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歪打正着     
《当代学生》2012,(10):38
主持人小夫子:经典经典,知道一点。日积月累,给力无限!呵呵,快来"歪打正着"和经典"亲密接触"吧!原句: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  相似文献   

2.
我国关于地下水源的开发,起源甚早.当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已知道掘井汲水.掘井在人类生活中是一件大事,因为饮水为每人每日生活所必需.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多住河边台地或湖边高丘.饮水时在河边以手捧取,谓之掬.稍后取水,则使用天然成形的水器,如葫芦瓢、树瘿瓢等.约在七、八千年前裴李岗文化时期,陶器开始出现了,最早的陶器就是取水或盛水的用器,如双耳钵形壶,折腰壶、三足钵、筒形罐等.至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尖底陶瓶(陶甄),尤为汲水常用的工具.在我国的历史文献记载中,传说黄帝作井,又说伯益作井,见《太平御览》卷189引《周书》及《世本》.《乐府诗集·杂歌谣辞》引《帝王世纪》:尧时,有老人击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可见我国水井的发明时代甚早.根据考古发掘,在河南汤阴白营龙山文化早期遗存中,发现水井一座,井口距地表2.65米.略呈正方  相似文献   

3.
纵观十几年的高考作文,谁都会感到比喻性作文出现得越来越频繁。如1981年的《毁树容易种树难》的读后感,1983年漫画《掘井》,1986年的命题作文《树木·森林·气候》,1990年的材料作文《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1993年续写“夏日夜晚”父子三人对话,  相似文献   

4.
一、了解高考作文特点学会写"应试文"高考作文与平时的随笔等有很大的不同,为了应"考",必须为材料或话题"寻找情感",往往是掘井找水,是"一蹴而就"的"急就章"。它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一、了解高考作文特点学会写"应试文"高考作文与平时的随笔等有很大的不同,为了应"考",必须为材料或话题"寻找情感",往往是掘井找水,是"一蹴而就"的"急就章"。它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相似文献   

6.
大凡掘井人都知道,越是地层深处,泉水越见甘冽、清澈、味纯。我从事新闻工作十余年,于实践中体会到“采写新闻稿件,其道理大致与掘井相同,生活越深入,采访越扎实,掬水于“泉眼”深处,写出的新闻稿件才颇具生命力,耐人寻味。1999年,我执笔撰写的通讯《盘琴:以原汁原味的瑶歌震撼乐坛倾倒乐迷》刊登于《永州日报》后,先后获全省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中国第十四届地市报好新闻奖二等奖。整个写作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深掘“泉眼”,扎实采访的过程。* 选准口子掘井。还是1998年冬,我到江华瑶族自治县林区采写一条林木生产报道,人在…  相似文献   

7.
孟子曾说: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意思是说,做学问就像挖井,必须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才能见成效。如果井只挖了几尺不见水就放弃,那就只能成一口废井了。  相似文献   

8.
溺而后问坠,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铸兵,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矣。——《晏子春秋》[注释]①溺 nì:淹没在水里。②坠:落。③迷:迷失;弄不清,走错(方向、道路)。④譬 Pì:比如。⑤犹:如同,好像。⑥临难:祸患来到。(难,祸患。)⑦铸兵:铸造兵器。⑧噎 Yē:食物堵住食管。⑨遽 Jù:急忙。⑩掘井:挖井。(11)无及:来不及。  相似文献   

9.
教育科研是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导和重要引擎. 为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和引擎作用,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帮助和引导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在实践中, 合理运用"问题教研"、"掘井深挖研究"、"小课题研究"、"层级联动"、"研推结合"、"构建科研共同体"等教育科研策略,将有效解决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实效性、普及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如何使语文阅读教学更为有效,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时时思索的问题、,每每思考至此。我的脑海中便浮现出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时对林冲品格的解读:向洪教头施礼让座为礼让。说“不敢,不敢”为忍让,出招时说“请教了”为谦让,面对洪教头劈头照要害打来,林冲仅“一扫”,这是宽让。一个“让”字使我们豁然开朗:林冲。真英雄也!他富有个性化的深入的教材解读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教学如同掘井,要想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就应该选准一点,  相似文献   

11.
魏晋时期同时出现了"以《诗》为经"和"以《诗》为戏"两种矛盾的现象,分别体现了宗经和离经两种相反的倾向性。"以《诗》为经"表现出对《诗》的态度是尤为宗崇的,"以《诗》为戏"则显示出一种戏谑和幽默的态度,二者是不同性质的语言游戏。"以《诗》为经"显然是有汉一代经学意识形态的延续,而"以《诗》为戏"则反映了魏晋之际《诗》文化的新风貌。《世说新语》较为真实地再现魏晋史实,对上述《诗》文化面貌也有很好的记录与反映。在"以《诗》为经"的大文化环境下,"以《诗》为戏"显得相当特殊,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竞赛作文与日记、随笔等有很大的不同,为了应"赛",必须为材料或话题"寻找情感",往往是掘井找水,是"一蹴而就"的"急就章";与中考高考的"应试作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有相似之处,但与其最大不同在于"竞赛作文"的个性化可以更好地体现,则与日记、随笔有共通之处。竞赛作文的个性化是决定一篇文章高下的分水岭和标尺,它拒绝应试作文的模式化和八股式,追求日记、随笔的清新和独特。写自己的个性,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体验,写自己的情感,张扬个性,体现独  相似文献   

