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杨小平 《新闻爱好者》2010,(10):111-112
最近几年兴起的民生新闻由于本土化等特点而备受当地受众的喜爱,很多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各地电视台都在强力打造民生新闻栏目。然而随着民生新闻的发展,电视媒体之间,电视与广播、报纸、网络媒体之间的民生新闻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电视民生新闻的路子越走越窄.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民生新闻在增强地方媒体贴近性、扩大影响力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电视民生新闻主要由现场同期声、采访、图像、文稿组成,而很多新闻内容都是在新闻现场的一次性采集中获得,所以采访是否成功直接决定了新闻报道的质量。因此,在电视民生新闻的采访过程中,需要记者做好充足的准备,注重采访原则与技巧,保持明确采访思路,如此方能让民生新闻真正成为百姓的"扬声器"。  相似文献   

3.
焦莉达 《传媒》1999,(3):36-36
新闻的第一要素是事实。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个原则在一些新闻作品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致使一部分见于报纸、广播、电视里的新闻平庸、肤浅,缺乏说服力,影响新闻报道的作用与信誉。这种状况,除认识上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特写是电视媒体借鉴传统媒体特点,结合自身优势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新闻报道形式。进入新时期,我国电视新闻界为顺应新闻改革要求,体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在增强新闻可视性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创新。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顺应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5.
刘巍 《新闻传播》2016,(4):66-66
电视经济新闻是电视新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载着传播国家经济方针、展现经济发展面貌等宏观方面的内容,又兼具引导人们日常生活及经济行为等微观层面的报道,需要本着贴近观众的理念进行采编制作。本文首先从电视经济新闻的含义及原则入手,重点探究电视经济新闻贴近观众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6.
罗梦 《新闻窗》2010,(2):128-128
无论是报纸、广播还是电视,新闻导语都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作者总揽全篇材料和内容之后概括、提炼而成的,起着引起听众、观众注意。并提示新闻主题、确立全篇基调的作用。但是。报纸、广播和电视由于其传播手段和受众接受方式的不同.它们所要求的新闻导语也就不同。作为电视工作者,笔者认为:电视新闻有它自身的独特规律,特别是对声音、画面的运用,可以弥补其它媒体报道面窄、信息量少、表现形式呆板等不足现象。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发展,电视评论中的专家效应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所谓专家效应,就是指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各方面的权威人士,参与到电视评论性节目中来,就某一新闻事件、现象或问题,发表观点,提出意见,进行评论,以自己独到的见解影响受众,从而成为电视评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焦点访谈》等新闻评论性节目,准确地说,应该是新闻述评性节目。它们大多结合某一新闻事实,在电视评论员(即记者)的引导下,展开评述,让各界人士发表观点,最终论证出节目的主题思想来.在这一论证过程中,专家的评说起着举足轻…  相似文献   

