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虹 《新闻前哨》2004,(12):77-77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人民日报社所属的环球时报实现发行和广告收入“双过亿”:报纸发行近200万份,实现收入1.2亿元;年广告收入也从创刊时的50多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2亿元。该报的迅速崛起成为国内报苑盛开的一朵引人注目的奇葩。  相似文献   

2.
发行费率居高不下一直是报刊自办发行的难言之隐。温州报业发行有限公司通过发行管理的精细化、有效化和创新化,在发行费率有所下降的前提下,2006年经济总收入保持上升趋势,年收入将近4000万元。其中,零售收入约400万元,DM夹报收入近600万元,报款流转额超过1亿元,均比2005年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使中国报业出现了大发展的势头,具体表现为: 出现扩版的势头。由出黑白报向出彩报方向发展。现在全国天天出彩报的报纸有200家左右,在报纸定价上向着高收入、低定价的方向发展。 自办发行受青睐。为了提高时效,节约经费,掌握报纸发行的主动权,有的报纸在考虑自办发行,已搞自办发行的向着多渠道发行方向发展。有的还在  相似文献   

4.
从管理角度来看,构成报业基础的三要素是报纸质量、报纸发行和报纸广告。其中报纸发行是体现采编劳动价值和报纸收入的载体,在报业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行这个环节处置得当,就能促进报业各环节形成良性循环.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统计资料表明,近几年来,具市区域报收入中售报收入约占全部收入的40%,而报业支出中,直接涉及到发行的比例占总数的51%。抓发行成本控制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5.
北京日报在努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在报纸发行、广告收入、降低成本、增加盈利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日报发行50多万份,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了2.4倍,晚报发行90多万份,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了3倍。报纸利润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了两倍。北京日报改善经营管理的主要措施有三: 第一、努力扩大报纸发行,增加广告收入。我报院落狭窄,用房紧张,印刷设备少,  相似文献   

6.
1996年度,襄樊日报的效益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实现广告收入、报纸发行收入和纯收入等三项效益分别突破1000万元的大关,成为地市州报效益的领头雁.近两年,襄樊日报新一届党委狠抓创收工作,把广告创收和报纸发行放在与新闻宣传的同等重要的位置,引进竟争机制,加强督办协调.党委书记、社长李怀福亲自抓督办、抓进度、抓协调,一周一次创收例会,一  相似文献   

7.
袁军  王东 《新闻实践》2006,(10):23-23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行业报目前已经出现分化。其中,发行量在10万到20万之间,广告收入在800万到3000万之间的报纸10家左右,不及行业报总数的10%;发行量在3万份到10万份之间,广告收入在300万到800万元之间的报纸有30多家,占20%左右;而绝大多数都是经营困难、发行量和广告量都较少的报纸。因此从总体上说,行业报还是一个脆弱的媒体,它无法与那些资产上亿的媒体集团或大媒体相抗衡。  相似文献   

8.
根据行业报委员会对74家全国性行业报的统计,2001年行业报发行量为200万份,广告经营额10亿元,无论是发行量还是广告经营,仅相当《广州日报》或《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发行量163万份,经营额为13亿元,南方日报经营额16亿元,发行量80万份)。如何才能摆脱行业报目前这种困境,发展自己,只有改革才能完成这一目标。调整报纸定位,突出行业特色一张报纸参与市场竞争,关键是要把它办成一张受读者欢迎的报纸,使自己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读者群,这就要求办报人要为自己所办的报纸找  相似文献   

9.
何毅  徐锦泉 《新闻记者》2000,(11):50-52
《中国时报》是我国台湾省的 两大报系之一,也是台湾最受欢迎和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日均发行118万份,居台湾地区报纸发行量首位。近几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该报致力于发展电子报,并开始涉足互联网产业,实施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的转型。该报电子报自1995年创刊以来,目前日均网页浏览量(psgeview)已达150万,日均首页访问人数为16万人次,在台湾地区各网站中属第四位。1999年网上广告收入近4000万元新台币,仅次于YAM、PCHOME、MMO,排名台湾第四。预计,今年中时电子报的广告收入将达…  相似文献   

10.
宁波<东南商报>通过为党委政府、企业、读者"三服务",实现"三贴近",提升报纸的品牌和影响力,使报纸成为读者"贴心人""娘家人",也为自身赢得了发展空间与机遇. 2000年1月创刊时,<东南商报>发行量4万份,广告收入300万元,利润10万元.而时隔十年,现<东南商报>发行量已达27万份,广告收入逾1亿元,利润3000万元,并策划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活动和报道.  相似文献   