13.
胡庆阳 《文教资料》2005,(36):153-154
针对语文课改中出现的种种时弊,张庆先生适时地提出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八字方针,它正本清源,给语文教学指明了航向。它对语文课改的影响是深远的,带给我们的思考是深刻的。下面结合平时阅读教学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点滴心得: 一、阅读教学与掘井前不久,我听了我校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给予是快乐的》一课,这本来是一篇非常感人的课文,文章的字里行间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遗憾的是,这位老  相似文献   

14.
《荀子》三十二篇中,"伪"字共四十二见,其涵义有三:一是读为"为",义为"行为"的,有两见。二是义为"诈伪"的,共五见。三是具有理性之"人为"义的,有三十五例。其中《性恶》篇最多,占了二十七例;其余《正论》篇有一例、《礼论》篇有五例、《正名》篇有两例。这种具有理性之"人为"义的"伪",先秦秦汉文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为《荀子》书所特有,是荀子作品的区别性特质之一。以此来看,如果《性恶》篇不是荀子的作品,否定荀子"伪"有理性"人为"义,那就得将《正论》《礼论》《正名》篇也排除出去。只要我们承认《正论》《礼论》《正名》篇为荀子所作,也得承认《性恶》篇属于荀子的作品。由此可见,那些以"莫须有"证据,否定《性恶》篇为荀子所作的说法是完全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傅正告先生以其锲而不舍的精神,连续出版了《中国梦文化》等五部著作。这是在一个新领域拓荒,因为此前还没有谁如此细致、如此系统地对中国梦文化进行专项研究,所以说傅先生是研究中国梦文化的第一人也不为过。首先,他对梦资料的搜寻:取常、求全、务实。国学的研究素以考据为学力,但掘井式的深入一旦走向了极端,就容易只见树叶不看森林。显然研究的主流应提倡于寻常中找出不寻常,于林木深处发现变异和另外的规律。单靠埋头  相似文献   

16.
《宋史》卷四四六《忠义一·孙益传》的"孙益"与卷四四七《忠义二·徐徽言传附孙昂》中所提及的"孙翊"实为一人。揆诸史料,凡以朱弁所作《奏状》或《忠义录》为史源的史料皆作"孙益"。而以《封氏纪年》、《金虏节要》等史料为史源者皆作"孙翊",且以杨存中《奏状》为史源的史料亦作"孙翊"。本文综合原始史料和逻辑关系,从史源的角度,厘清讹误,认为当以作"孙翊"者为正。  相似文献   

17.
我常常想,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狂躁儿童,他常常忍不住地想踩行人的影子,想绕着圆桌无休无止地奔跑,想把被子枕头搭成一个自己的"秘密基地"藏在里面一整天,想捉猫的尾巴,想挖坑掘井,想做一切大人们会斥责"这有什么意义"的事情,然后像蜡笔小新一样露出肚皮,大叫一声"屁股",然后就真的被扇了一巴掌。初三的某一天,我拥有了一个"小灵通",功能是打电话和发短信。于是夜幕降临之时,我除了埋头苦读和眺望窗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为春秋末孙武所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吴孙子兵法》82篇,图9卷。今存本13篇,历来被称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受到国内外的推崇。是书为宋代"武经七书"之一。《孙膑兵法》亦称《齐孙子》,为战国时期齐国孙膑所作,共89篇,图4卷。隋以前失传,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中重新发现其残简。《吴子兵法》亦称《吴子》、《吴起》,相传为战国初期吴起所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吴起》兵书篇,书  相似文献   

19.
乾隆"钦定"了《四库全书》,"敕修"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还"御定"了《续文献通考》。《四库提要》和《续文献通考》正式判定明末出自井中的宋郑思肖《心史》为伪书。但这只是诬陷和谎言,却迄今还在蒙骗和贻误学术界。乾隆对郑思肖相当注意,有可能看过《心史》,且还写过关于郑氏的诗。《四库全书》中更是留下了《心史》为真的大量记述。  相似文献   

20.
《成都文类》卷四七所载庾阐《为郗鉴作檄李势文》之篇题与其内容不符,更与史实相违。《成都文类》所载庾阐《檄李势文》之"为郗鉴作"当作"为庾翼(稚恭)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