8.
电视社会新闻:独特社会世俗景观的构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乐 《现代传播》2004,1(6):39-41
在某种程度上 ,社会新闻是新闻发展的一个标志物。较之其他新闻类别 ,电视社会新闻与社会变迁、民众需求、传播技术之间有着更为活跃的联动。这也使其在延展了人们感知生活触角的同时 ,构筑了独特的社会世俗景观。而这一景观的构筑本身也深化和推进了社会新闻的发展。本文主要从进程、主体、叙事、形态及意义五个方面解析中国电视社会新闻。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事实是新闻的本源,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在我们的实践中,虚假新闻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在各种新闻媒介中,电视报道能够把事件现场以画面的形式再现于观众面前,满足观众亲眼所见的愿望.无疑是最值得信任的。然而,多年来电视报道画面失实现象却长期存在.组织拍摄、扮演重拍、张冠李戴等“手法”不但严重影响了报道的可信度,也败坏着观众的胃口.影响着整个电视媒体在观众中的公信力。而且,在激烈的新闻竞争和高新技术普及的情况下,为了追求画面的戏剧性和感染力.新闻造假手段越来越隐蔽,利用率越来越高。本文将简略分析当今中国电视媒体较常见的几种新闻失实现象.以期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罗朋 《新闻知识》2005,(12):10-12
新闻舆论监督属于新闻传播活动范畴,同时又是公众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具体方式,因而,实行新闻舆论监督一方面要遵循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还要依据国家的法律制度和其他社会规范,而这些基本规律、法律制度及其他社会规范就构成了新闻舆论监督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新闻舆论监督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公众利益原则、真实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政治性原则这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广播是百姓最先接触的大众传播媒体.在一段时期内.广播可谓是一枝独秀.由于没有电视.也很少能看到报纸。广播几乎成了百姓认知外部世界的唯一窗口.也正是广播承担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任务。广播在传播新闻、教育群众、娱乐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声画并茂、雅俗共赏的电视迅速普及并进入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12.
杨杰 《新闻传播》2009,(8):65-65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一新闻“三贴近”原则在新时期为新闻宣传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县级电视媒体提高新闻生命力找准了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13.
李焱 《记者摇篮》2006,(7):51-5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的各种问题会不断出现。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问题不能够及时合理解决,于是,人们就想到了新闻媒体。当今时代,批评新闻已经成为人们了解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由于电视具有形象化、直接化的特点,具有真实的现场实录特点,使得被报道的事实,被揭露的事件具有无可争辩的事实性。也就因为如此,电视批评新闻成为极少引起新闻诉讼官司的媒体,也就备受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如何搞好电视批评新闻?新而准是我们必须遵守的一个准则。一、新闻必须新,批评新闻亦然新闻的受众接受新闻,就是要求一个“新”字。新闻不新,就会…  相似文献   

14.
在新媒体时代下,传播模式的发展逐渐步入多元化轨道,这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电视民生新闻要想在新媒体时代下脱颖而出,就必须要创新,改进传统电视民生新闻在形态、内容、方式等方面的不足。本文就主要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电视民生新闻在进行采访与创作时应有效遵循真实性、时效性、生活化与创新性原则。"以人为本"是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与创作中的"情",需要通过树立人文关怀意识,充分体现民意;强化创新精神,深化民生新闻独特性与深刻性来体现这一主体思想。"客观性"是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与创作中的"理",需要通过坚持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深入群众获得第一手资料,全方位了解事件真相来体现这一主体思想。  相似文献   

16.
电视民生新闻以其短、平、快的风格摆脱了传统新闻刻板生硬、宣传味极浓的窠臼,为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但电视民生新闻对民生的关切,只是简单停留在快速反映民情、引起人们兴趣的层面,这使得电视民生新闻肤浅而趋于浅表化,对电视民生新闻的长久发展极其不利。本文以湖南都市频道《都市一时间》为例,从电视民生新闻浅表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电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电视已不再单纯地被视作宣传和教化的工具,而被确认为也具有产业属性。如此.一向在国家卯翼之下的中国电视媒体.在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其创作能力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了创利的责任。新闻集团、福克斯公司等国外传媒大鳄的丰厚成果.更是展示了中国电视在自我发展和创利方面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前,由于电视、广播、网络以及手机的影响,平面媒体在传播新闻信息方面保持的优势地位受到很大冲击。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按照受众细分、新闻接近性原理以及差异化竞争等原则,获得稳定的目标读者群和更多的新闻信息资源,成为平面媒体,特别是都市生活类报纸最近几年刻意追求的一  相似文献   

19.
目前,由于电视、广播、网络以及手机的影响,平面媒体在传播新闻信息方面保持的优势地位受到很大冲击.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按照受众细分、新闻接近性原理以及差异化竞争等原则,获得稳定的目标读者群和更多的新闻信息资源,成为平面媒体,特别是都市生活类报纸最近几年刻意追求的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20.
王春艳 《新闻窗》2014,(4):81-82
电视民生新闻运作多年来,除了出现节目平庸化、娱乐化、同质化等弊端外,目前最突出的问题还是题材的琐碎化。这是由于部分记者编辑曲解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内涵,低估了观众对电视民生新闻的欣赏品位,把马路新闻当作民生新闻的主要内容,把短、平、快当成民生新闻报道的独有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