11.
由于农村报报业经营难度大和报刊整顿等原因,近年来,我国的省级农村报数量逐渐减少。目前,仍保留并公开发行的仅18家。 这些报纸大多面临着广告经营难、发行难等问题。发行量10万份以上、广告收入200万元以上的,只有少数几家;半数报纸出现亏损或持平略亏的局面。 仔细分析,省级农村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八、台湾的报纸出版业(中)二、60——80年代末1.60年代概述进入60年代,随着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报业也有了较快的成长。发行量的迅速增长与广告收入的大幅增加是最明显的特征。1959年,台湾报纸的发行量在60万份左右,到60年代末,已达到120万份左右。多数报纸都设立了人数众多的发行部门,发行手段更是不断强化。具规模的报纸发行量多超过了3万份,两份英文报纸的发行量也均超过了1万份,而《联合报》、《中国时报》与《中央日报》的发行量则分别达到26万、24万与14万份。1960年,报纸的广告收入为1亿多元,到1970  相似文献   

13.
坚持“办市民有用的报纸,做读者贴心的报人”的办报理念,报纸的思想品位和文化品位不断提升,报纸的美誉度和公信力显著增强,报纸日均发行2.5万份,比上年增长7.16%,广告创收2061万元,比上年增长14.73%。这是湖北《十堰晚报》编辑部走“新闻立报、人才兴报、经营强报”之路,在2007年这一年中创造出的骄人成绩。  相似文献   

14.
今年9月15日,是美国唯一的一家全国性报纸——《今日美国》报,创刊5周年纪念日。在这份报纸问世以前,许多报界行家都认为,在美国是绝不可能办起一份全国性的报纸的。然而,与当初的预测恰恰相反,《今日美国》报不仅站住了脚跟,而且迅速得到发展。这份报纸目前的发行量已达160万份,仅从这个数字看,似乎还不及发行200万份左右的《华尔街日报》。然而从另一个数字看却是《今日美国》报领先。它的全部读者共达554万,而《华尔街日报》只有447万(因为一份报纸不止一个读者)。从这个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渭南日报社加大改革力度,报纸质量有所提高,经营迈出新步伐,广告收入从2005年以前的320万元上升到2006年的640万元。目前,渭南日报社的非报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把非报产业做大做强还在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16.
近日,在北京地铁报--北京娱乐信报的牵头下,中国地铁报联盟成立.这意味着地铁报作为报纸的一种新形态,正式登上中国报业的舞台.地铁报因其特殊的发行方式(独特通路及免费)和诞生时机(传统报纸经营状况下滑)而使其具有相当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7.
赵酞翔 《传媒》2008,(3):41-42
行业报是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报业市场化、新兴媒体网络化的步伐加快,行业报纸既赢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又迎来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一部分行业报存在着规模小、实力弱、发行难、发展后劲乏力等突出问题。在全国2000多种报纸中,行业报整体广告收入已呈逐年下降趋势,广告年增长额低于全国报业广告额的年均增长水平,这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加快省报机制转换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省级党委机关报(简称省报)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一支主力军,是地方报纸中的老大。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其地位正经历着严峻的挑战。 过去,省报的发行量多在三四十万份;目前超过40万份的极少,超过30万份的也已不多。有些四五千万人口的省区,省报发行量却降至十来万份,如剔除发行中的行政手段,恐怕十万份也不到。相反,一些地市报和省地市晚报的发行量却年年上升。过去,广告收入,一些地市报和省地市晚报远不是省报的对手。可如今倒过来了,有许多省报的广告收入在本地排名已退居第二第三位。  相似文献   

19.
正《廊坊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是中共廊坊市委机关报,由中共廊坊市委主管主办。廊坊日报社拥有《廊坊日报》、《廊坊都市报》、《廊坊传媒网》、《廊坊云报》、《新闻视野》,已形成平面、网络、移动媒体相互配合的"新闻联合舰队"。现代报业集团的框架。如今的廊坊日报社已经从2005年的报纸发行总数不足4万份,发展到现在的8.8万份,其中日报5.1万份,都市报3.7万份,连续七年实现党报百人拥有量全省第一;报社总体收入由不足2000万元,发展到总体收入突破8000万元。廊坊日报社连续两届进入全省十强报社,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河北省文明单位",《廊坊日报》在河北省报纸质量综合评比中摘金夺银,先后获得总分第二、第一和七个单项全部获奖的好成绩,报纸质量已经实现越级攀升,成为河北省、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的一流地市级党报。  相似文献   

20.
理清思路1998年底,本报党委对报社的工作进行了多次研究,认为《江苏工人报》目前状况不容乐观:发行数近年来徘徊不前,此其一;二、广告收入在江苏排名较后;三、基本没有职工或其他读者的个人订阅。主要靠红头文件和组织手段发行.市场竞争乏力;四、工厂设备老化,印刷能力已明显不适应报纸的发展,而更新必须投入400万至1000万元人民币。报社工作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怎么办?报社党委认为,在报业竞争如此激烈的江苏,《江苏工人报》必须面向市场,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加快发展步伐,尽快缩短与两个效益都好的一流报纸的差距,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办成在全国叫得响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