写新闻,是指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可以多种多样的,不拘泥于条条框框,是创新的,变化的。著名新闻工作者艾丰说“新闻是变动的,新闻是流变的”。真正的新闻是活蹦乱跳的,从来不一成不变。活的新闻不仅体现在时间上,而且指事物有了新的动向,那么这新闻是活的,是“活鱼…  相似文献   

4.
广播新闻要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不能无视描写的作用。 1、描写新闻现场的气氛或景物,使听众如临其境。广播新闻本身具有一听即逝、不留痕迹的特点。如果我们在广播新闻中对新闻现场的气氛或景物适当地进行描绘,就会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和吸引力,把听众带入新闻发生的现场,使听众进入角色,产生共鸣。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1月12日播出的,《战地新年小景》,对新闻现场的气氛、景物描写十分成功。“1949年的第一个早上在淮海前线人民解放军一个团的前哨阵地,对敌人喊话的喇叭调转头来啦,朝着自己的战友,唱起了轻快的新年歌曲:新鲜新鲜真新鲜,一块儿在地堡战壕里过新年,唱秧歌,说快板.  相似文献   

5.
学着写新闻     
参加工作后,我依然保持着收听收看新闻节目的好习惯,有时因工作需要没听成反倒觉得生活缺少什么。有一次,不知是心血来潮还是长期积累有了写新闻的欲望,我把我校学生在全省生物竞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写成一篇新闻报道寄给了三峡晚报社,在期待中希冀报纸有一份属于我的位置。果然  相似文献   

6.
新闻提要,通常足广播电视新闻播出的重要提示,是用简明的语言把本次新闻节目巾最重要最新鲜的内容概括出来,并在节目的歼头播出。广播新闻由于其“只听其声,不见其人”的特点,提要就更应该“准确、鲜明、生动、概括、清楚明白”。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编辑往往只注重新闻事件的概括,忽视提要方式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经济新闻的工作性和专业性较强,只报道单纯的事件、政策、数字,被认为是比较难写的一种体裁。下面,根据自己新闻实践中的体会,就经济新闻写作抛一块砖,希望能引出玉来。一、抓取经济热点题材,关注民生、贴近生活经济报道在面向各级干部的同时,更要面向不同群众,要从消费者的立场去捕捉信息、提出问题,选取老百姓感兴趣的话题。例如,获得第6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消息《上海家化公司好气魄,1200万元买回美加净》,就是抓住了经济热点:曾经是中国化妆品第一品牌的美加净,4年前卖给一家著名合资企业,现在又高价买回来。一卖一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是群众关注的重大经济事件。  相似文献   

8.
我国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后,经济报道成了新闻中最大的家族。然而,历届好新闻评选,经济新闻的比重很小,而工业好新闻更是少得可怜。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内容一般化,缺乏新意,表现形式死气刻板。怎样把经济新闻写活呢?谈点个人看法,供同行们参考。 一、活写人物。 长期以来,经济新闻不大写人,似乎是约定俗成的。造成这种局面,我看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习惯势力束缚。数十年来,报道经济新闻都是以写事为主,即使写人,也只是把人当作陪衬,沿袭至今。二是左倾观  相似文献   

9.
经济新闻如何活起来,我结合采访实践谈点粗浅的体会。有新意要想经济新闻写得有新意,我觉得应做到:标题新、导语新、内容新、写法新,否则很难活起来。例如: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新闻单位,没人爱跑会议、没人爱写会议新闻,但负责跑党政机关的记者,却天天离不开写会议稿,开各种形式的会。我在跑党政新闻的所谓“枯燥乏味”里,却寻找到了在文山会海中挖掘新闻“金矿”的乐趣。一、跳出程序寻突破把党政新闻写活跑五大委的记者几乎绝大多数的新闻都是写会议报道、领导活动。这类稿子最容易写成程序式的“八股新闻”,不但读者不愿看,而且这类稿子多了,也严重影响了报纸的质量,时间长了,连记者自己都懒得写懒得看了。本人在采访此类稿件中,注意跳出程序化的束缚,真正把新闻写活、写生动,写得老百姓爱看…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古典文学大花园里,《红楼梦》是一朵开不败的奇葩。单就其写作技巧来说,值得后人学习的章节比比皆是。对大观园的描述就是一例。用它来对比一下今天的新闻写作,或许可以收到用他山之石攻玉的效果。《红楼梦》中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大观园的文字有两处:一处是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另一处是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  相似文献   

12.
鲍艳红 《新闻窗》2008,(6):46-47
当前,会议报道在媒体的新闻来源中仍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怎样跳出如流水账般的“会议八股”,写出让受众喜闻乐见的好新闻,是新闻记者、新闻单位乃至相关主管领导都需研究的课题。如何在会议里发现新闻线索、确定报道方向、跳出会议写好写活会议新闻,这里笔者谈谈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13.
叶进 《新闻前哨》2006,(12):48-48
通常情况下,政务新闻鲜活的东西少,于巴的东西多,要把一条政务新闻真正写活、写精、写短,确非易事。但是,只要我们转换一下思路,改进一下方法,变换一个角度,也是可以写出短小精悍的政务新闻来的。我的体会和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1月7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召开庆功会,庆祝袁隆平院士获世界粮食奖。这件事情是颇具新闻价值的。省会长沙几家媒体都对此作了报道。对于这样的会议新闻,如何报道得更好?比较四家媒体的报道,可以分出其高下。  相似文献   

15.
刘丽丽 《记者摇篮》2009,(7):111-111
就像有位名人说过的那样,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应该说,“发现”对每个记者,对每个记者的采访写作来说都非常重要。只有在采访中用心发现,写作时用心打磨,才会写出精美的、有内涵的能够打动听众、打动读者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很多人一听到经济新闻,就觉得好像很深奥很难写。笔认为,写作经济新闻时,如果能把握住可读性和深度,那就不难了。  相似文献   

17.
些广播新闻作品往往在写作上存在一个通病,就是用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枯燥、呆板的套话来叙述新闻事件或人物活动的过程,因而唤不起受众兴趣.缺乏细节描写是这些新闻作品可听性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丰富而传神的细节描写,往往能使一篇新闻作品鲜活起来,增强广播新闻的真实感和感染力,提升广播新闻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运用典故,在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在新闻写作中是否也可以用典?回答是肯定的。新闻用典的主要形式新闻写作中运用典故,大体有这样几种形式:一是直接引用典故、名人名言、诗词名句入题入文。直接引用入题的如1982年9月2日《人民日报》专访标题《不尽长江滚滚来》直接引用杜甫《登高》的诗句;1983年1月13日《铁道建设报》通讯标题《江山代有才人出》,直接引用清代诗人赵翼《论诗》中的诗句入题;《河南石油报》2005年4月15日通讯标题《而今迈步从头越》直接引用毛泽东的诗句入题。二是变换运用典故或著名诗词。如1981年3月23…  相似文献   

19.
常听一些专跑人大线的记者感叹,“人大新闻好写,但写不好。”人大无非是开会、审议、表决之类的程序,按程序写一二三四,自然好写但人大新闻容易落入程式化,要想出彩确实不易。在一些同志看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行使其职能的过程中遵循着一定的程序性,不外乎是开会、表决、走访、呼吁,显得很枯燥,很难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来。一言以蔽之,人大新闻很难写活。  相似文献   

20.
与市级媒体相比,区县报更容易接到方方面面部门请求采写先进人物的宣传任务。三八节了,要写三八红旗手;五一节了,要写劳动模范;六一节到了,写优秀少年;七一到了,写先进党员;教师节到了,写先进教师;工商联要开年会了,写优秀会员……林林总总。如何把先进人物新闻写鲜活,让人印象深刻,又能展示人物的先进性和精神风貌,起到鼓舞读者、传递正能量的作用,值得区县报记者不断探索。笔者的采写体会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